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其實是一個被我們忽視的三國著名將領。在蜀軍將領中,不少人更熟悉關、張、趙、馬、黃等五虎上將,可這種認識卻是從《三國演義》中獲得的。歷史上的廖化,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在《三國誌》中的評價也很高,為人也很忠義,而且頗有謀略,曾做過關羽的主簿,後又前往西蜀,先後任宜都太守、丞相參軍、右車騎將軍等職,受封中鄉侯,假節鉞。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通過廖化的履歷來看,足以證明他很受器重,是蜀軍中的一員大將。至於如何評判,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每個人的視角不同,得出的結論也自然會有差異,褒貶不一是個很正常的現象。
歷史上的廖化,是蜀軍中後期的中流砥柱,官職和爵位,也都非常顯赫。談到褒貶不一,其實倒也不存在。因為,大家其實對廖化並不是很瞭解,雖然知道這個名字,但卻很難說清楚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有著什麼樣的功過。
談到對廖化的評價,不過有一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而已。這是後人根據《三國演義》總結出來的評價,大致意思有點像「矮子裡拔將軍」。其實,在姜維北伐期間,蜀軍出現了明顯的頹勢,加之沒有形成人才梯隊,使得缺少可用的將領,因此才不得不任用已經年邁的廖化。相反,在蜀軍整體呈現頹勢的時候,老將廖化能擔此重任,也從側面反映出廖化絕非泛泛之輩。
廖化雖老,但並不糊塗。而且,領兵作戰也並非但看將領的武功,更強調謀略和應變能力。中學時讀《三國演義》,總覺得廖化是個老實人。可後來翻了翻《三國誌》,才發現,其實廖化的鬼心眼挺多的。比如在關羽戰死後,廖化被迫投降,後來竟又通過炸死來騙過眾人,帶著母親投奔劉備去了。此事被陳壽記載於《三國誌》中: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
廖化等人被俘,投降東吳,但他還是覺得劉備是個更好的主公,於是便絞盡腦汁準備脫離東吳,向西尋找劉備。廖化用詐死的方式瞞過了周圍人,然後帶著母親晝夜向西投靠劉備。幸運的是,廖化一行正好與東征的劉備相遇。
在古代,長途跋涉是一件很辛苦,也是很危險的事。劉備面對歷經艱險前來投奔的舊部,心中自然是無限感慨,為了顯示自己的愛才之心,馬上封廖化作為宜都太守。就這樣,廖化開始在蜀軍中逐漸陞遷,先後做過丞相參軍、右車騎將軍等職,受封中鄉侯,假節鉞。
由此來看,廖化也是蜀軍中能夠拜將封侯的人物,而且享有特權。這樣一位老將,能在三國後期成為蜀軍中的中流砥柱,自然也不會是泛泛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