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性格果斷 為什麼在殺呂布的事情上卻問了劉備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操性格果斷 為什麼在殺呂布的事情上卻問了劉備

你真的瞭解呂布之死嗎?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197年(建安二年),當時袁紹已經吞併了河朔,控制了冀、青、並三州,如日中天。曹操在宛城被張繡打敗,袁紹在寫給曹操的書信中態度驕慢。

對此,曹操大怒,擔憂袁紹的強大會兼併自己,想要興師討伐又覺得力量不敵,於是郭嘉和荀彧二人為曹操分析袁、曹雙方的十勝十敗(荀彧版本為「四勝四敗」),同時力勸曹操應先乘袁紹進攻公孫瓚的機會消滅呂布,以免一旦與袁紹開戰後,呂布與袁紹聯手夾攻曹操。曹操於是做好了攻打呂布的準備。

下邳一戰過後,呂布淪為了階下囚。事已至此,呂奉先雖不甘心,但又捨不得一顆大好頭顱,只能低下頭向曹老闆服軟。按理說曹操的性格十分果決,為何此次事件他請示了劉玄德的建議?而劉玄德的一句話,為何有如此殺傷力,竟決定了呂奉先的生死,這其中,又有什麼秘辛呢?

且讓時間倒退回公元198年。

呂布麾下的兩大著名將領張遼和高順對劉備一通窮追猛打,將他趕出了根據地小沛。命運讓劉備與曹操在梁國匯合,雙方進行了一番親切且友好的會晤。曹軍東行的目的正是呂布,因為不久以前呂布剛剛擊敗了曹老闆手下的大將夏侯惇。對於曹操來說,此時的呂布無疑是「腋肘之患」。

如果,不能及時解決盤踞在自己胳肢窩下的這股勢力,在與袁紹對決時呂奉先必會成為大患。從時間上來看,袁紹剛剛解決了公孫瓚的勢力,可以說袁軍南下只是時間問題。曹軍的當務之急,就是在袁軍南下之前,解決掉盤踞在徐州的呂布。作為後來人的我們自然知道歷史發展的進程,至此,呂奉先這位在漢末時代縱橫了十幾年的莽夫,即將退出歷史舞台。

劉玄德找上曹老闆後,亦自告奮勇地加入到討伐呂布的隊伍中。以當時曹操的實力來看,劉大耳手下那仨瓜倆棗不值一提,但是,劉備在徐州積累的聲望卻不容忽視。如果,能將其收入麾下,肯定對徐州的戰後平穩大有幫助。要知道,此前曹老闆曾在徐州製造了屠殺事件,想要平息民憤唯有請劉備這種德高望重的傢伙擺平。就這樣,各懷心思的兩名梟雄走到一起,朝著呂布的老巢進軍。

隨後發生的戰事(下邳之戰)想必大家比較熟悉,所以,就省略不提了。陳宮被人捆成了粽子,「忠心耿耿」的侯成等人也臨陣倒戈,呂布的心都涼透了。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呂布見自己沒戲唱了,索性當了一把「俊傑」,打開城門迎接曹軍入城。

值此之際,擺在曹老闆面前的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如何處置呂奉先?

如果,單站在曹老闆和呂奉先的立場上來看,這根本不算問題。畢竟,曹老闆愛才,這是人盡皆知的。在這個世道裡,還有比呂奉先更強的將才嗎?呂奉先懼死,這也是有目共睹的,否則,他也不會在此前和義父董卓翻臉先下手為強了。

呂奉先與曹老闆相視一笑,像走過場一樣說了一番話:「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最讓老闆揪心的,估計就是我呂奉先了。今天我決定歸順於你,從今往後誰再讓你揪心,我呂奉先就先揪他的腦袋。只要給小人一支騎兵,還愁這天下平定不了?

呂布覺得,這番話絕對能讓曹操順理成章地接納自己。或許在這時,呂布已經考慮認曹作父,將自己改名為「曹布、曹奉先」了。起初,曹老闆根本沒有絲毫憂慮,在他身邊打工的都是別人的員工,「唯才是舉」也是他衡量人才的唯一標準。

他雖然對呂布卑劣的人品心知肚明,又希望此人能為自己的基業立下汗馬功勞。在曹老闆眼裡,諂媚的呂奉先就是一頭被馴化的老虎,只是他有些拿捏不準這頭老虎將來會不會翻臉咬人。但在劉玄德眼裡,呂奉先的形象就比較純粹了——將死之人。或許他早該死了,或許劉備還覺得他的死期來臨得有些晚。

三個足以影響漢末歷史發展的男人在相互觀察著,他們各懷鬼胎,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出路考慮。呂奉先見曹老闆一籌莫展,不知他在想些什麼。為了增加自己活下來的幾率,呂奉先開始求助於劉大耳:「大耳兄,還記得轅門射戟嗎?你欠我一次。」

劉玄德行事一向保守低調,尤其如今寄人籬下,在曹老闆手下他不敢表現得太出格。如今,呂布的求助,直接將他推上了風口浪尖。此時的劉備,必須要表明自己的立場。

為什麼會上升到立場的高度呢?

