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三國網小編,說起孫權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中,孫權和劉備的聯盟軍,力克強敵,擊敗了北方曹操的南下大軍。此次戰役一舉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大局,而且也讓孫權劉備找到了對抗曹操的妙招:抱團取暖,兩弱聯手對抗一家獨大的曹操。三國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不過,所謂「孫劉聯盟」,只是看起來很美,實際上作為盟友的孫權和劉備,暗中一直彼此心懷不滿,明爭暗鬥持續始終。曹操遭到慘重大敗後退回北方,暫時無力南下,巨大的危機剛剛解除,孫劉兩家立即鬥得不亦樂乎。
建安二十年(215年),孫劉兩家因為瓜分荊州疆域的問題產生矛盾。劉備得到益州後,孫權認為他此時羽翼已豐,應當把東吳借給他的荊州還回來。但劉備卻置若罔聞仍然賴著荊州不走。雙方都感到忍無可忍,最終發展到兵戎相見的地步。
萬幸的是,兩家軍隊正在緊張對峙中,劉備後亂起火,漢中地區遭到曹操進攻。劉備為了集中兵力對抗曹操,被迫向東吳讓步,退還了長沙郡、桂陽郡等地,然後撤兵西去,雙方矛盾暫且平息。
公元220年,劉備在漢中地區與曹操激戰,為了策應西線戰場,鎮守荊州的關羽也向北方中原曹魏佔領區發起進攻。關羽一路勢如破竹,擒於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蜀國一時聲威大震。
江東的孫權密切關注著前方關羽的動向。如果坐視關羽的勢力日漸強大,日後就會對江東構成巨大威脅,對東吳沒有好處。於是孫權和呂蒙、陸遜等人商議,最終決定拋棄孫劉聯盟,乘著關羽後方空虛,奇襲荊州腹地,一舉端掉關羽的老巢。
關羽在前方浴血奮戰,做夢也不會想到,盟友孫權在背後對他下了手。後方基地的喪失,使得關羽失去了糧草輜重的補充來源,無法再把戰爭進行下去,被迫退兵。更為糟糕的是,呂蒙俘獲了關羽部下將士的家屬,使得關羽部下兵無鬥志,潰散瓦解。
關羽失去了翻盤機會,只得落荒而逃,在東吳軍隊的追擊下走投無路,被迫暫時退避進入小城麥城,權且棲身一時。東吳軍隊趕到後,很快把麥城牢牢圍住。城中的關羽兵微將寡,益州的劉備又無法得知這裡的戰況,即使知道了也是遠水不解近渴,一時間關羽陷入絕境,死到臨頭。
就在這時,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發生了,《三國誌》記載,「羽在麥城,使使請降」,困守麥城的關羽,居然不可思議地派遣使者向孫權請求投降。關羽一生以忠義勇烈聞名天下,根本不是貪生怕死之人,為什麼會向孫權投降?
孫權也感到迷惑,不知該如何應對,於是跟部下大臣商討此事,看是否該接受關羽的請降。孫權手下有一個謀臣名叫吳范,吳范沉吟片刻,分析判斷一番後說:「彼有走意,言降詐耳」,認為這必定是關羽的緩兵之計,想借此延緩孫權軍隊的攻勢,然後再尋找機會逃走。
孫權於是果斷拒絕了關羽的請降,一方面下令將士們嚴防死守,加緊圍攻麥城,防止關羽遁逃。另一方面他「使潘璋邀其徑路」,派遣潘璋帶領一支人馬,埋伏在關羽逃奔益州的必經之路上,安排天羅地網,單等關羽入網。結果關羽一看詐降失敗,只得帶領人馬殺出重圍繼續逃命,在臨沮落入吳軍手中被就地斬殺。
由此可見,關羽向孫權請求投降,不過是緩兵之計,孫權看破了這一點,所以拒絕了他的投降。一代著名將領就這樣以一種令人遺憾的方式退出歷史舞台。瞭解更多關羽的相關歷史知識,請品讀《關羽:神話的三國誌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