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四相: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蜀漢四位有名的治國能臣,都懷相國之才。公元221年,劉備於成都登基稱帝,正式建立蜀漢。彼時,劉備冊封諸葛亮為丞相。在此之後,丞相諸葛亮勤勉謹慎,大小事務必親自處理。諸葛亮先後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在諸葛亮去世後,雖然蔣琬、費禕、董允都沒有擔任丞相一職,但是,這三人的官職和實際的職責,往往和丞相比較類似或者接近,所以這四個人被稱之為「蜀漢四相」或者「蜀漢四英」。
其中,就董允來說,可以說是蜀漢四相中最低調的一位。但是,董允深受後主劉禪的信任,並且長期壓制黃皓。早在劉備冊立太子劉禪時,就讓董允擔任太子洗馬,後為黃門侍郎。自此之後,董允在皇宮之中長期輔佐劉禪。等到諸葛亮去世後,董允還曾擔任費禕的副手,以此協助他處理蜀國的朝政。
一
首先,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因為籍貫是益州巴郡江州,所以在東漢末年,董允的父親董和舉家從荊州南郡枝江搬遷到益州,之後在益州牧劉璋手下為官。此後,劉備奪得益州,繼續信任董和。劉備冊立太子劉禪時,任命董允與費禕為太子舍人,後董允調任太子洗馬,而費禕調任太子庶子。對於太子舍人、太子洗馬、太子庶子等官職,都是專門輔佐太子的官職。
換而言之,劉備這是提前為劉禪選擇賢才,這樣等到劉禪即位之後,這些人自然會成為劉禪的心腹了。比如在曹魏陣營中,司馬懿曾擔任太子中庶子這一官職。等到太子曹丕即位之後,自然非常信任司馬懿這位大臣。同樣的道理,後主劉禪即位之後,費禕和董允,都受到了重用。公元公元223年,劉禪即位後,董允與費禕同為黃門侍郎。黃門侍郎,又稱黃門郎,秦代初置,是皇帝近侍之臣,可傳達詔令,漢代以後沿用此官職。
二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準備北伐曹魏,駐於漢中。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到郭攸之、費禕、董允之名,希望劉禪多多聽取他們的意見。其中,就董允來說,諸葛亮擔心後主劉禪年紀尚輕,缺乏辨別是非曲直的能力,又認為董允為人正直、是非分明,於是想委任他負責處理皇宮內的事務。在此基礎上,後主劉禪於是冊封董允為侍中,兼領虎賁中郎將,統率宮中宿衛親兵。
對於董允來說,因為執掌皇宮中的禁軍,自然可以稱之為後主劉禪的心腹了。並且,董允性格剛正不阿,,經常敢於匡正劉禪的不當行為。比如劉禪經常想要選民間美女充實後宮,董允則勸劉禪不應立過多后妃,認為:「古者天子后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嬪嬙已具,不宜增益。」對此,在筆者看來,董允雖然沒有直接參與諸葛亮北伐中原的戰役,但是,董允在後方輔佐和約束後主劉禪,顯然也是對諸葛亮北伐的幫助,也即讓諸葛亮免去了後顧之憂。
三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魏延與楊儀爭執再起,互相控告對方謀反。董允與蔣琬都信任楊儀,質疑魏延的行動。其後尚書令蔣琬擔任了益州刺史,他上書劉禪,希望能對費禕、董允給予爵位、食邑方面的賞賜。不過,對於蜀國朝廷的賞賜,董允始終推辭不受。在諸葛亮去世後,後主劉禪寵愛宦官黃皓,而對於黃皓來說,也仰仗著後主劉禪的寵信,想要插手朝廷事務。
對此,董允自然不會坐視不理,他經常匡諫劉禪,多次責備黃皓;黃皓十分懼怕董允,始終不敢為非作歹。換而言之,董允生前,幾乎一直壓制了宦官黃皓,讓他無法干預朝廷事務。但是,在董允去世後,蜀漢朝廷幾乎沒有人可以壓制黃皓了。特別是在蜀漢後期,掌握兵權的大將軍姜維,更是因為懼怕黃皓,只能跑到沓中避禍。因此,在筆者看來,雖然是蜀漢四相中最低調的一位,但是,董允在蜀漢朝廷的作用,卻是不容小視和忽略的。
四
最後,到了延熙六年(243年),董允被後主劉禪加封為輔國將軍。延熙七年(244年),大司馬蔣琬病重,不能處理朝廷事務。在此基礎上,朝廷於是任命尚書令費禕為大將軍,代為執掌蜀漢朝政。董允以侍中的身份兼尚書令一職,成為大將軍費禕的助手,也即當時的蜀漢朝政,基本上是由費禕、董允來執掌的,至於姜維等武將,則主要負責和曹魏作戰。對此,在筆者看來,就當時董允的地位,相當於副丞相一職了。不過,非常可惜的是,董允在尚書令這一官職上,並沒有任職多長時間,延熙九年(246年),董允病逝。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董允有匡主護國之功,其去世後,接替董允的侍中陳祗和黃皓互為表裡,這導侍黃皓逐漸把持朝政,終於導致蜀漢滅亡。
所以,在董允去世之後,蜀漢百姓都因此而追思董允。對於董允這位賢良之士,《三國誌》的作者陳壽曾評價道:「秉心公亮,董允匡主,義形於色,皆蜀臣之良矣。」而諸葛亮也在《出師表》中提到了董允等人,也即:「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對於董允這位蜀漢大臣,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