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關羽的作戰的武器是青龍偃月刀?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揭密:關羽的作戰的武器是青龍偃月刀?

導讀:現今,我們讀三國,大多看的興致勃勃,殊不知,《三國演義》一半是歷史,一半是虛構,其中,關羽武器便是其中一項,傳說,關羽騎的是赤兔,拿的是青龍偃月刀,但是真實的歷史是這樣嗎?

青龍偃月刀是整個三國故事中最為著名的兵器,它幾乎與關羽融為一體,關於它的傳說人們耳熟能詳: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即便到今天,這種造型的刀仍被稱作「關刀」或「關王刀」。可見其在百姓心目中的尊崇地位。但歷史上,關羽使用的並非青龍偃月刀,而是類似於矛一類的兵器。

遍查史書,三國時代無人曾使用「青龍偃月刀」,《三國誌》中說到關羽「策馬刺(顏)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很可能他使用的是矛,同時隨身佩有短刀,以便對刺殺的敵將進行斬首。

《三國演義》中說關羽使用青龍偃月刀是一種附會,為的是使人物的英勇形象更加豐滿。雖然青龍偃月刀在三國並未出現,但帶有木柄的長刀卻是可能有的,《三國誌·魏書·典韋傳》就稱:「韋好使大雙戟與長刀」。不過這一時期帶柄長刀不是常見兵器,三國時將領使用的主要是長矛,如關羽、張飛、呂布等用的都是矛,取其突刺作用。

  唐代出現長柄大刀

自西漢時起刀得到廣泛應用,而且傳到朝鮮、日本。西漢晚期以後,隨著煉爐的增大以及鼓風技術的改進,爐溫提高,可以將鐵熔化了。生鐵可逐漸除碳變成熟鐵,造刀、劍時,用生鐵和熟鐵糅合在一起,反覆折疊鍛打,乃是百煉成鋼。百煉鋼雖好,但成本高,費時久。曹操曾下令作百煉刀5把,耗時3年才造成,自己留了兩把,另3把分給了3個兒子用來隨身佩帶。

到了唐宋時期,長柄大刀已成為長兵器中的重要武器之一,唐代有種被稱為「陌刀」的長刀就常被使用,這種刀兩面有刃,前邊帶尖,能刺能砍,極為凶悍。唐代名將李嗣業就是著名的陌刀將。

  宋代才有了偃月刀

其實偃月刀到宋代才出現,也叫「掩月刀」,偃月,即半月的意思。宋代《武經總要》中就有這種刀的繪圖。這種寬刃大刀的製造工藝在三國時還不成熟,很難造出。三國時的刀為窄而直的刀,長度在1米左右,東吳的刀長60多厘米,蜀國的刀則長1.2米以上,有堅厚的刀背和單側刃,不再有銳利尖鋒,而且一般都有環首,環首上的布條纏在手腕上,可以防止格殺時刀從手中脫落。

宋代的長柄大刀形制多樣,有掉刀、屈刀、筆刀、眉尖刀、戟刀、偃月刀等五花八門的名稱和樣式。

可見,關羽所處的三國時代,是不可能有青龍偃月刀這種超時代的兵器的,後人給他加上這個武器只是存著「寶劍配英雄」的心態罷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