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劉備和漢獻帝劉協,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公元221年,成都的蜀漢皇宮中,正在舉行一場盛大的追悼會。喪主不是別人,正是前東漢皇帝劉協。
據說,曹丕篡漢後不久,劉協就遭到了暗殺。漢中王劉備聞訊後悲不自勝,他親自披麻戴孝、祭奠先君。為匡扶大漢,延續劉氏皇族的香火,他在幾個月後毅然稱帝,扛起了蜀漢這面大旗。
問題是,人家獻帝壓根就沒死。雖然被奪了皇位,但曹丕並沒有下手殺人,還以「山陽縣公」的名義,把他養了起來。直到14年後,劉協才舒舒服服的自然死亡。
那劉備這一出到底是什麼意思?他年輕時一直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招兵買馬,並無處不在強調自己「皇叔」的身份。官渡之戰前,他還參與了董承的衣帶詔事件,意圖刺殺曹操、還政於獻帝。這樣一個無比忠誠的宗室幹部,為什麼要揣著明白裝糊塗,給老主人「判死刑」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對劉備的身份、背景,以及蜀漢政權的性質,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梳理。
論出身,劉備確實算皇親。問題他們家那一支屬於疏宗,離東漢皇室非常遠,不僅跟劉表、劉彰、劉虞等大宗根本沒法比,家境也十分破落。到劉備這一輩,能靠織席販履為生。要不是天下大亂,劉協壓根就記不起自己在河北還有這麼個窮親戚。至多,他只能算是個有點宗族背景的草根。
黃巾起義爆發後,在兩個富商的贊助下,劉備拉起了一支隊伍,還吸收了關羽、張飛兩個同樣出身底層的豪傑。但他們並不屬於官軍,而是不折不扣的地方義勇,叛亂平定後,馬上就面臨著被朝廷遣散的風險。為這事,劉備還跟某督郵發生過衝突。假如有官方背景,或者人家認他「劉皇叔」這個頭銜,應該不會發生這種事。
因為缺少名分,也沒有靠山,劉備的處境非常困窘,不得不投奔老同學公孫瓚。6年後,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劉皇叔來到了徐州。結果被陶謙驚為天人,並很快成了徐州牧。但是,這次權利繼承,是二人私下交易的結果,並沒有得到朝廷的認證。
事實上,在許昌受封左將軍和豫州牧之前,劉備一直都缺少「朝廷命官」的頭銜。跟呂布、袁術這類「壞人」的爭鬥,固然可以放大他的正義形象,卻並不能讓他成為「王師正統」。
此外,除了益州劉彰的班底外,劉備很少能吸引到東漢士族的加盟。像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龐統等人,多是來自江湖的英豪。而郭嘉、荀彧、崔琰、賈詡等名士,則大多跟了曹操。這也不奇怪,因為獻帝在曹操手上,他才是朝廷真正的代表。
這說明,劉備集團與東漢政權根本就扯不上多少關係。所謂匡扶大漢,不過是他用來擴張實力和對抗曹操的一個政治口號。從頭到尾,劉備都是一個獨立武裝組織的老大。
問題是,獨立組織的老大就可以隨便當皇帝嗎?漢末群雄中,最早稱帝的是袁術,結果被群起而攻之,死的既屈辱又難看。殷鑒不遠,劉備難道就不怕成了眾矢之的嗎?
首先,這要感謝曹丕。天下還未平定,他就大行廢立,不光搞沒了自己的正統性,也給劉備、孫權提供了稱帝的借口。
其次,是集團骨幹的期望。兄弟們出生入死圖的是什麼?當然是建功立業、封侯拜相、光宗耀祖。不然辛苦一輩子,連個「開國功臣」都沒當不上,那不真成反賊了?尤其在佔領西川和取得漢中之戰的勝利後,集團內部要求「更進一步」的呼聲越來越高。
第三,劉備內心的想法又是如何呢?事實上,稱帝既是他一生的夙願,也是他唯一的選擇。因為關羽的死和荊州的淪陷,動搖了他在益州的威望。為了扳回敗局、轉嫁矛盾、重新鞏固統治,他迫切需要幹上幾件大事︰一件是稱帝,另一件則是伐吳。
不幸的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夷陵之戰的失敗,進一步加劇了劉備的統治危機。但就是在這麼糟糕的形勢下,他居然還能平穩的完成權利交接,讓蜀漢的壽命又延續了40年的壽命,不得不讓人歎服這位開國皇帝高超的政治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