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還在北伐途中的諸葛亮,終於不用再為興復漢室而辛勤努力了,長久的高負荷工作徹底壓垮了他的身體,諸葛亮含恨離開人世。諸葛亮不用再費心費力了,不過,蜀漢的將軍和大臣們卻得解決諸葛亮去世後即將面對的兩大難題。一個是讓蜀軍安然撤退,避免魏軍的追擊。另一個就是要約束蜀軍大將魏延,避免他不聽號令,必要時候可以伺機除去。這兩大難題一個對外,一個對內,要對付的都是頂尖的人物,著實不好辦理。好在諸葛亮臨終前對於後事有所安排,蜀軍才不至於亂了陣腳,而負責執行解決這兩個難題的人就是當時蜀軍的長史楊儀。楊儀字威公,他做事機敏幹練深得諸葛亮器重,每次出征諸葛亮都會讓他規劃調度,楊儀幾乎不用怎麼思慮,片刻間就能將這些瑣碎公務料理好。
在諸葛亮去世後,楊儀臨危受命,整軍撤退,在司馬懿追來時,他結陣迎敵,司馬懿拿不準虛實,不敢繼續追擊,楊儀也徐徐後撤,保全了蜀軍。在設疑兵忽悠司馬懿的時候,楊儀也對內封閉消息,派遣費禕來到魏延軍中探聽他的動向,魏延本就想自領一軍完成北伐,諸葛亮死後,自認為無人可以節制自己,更是傾向於繼續北伐。再加上魏延和楊儀本就不合,他十分瞧不起楊儀的為人,更不願意和楊儀共事。費禕探明魏延口風之後,藉機就回到了楊儀處講情況進行了匯報。
此時魏延已經確定諸葛亮的死訊,也知道了楊儀已經率領主力回撤,他十分惱火,迂迴趕到楊儀千面截住楊儀歸路。兩軍剛一交戰,魏延的兵馬就潰退敗走。楊儀派馬岱追殺魏延,斬其首級,並夷滅魏延三族。至此楊儀出色的解決了這兩個內外難題,保全蜀軍安然回國。楊儀回國之後,自認為自己全師回國,斬殺魏延,有功於國家,他應該代替諸葛亮主持蜀國國政。但是諸葛亮對於這點也有安排,指定的繼位人是蔣琬。諸葛亮認為楊儀為人偏狹,不能容物,難以統領蜀中群賢。
楊儀對這個安排很失望,因為在劉備時代楊儀就是尚書,當時蔣琬只不過是副手,後來都是作為參軍、長史的時候楊儀也都是承擔主要工作,所以他自認為功勞大於蔣琬,才能高於蔣琬,結果臨了自己成了蔣琬的手下。更讓他失望的是回國後的給他的官職是中軍師,是一個閒職並不統領具體事務,只是擺設。
人啊,心中有了怨氣,行為就會漸漸失去理智,楊儀將自己的鬱悶不滿,經常對身邊的人講,講的聲情並茂,言辭激烈,嚇的身邊的人都不敢接話茬。
這時候專業口風探聽人員費禕再次出場,不過這回立場可不一樣了,之前他是代表楊儀去問魏延,現在他是代表皇帝去問楊儀。此時的楊儀已經成功的化身為祥林嫂,除了自己的苦悶牢騷,什麼都不顧忌了,他還認為費禕和自己關係不錯,越說越激動,越說越不加節制,直至說:
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事寧當落度如此耶!令人追悔,不可復及!
費禕等的就是這句話,稍微安慰幾句以後,也顧不上楊儀還沒講過癮,轉身回家就將楊儀的話轉述上表給皇帝劉禪。劉嬋還是頗有幾分其父的氣量,楊儀說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也沒有殺他,只不過將他貶為庶民,流放外地。按理說皇上不殺你,你就消停消停吧,楊儀此時已經成為祥林嫂重度患者,還上書繼續訴苦譭謗,說的話也是越來越離譜。劉禪就是脾氣再好,你也不能這麼嘮叨沒完啊,得勒,您老人家就進監獄裡養老去吧,楊儀至此徹底絕望,自殺而死。
楊儀本來是國家功臣,在國內享受殊榮,結果因為嫉妒,因為小氣,竟然一步步淪為滿懷怨恨的祥林嫂,說話嘴沒有把門的,有些話是隨便亂說的麼?正所謂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楊儀人生的驚天轉變,一方面因為他沒有清醒的自我認識,另一方面就是他不知道多嘴多言,交淺言深的後果,雖負濟世之才,還是難免下場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