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名聲為什麼不好 曹植和曹丕的世子之爭到底是什麼樣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丕的名聲為什麼不好 曹植和曹丕的世子之爭到底是什麼樣的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曹丕和曹植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世人對曹丕的印象大都是不好的,曹植的一首《七步詩》,讓他背負了幾千年的罵名。另一個讓他臭名遠揚的根源,是一部《世說新語》的小說。人們對曹丕最初的印象,主要根源就是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這部小說。

《世說新語》中的曹丕就是個卑鄙、無能、殘忍的小人。那麼劉義慶是何人呢?

劉義慶,彭城人(今江蘇徐州),宋武帝劉裕的侄子,南朝宋文學家,也是西漢楚元王劉交的後人。曹丕篡漢建魏,說白了奪的是劉家的江山,雖說兩人跨距多個朝代,時間跨度二百餘年,但對於精通文史的劉義慶來說,對漢獻帝劉協禪位曹丕耿耿於懷。

曹丕

雖說《世說新語》寫的都是歷史上存在的真人真事,但畢竟是一部小說,不是史料,不足為信,就像《三國演義》裡很多劇情都與史實大相逕庭。

《世說新語》,說曹丕用毒棗害死了弟弟曹彰也是無稽之談,《三國誌》《魏氏春秋》《資治通鑒》都記載是曹彰暴病而亡,若說《三國誌》替曹丕篡改歷史可以理解,可《魏氏春秋》、《資治通鑒》考證的是不會做假的。

很多人都認為,在爭奪世子之位時,曹丕用了很多不光彩的手段。其實,雙方都有智囊團,比的是智慧。再說,曹操那麼睿智老道的政治家,看人的眼光還是有的,特別是自己的兒子,人們一向都是同情弱者。

如果是曹植做了皇帝,也許評價就該反過來了。實際上,認真去瞭解一下歷史就會發現,曹植除了文學的造詣好一些,其它方面是沒法和曹丕相提並論的,甚至說,曹丕的文學也不比曹植弱。

曹植

能力是最好的證明

我們常說,能力是關鍵,沒有能力一切都無從談起。曹丕不可能靠耍手段來爭未來的帝王之位,事實證明,在魏文帝這個位置的七年間,曹丕的政績還是很出色的,無論是政治、經濟和文化都有很大的發展。

所以,當初,曹操選曹丕做世子,嫡長子並非是決定因素,謀求宏偉大業的曹操一定會選擇有能力的人來繼承自己的事業。長子曹昂為救曹操戰死以後,曹操的注意力就集中到了曹沖的身上。

曹沖是個天才少年,心地仁愛,見識通達,深得曹操喜愛,若不是早早夭折,世子之位應該是非他莫屬。因為曹沖的死,曹操對曹丕說過:「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這句話就說明曹操心裡已經認定曹沖是世子的人選。由此看來,曹操並不是很在意嫡庶之分,看中的還是能力。

曹操

曹丕文才出眾

在眾人的心目中,都知道曹植是一個文學大家,卻忽略魏文帝曹丕的文學歷史地位,建安文學「三曹」地位也不是曹丕自封的。

曹丕自幼也是熟讀《四書》、《五經》、通曉諸子百家之言, 曹丕的文學成就卓著,存詩40餘首,辭賦30篇,《黃覽》100卷,《列異轉》3卷。他的《典論·論文》是中國文藝理論批評的開山之作,而他的《燕歌行》亦是中國文人最早的七言詩。

西晉著名史學家陳壽對曹丕的評價是: 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

曹丕的軍事才能

曹操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希望他們能夠文韜武略,曹丕就做到了。曹丕幼年的時候,就開始習武了:余時年五歲,上以世方擾亂,教余學射,六歲而知射,又教餘騎馬,八歲而能騎射然沒矣。

曹丕十歲的時候,就跟隨曹操上了戰場。對於一個十歲的孩童來說,早早接觸這樣的環境,對他的影響是很大的。長期的習武練劍,征戰南北,讓曹丕練就了好體魄;戰場上的磨練,讓他對戰爭也有了深刻的認識;多年來在曹操身邊耳濡目染也讓他懂得了很多用兵之道,學會了如何分析戰場形勢。

多年的征戰,讓曹丕武藝更加精進,和劍術高超的奮威將軍鄧展較量也能佔據上風。眾人面前鄧展哪肯輸給曹丕,結果再戰還是輸了,比武不光是比武藝,還要比戰術,而曹丕是很有謀略的。雖說這只是酒席間的較量,用的是甘蔗,不同於戰場上的真刀實槍,但這也說明了曹丕上戰場可以堪當重任。

