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曹操與曹丕在對待司馬懿一事上,態度有何區別?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歷史上曹操與曹丕在對待司馬懿一事上,態度有何區別?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魏國大臣,出身士族家庭,政治家、軍事家。以上問題三國網小編將在下文為大家一一揭曉。

晉泰始二年(266),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篡魏,建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曹魏失國,根源就在曹操對司馬懿的征辟和曹丕對司馬懿的重用,為什麼明知司馬懿不願屈就於自己,曹操還是執意要招攬司馬懿?曹丕又為什麼沒能延續曹操的態度冷藏司馬懿呢?

曹操徵用司馬懿的原因很簡單,司馬懿的才能在當時屬實出眾,為司馬家族的「八達」之首。曹操此時急需人才,通過征辟的手段,可以將天下的人才都招攬到自己手中,再加上通過「挾天子」吸引的擁漢的士人,為建立曹氏王朝儲備人才。再有就是曹操也不希望司馬懿這樣的人才為他人所用,最後成為自己平定天下的絆腳石,所以曹操才在猜忌的同時「強征」了司馬懿。

我們先來談一談曹操和司馬懿之間的矛盾,曹操和司馬懿私下沒什麼仇怨,但兩人的出身就注定了他們之間的關係。曹操的祖父是東漢的宦官,我們也都清楚在東漢末年由於宦官干政,導致曹操這個宦官之後深受世人的鄙視和痛恨。而大家族出身的司馬懿恰恰是其中的佼佼者,司馬懿出身河內郡大族,家族傳承崇尚儒家,對宦官發家的曹家打心眼裡瞧不起,對曹操早年間的一些政治行為也並不看好。如果司馬懿屈就於曹操,勢必會引起世人的輕視,為了不使司馬家族與曹操家族這個宦官家族合流,司馬懿毫無意外地拒絕了曹操的征辟。

對於世人的這種非議,曹操自己也深有感觸,曹操也十分擔心這些大族會反對自己掌權。事實證明這些世家大族雖然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行為頗為不滿,但也沒有公開對抗曹操的資本,所以曹操當上丞相後,司馬懿就沒法裝傻了,只能被迫出仕。

關於此時曹操對司馬懿的猜忌,《晉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帝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太子素與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於是勤於吏職,夜以忘寢,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由是魏武意遂安。」也就是說曹操曾明確警告曹丕,不得重用司馬懿,雖然其中「三馬食一曹」的典故現在看來有杜撰的痕跡,但曹操對司馬家族的提防確是實實在在的。在曹操的眾多聯姻對像中,曹操與表面十分看好的司馬家族卻沒有任何親族關係,這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關於司馬懿和曹丕的關係,史書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只是司馬懿從曹丕篡漢開始,在曹丕在位的七年間,一路被提拔重用,最後在曹丕去世時同曹真、陳群一同受詔輔政。曹丕對曹叡的叮囑變成了「有間此三公者,慎勿疑之」,可見曹操與曹丕對司馬懿的態度截然不同。

由於《三國誌》成書於西晉,在撰寫時必定會顧忌司馬家族的臉面,所以在《三國誌》中很難找到司馬懿對曹丕繼位有所幫助的例子。但前面提到的《晉書》,由於成書於唐代,對司馬懿與曹丕的關係有這樣的記載:「魏國既建,遷太子中庶子。每與大謀,輒有奇策,為太子所信重。」如果司馬懿在曹丕打敗曹植成為繼承人這件事上立過大功,那麼之後的受重用也就順理成章了。

最後我們大致梳理一下司馬懿在曹丕手下受重用的原因,其一就是司馬懿在曹丕被立為魏王世子的過程中出謀劃策,曹丕稱帝后出於報恩的心理,重用司馬懿;其二曹丕確實沒有曹操的政治才能,沒能理解曹操的擔心,錯誤的判斷了司馬懿的位置。雖然自己家是權臣篡權,但對登基後對手下的權臣卻沒有防範意識。其三,面對孫權和劉備兩個強敵,想要完成統一大業的曹丕也確實需要司馬懿這樣的人才;其四,司馬懿善於偽裝,曹操通過大族的態度,對司馬懿的心理有一個基本的判斷,曹丕由於沒有這些經歷,很容易被司馬懿蒙蔽。

綜上所訴,曹操為了控制司馬懿,將其招攬,一面冷藏,一面提醒曹丕。而司馬懿卻果斷投入曹丕的陣營,為曹丕鞏固地位貢獻力量,既獲得了曹丕的信任,又免於遭到曹操的毒手。隨著曹丕、曹叡接連重用司馬懿,使得司馬家族的地位不斷鞏固,最終奠定了代魏的基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