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盛:東吳被低估的著名將領,他最後什麼結局?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徐盛:東吳被低估的著名將領,他最後什麼結局?

三國曹魏和蜀漢的猛將相對比較突出,曹魏武力方面比較厲害的,有典韋和許褚,還有夏侯兄弟,統兵打仗比較出色的,有五子良將;蜀漢猛將中,武力比較突出的有五虎上將,統兵打仗比較厲害的有關羽和魏延等人。

而東吳孫權手下,武力比較突出的有太史慈、甘寧、周泰和凌統等人,但論起打仗,除了周瑜、呂蒙等四大都督,估計也就數他了,他能攻善守,其名不在甘寧和周泰之下,如果只論打仗,他的軍事才能絕對要超過甘寧和周泰。

這個人是誰呢?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著往下看吧~

這個人是徐盛。徐盛雖然位列江東十二虎臣,但是,其存在感似乎很低,也經常被人們低估,名不見經傳,尤其是在演義中,幾乎被湮沒無聞,但在正史中,徐盛的戰績非常突出,表現很出色,絕對是一名優秀的將才。

徐盛年輕時,以勇氣聞名。孫權統事後,任用徐盛為別部司馬,讓他率軍五百守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抵擋黃祖。黃祖的兒子黃射帶了數千人進攻徐盛,徐盛當時還沒有兩百人,也就是說,帶領一百多人,殺傷黃射一千多人,然後主動開城出擊,將黃射數千人打的落花流水,黃射嚇得從此不敢再來進犯。

《三國誌 徐盛傳》記載:孫權統事,以為別部司馬,授兵五百人,守柴桑長,拒黃祖。祖子射,嘗率數千人下攻盛。盛時吏士不滿二百,與相拒擊,傷射吏士千餘人。已乃開門出戰,大破之。射遂絕跡不復為寇。

徐盛帶一百多人,抵擋敵軍幾千人,殺傷一千多人,以一當百,這戰績是不俗的。足以證明徐盛能守能攻。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出兵濡須口(今安徽無為東南),徐盛跟隨孫權抵擋,當時,吳軍的戰船被大風吹到敵軍岸邊,諸將都非常恐懼,沒人敢出戰,只有徐盛帶兵上岸,奮力殺敵,敵軍潰敗逃走,死傷甚多,風停後,徐盛撤回,受到孫權稱讚。

《三國誌 徐盛傳》記載:曹公出濡須,從權御之。魏嘗大出橫江,盛與諸將俱赴討。時乘蒙沖,遇迅風,船落敵岸下,諸將恐懼,未有出者,盛獨將兵,上突斫敵,敵披退走,有所傷殺,風止便還,權大壯之。

此戰,徐盛的勇氣可嘉,戰鬥力也可圈可點,在敵人的地盤上能橫衝直撞,取得大勝,難能可貴。

魏黃初三年(222年),曹休帶兵出洞口,進攻吳軍,徐盛和呂范等人抵擋,吳軍因為遇到大風,船上很多士卒死傷,曹休派兵進攻徐盛,徐盛以少敵多,曹休沒有佔到一點便宜。

《三國誌 徐盛傳》記載:曹休出洞口,盛與呂范、全琮渡江拒守。遭大風,船人多喪,盛收餘兵,與休夾江。休使兵將就船攻盛,盛以少御多,敵不能克,各引軍退。

徐盛在這一戰中,幾乎是力挽狂瀾,在形勢極其不利的情況下,擋住了曹休大軍。

吳黃武三年(224年),魏文帝曹丕親率大軍南征,企圖渡過長江。徐盛獻計,從建業(今南京,吳國都城)築起圍欄,圍欄上設下假樓稻草人,在江面設置浮船,以做疑兵。別人都認為沒什麼用,白費力氣,但是,曹丕看到這麼多圍欄和「士兵」,竟然嚇得退軍了。曹丕感歎說,孫權果然有人才,現在根本不可能吞掉東吳啊!

《三國誌 徐盛傳》記載:後魏文帝大出,有渡江之志,盛建計從建業築圍,作薄落,圍上設假樓,江中浮船。諸將以為無益,盛不聽,固立之。文帝到廣陵,望圍愕然,瀰漫數百里,而江水盛長,便引軍退。

除此之外,徐盛還很有骨氣,孫權向曹丕稱臣的時候,當魏國的使者邢貞來到,頤指氣使,孫權低聲下氣的時候,徐盛非常氣憤,對身邊的同僚說,我們不能奮力殺敵,為國家吞併許昌、洛陽、巴蜀,反而讓主公和這個邢貞結盟,簡直不能忍受這樣的恥辱!說完大哭。

連魏國的使者都感歎說,江東有這樣的人物,不會久居人下啊!

徐盛的戰績非常突出,能攻能守,可以說是全能型的將才,如果單論軍事才能,徐盛絕對超過了甘寧和周泰。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