曹丕的威望

威望這個無形的實力,有時候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曹丕的威望,是來自於多方面的。在世子選擇上,曹操一定會考慮到這些。

1.嫡長子身份的天然優勢

在曹昂戰死之後,曹丕就成了曹操的長子。雖說曹操本人不是很看重嫡庶之分,但封建時代對繼承人,都有著很嚴格的禮法要求,那就是嫡長子繼承製。這在大量的影視劇中都存在,大家對此都有瞭解。

從這一點上來看,即便是曹昂在世,曹丕也是有條件爭取的。曹昂雖說是長子,但他畢竟不是嫡子,而曹丕是名副其實的嫡長子,這一點毋庸置疑。這樣的身份無疑也是助了曹丕一臂之力,因為後來很多事情的發生,人們都是用「嫡長子」這個身份來影響曹操。

在立嗣的問題上向來都是慎之又慎,封建禮法是天下人的行為規則,違背了就是逆道而行,最後只會招來更多的禍害。所以,曹操在世子選擇上聽取了賈詡的建議,賈詡非常果斷選擇了曹丕: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

崔琰,曹操的謀士參謀,為人剛正不阿,深得曹操敬重,後被人誣陷,曹操多疑降罪賜死。在世子的選擇上,他也是力挺曹丕:蓋聞春秋之義,立子以長,加五官將仁孝聰明,宜承正統。琰以死守之。

要知道,曹植可是崔琰的侄女婿,崔琰這麼做,完全是光明磊落君子所為。他的那句「五官將仁孝聰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曹丕的為人並不是後世說的那樣不堪。

2.曹丕的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很多時候真是這樣。我們姑且不說曹操只是有想法立曹植為世子,哪怕就是真的決定立曹植為世子,以曹植的個性和一貫表現來看,最終時刻難也免不被曹操捨棄,因為曹操要的是能夠傳承事業之人。

曹丕是個懂得自律與自省的人,這讓他的路越來越順暢。早期的曹丕應該說比較貪玩,喜歡遊獵,對此,崔琰曾寫信勸誡過他:

世子報曰:昨奉嘉命,惠示雅數,欲使燔翳捐褶,翳已壞矣,褶亦去焉。後有此比,蒙復誨諸。

曹丕看到勸誡書,意識到自己問題,誠心接受建議,並且希望以後繼續得到指正。或許,崔琰看中的就是曹丕的這種品質,才會竭力輔佐他。

曹丕與曹植兩個人都喜歡飲酒,但曹植喝酒常常誤事,而曹丕要有節制的多,從來沒有因為喝酒而耽誤事。曹仁被關羽圍困,需要魏國派兵去馳援。曹操本想讓曹植領兵前去,讓他有表現的機會,可他不爭氣:植醉不能受命。想來曹操也是失望的。

有史料記載,曹植的醉酒是曹丕借餞行之名故意所為。要知道曹植也是個成年人,應該知道自己擔負的使命有多重要,怎還能有心思喝醉酒,自己做事不慎就怪不得別人了。

和曹植比起來,曹丕穩重謹慎的多,很少犯錯。曹丕十歲就隨父上戰場,很清楚戰場的殘酷,宛城之戰中親身經歷了兄長戰死,以他的聰明,自然能夠明白,戰敗的原因是曹操的大意造成的。他也懂得有些錯誤是不能犯的,否則連懊悔的機會都沒有了。

在曹操面前,曹丕他們都希望自己能夠得到父親的重視。而曹操喜歡曹沖是顯而易見的,在曹沖夭折後,曹操又表現出了對曹植的欣賞,這無疑會給曹丕帶來壓力。

一直處於這樣的環境,讓他時時存有危機感,這倒讓曹丕養成了謹慎穩重的性格,做任何事情都會三思而後行。

但曹植卻不同,曹植文人狂的特性很明顯。這種特徵,不僅在他的文學作品中中體現出來,還表現在他對法度的無視。夜闖司馬門,惹怒了曹操。正是因為這件事,曹植失去了爭奪世子的機會,還害死了公車令。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難道還有怪別人的陰謀。

曹丕的謹慎穩重和曹植的放蕩不羈,哪個更適合擔當重任,曹操自然是明辨是非,連自己都管理不好的人,曹操怎會相信他能治理好國家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