因為不論是救呂還是殺呂,都會得罪一方。活在漢末的梟雄,都有察言觀色的本事,有些話一旦說出口就已能讓人察覺出自己的政治動向。自己接下來要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被曹操揣摩出端倪。

以呂布的情商,根本沒想到向劉備求助,就像將他架在火上烤一樣。原本在場三人中僅呂布一人命懸一線,如今劉備也成了秋後的螞蚱。劉備是個聰明人,他怎會因為救呂奉先一條命而搭上了自己的命呢?與其得罪曹老闆,不如得罪一個將死之人。

所以,劉備只說了一句話,給呂奉先判了死刑:「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呂布啊呂布,你的兩位義父,丁原和董卓,如今他們還好嗎?就是這樣一句話,堅定了曹老闆殺呂布而後快的決心。其實,以現代人的價值觀來審量這件事,你便會發現劉備的所作所為完全在情理之中。

首先,人不同於低級動物,人是非常記仇的。予別人多大的恩惠,人家也未必記得,但一樁微不足道的小仇隙,沒準人家會記一輩子。更何況,呂布給予劉備的是無盡的痛苦,和一丁點小恩小惠。

呂奉先是如何對待那些恩人的呢?

答案都寫在史料中,劉備亦是一名受害者。劉備用了十年時光,付出了半生精力,這才躋身諸侯的行列,有了屬於自己的地盤。然而,呂奉先一夜之間奪取了徐州,使劉備這麼多年的苦心經營付之一炬。劉玄德事業中最艱難的時光,便是呂布所賦予的。直到下邳之戰結束後,劉玄德的處境仍沒有任何好轉。其實,早在徐州被打下的那一天,劉備便無時不刻地想要摘呂布的腦袋,只是時機未到罷了。

其次,對未來的一切規劃,都是建立在現有籌碼的基礎上的。關於明天,劉備畫了不少大餅,但是他也明白這些大餅都需要基礎。將來呂奉先會如何?他會被劉備設計除掉曹操嗎?這事劉備壓根都沒想過。他所想到的,就是讓自己的處境更安全。今天的劉備,寄居於曹操的屋簷下,如果他還有機會完成關於未來的計劃,必須要獲得曹操的信任。

或許,劉、呂二人之間也會上演這一經典橋段。呂奉先:「我重要嗎?」劉備:「沒有你,對我很重要!」其實,人生在世,總逃不出利益這個圈子。見利忘義的呂奉先,居利思義的劉玄德,他們同樣活在利益圈中。天下熙熙為利而來,天下攘攘為利而往,今天我們能為了利益勾肩搭背,明天我就能為利益把刀子捅進你的後心窩,這便是亂世。古往今來,多少人批評劉大耳此舉虛偽至極。

但是,孔子有云:「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哪怕是站在聖人的角度來看,劉玄德的做法也沒有任何問題。呂布做夢都沒想到,求生的希望竟被冷面無情的劉大耳打破。正所謂「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呂布失望到了極限,所以臨死之前的他變得無比憤怒。哪怕是在被勒斷氣之前,他肺裡僅存的空氣也都用在了罵街上。不論呂布罵了什麼,想來從他嘴裡吐出的那些髒字和他英武帥氣的外表都是不搭調的。

在白門樓這一折中,筆者最喜歡的人物,就是與呂布反差最大的陳宮。曹老闆竭盡所能地挽留陳公台,然而,陳公台卻已對曹老闆心灰意冷,只求死在他手裡。為了拯救這位昔日老友,曹操甚至不惜當了一把小人——拿陳公台的父母作要挾。然而,陳宮卻在這時展現了超乎尋常的智商和情商:「我聽說以孝治天下者不絕人之親,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就這麼一句話甩出來,讓曹操自己看著辦。

表面上看,陳宮選擇了聽之任之。實際上,他心知肚明,曹操不會做選擇,再缺心眼的統治者也明白「孝治仁施」的重要性。畢竟,這個價值觀貫穿了大半個封建王朝,哪怕是曹操這樣的政治家也不敢當著所有人的面與這四個字唱反調。這起事件中,收穫最大的莫過於曹老闆。戰神呂布已死,徐州也成了自己的地盤,張遼等著名將領也歸入曹軍陣營。相比之下,劉備無疑虧大了。

曹操非但沒有將徐州劃給他,甚至,一語不發地兼併了小沛。在返回許都的過程中,曹操叫住劉備,說道:「玄德,跟我一塊去許都吧。」當時的劉備,已無任何選擇。擺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跟隨曹操去許都然後像籠中鳥一樣被軟禁起來。還好,劉備沒有死。相比於被勒死在白門樓上的呂奉先,相比於被砍掉腦袋的陳公台,劉備仍活著。

因為,只要活著,就有資本期待未知的明天。

參考資料:

【《三國演義》、《三國誌》】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