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瞭解:孫權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劉備以德服人,曹操以才華稱雄。孫權有什麼有點存在?孫權最後為什麼能三分天下?
東漢末年的亂世諸侯,發展到後期就成了三足鼎立的現象,三個以不同的發展維度發展壯大的國家,有了不一樣的內核。劉備舉賢為親,曹操禮賢下士,而孫權呢?今天我們就是要說的就是孫權,他的一生又會與曹劉有何不同之處。
影視劇照 孫權
孫權的父親孫堅官居高位,自己的哥哥虎父犬子。而孫權自己也從小就和他們一起在沙場,戰場熏陶之下。孫權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展現了十分過人的軍事才能,甚至在孫權小的時候就被孫策寄予厚望,所以當時孫策為了培養孫權讓他去當了一個小小的縣長。
孫權並不像劉備和曹操那樣,是自己一點一點的勢力積攢。由於孫策早逝,孫權臨危受命執掌政權,死之前孫策依然一如既往地對孫權保佑厚望。而孫策將孫權托付給張昭的時候,孫策才二十六歲……
孫權在接掌政權之時,當時的吳國政權對於當時的諸侯來說並不是一個很大的勢力,對於某種程度上來說,孫權政權並不穩固而孫權當時手底下最為知名的有張昭,周瑜還有魯肅了,這三個不僅僅對於孫權內外政策上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對於外交還有極大的幫助。而魯肅當時對於孫策最重要的一個幫助就是分清當前的主次問題,認為曹操並不是目前所能擊敗的,目前需要做的就是鞏固自己的實力,然後在趁機一舉擊潰曹操。而魯肅的這一番分析不僅僅讓孫權恍然大悟,使得孫權有了自己長遠的規劃。這為之後的赤壁之戰上打敗曹操奠定基礎也為自己的東吳勢力打下了一份長遠的計劃。
在聽從的魯肅的計劃之後,孫權沒有貿然地進行出擊,而是穩固自己的周邊勢力,並且著手擴充自己的勢力。所以一開始的目標就定在了剿滅山越人的問題上,因為這一夥勢力數目不小,並且長期對自己的周邊造成困擾,所以當務之急就是解決這個從秦漢時期就遺留下來的問題。雖然一開始孫權出兵的成效不大,但是之後大舉進攻終於讓吳國沒有了這個憂患,同時還收編了不少越人呢。
收編了越人之後,孫權又開始了另一個目標,那個目標就是江夏的黃祖,這人也是長據在這裡,對於東吳以後出兵的時候都得擔心黃祖的偷襲,再加之甘寧的投奔,有了這個對於黃祖勢力十分瞭解的大將,孫權果斷出擊,使得黃祖潰敗而逃。解決了這兩個最大的問題之後,孫權也終於可以放心的去群雄爭霸了。
孫權在之後的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而自己所屬的東吳勢力也成了三分天下的一分。東吳成了一個巧妙的平衡點,說來也很奇妙,對於曹操來說,文韜武略比之不及,對於劉備的仁德卻也不及,雖然是繼承老本的孫權,但是憑藉著自己那一群元老們,卻也成了一番大事。雖然最後東吳潰於自己的疑心之下,但是,三國之中那一抹亮眼的浪花,卻是不可磨滅的,功過不論,成敗不論。三國還是那壯麗的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