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控制漢獻帝劉協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僅僅是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操控制漢獻帝劉協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僅僅是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嗎?

曹操控制漢獻帝劉協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僅僅是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嗎?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曹操控制漢獻帝劉協,是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嗎?真相令人大跌眼鏡

眾所周知,在三國演義中,作為一國主宰、九五之尊的漢獻帝劉協似乎一直都是一個十分悲催的人物,先是被奸臣董卓立為了傀儡。後來司徒王允用美人計成功的說服呂布和董卓反目,併除掉了董卓,漢獻帝劉協自以為從此可以大權獨攬高枕無憂了。

然而,不曾想剛脫離虎口,又掉入了狼窩,由於王允不接受董卓舊部李榷、郭汜等人的歸降,導致了李榷、郭汜等人孤注一擲再次起兵反叛。這次反叛的結果就是王允被殺,漢獻帝劉協先後成為了李榷、郭汜手中的玩物。

公元195年,由於李榷、郭汜兩人分贓不均導致雙方在長安城內進行了火並,漢獻帝趁亂在太尉楊彪以及朝中忠於皇室的一些大臣的保護下趁機從長安逃回了洛陽。

回到洛陽之後的漢獻帝劉協卻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光桿司令,身邊根本沒有一支可以調動的軍事力量。就在這個時候,時任兗州刺史的曹操成為了第一個率軍進駐洛陽護駕勤王的諸侯,這讓漢獻帝劉協彷彿看到了漢室中興的希望。

針對曹操這一個極不尋常的做法,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是曹操聽從了自己首席謀士參謀荀彧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建議。然而,歷史事實真的如此嗎?曹操將漢獻帝劉協放在自己身邊真的是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嗎?

其實不盡然,真實的歷史令人大跌眼鏡,只因為真相遠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首先,漢獻帝劉協不是傻瓜,在曹操借口「軍中無糧」強迫他從洛陽遷都許昌的那一刻,這位時年15歲的少年立刻就產生了一絲警覺:「這位看似忠貞護主的曹操會不會成為第二個董卓呢」?

雖然,曹操後來的所作所為也多多少少印證了漢獻帝劉協的猜想,可是曹操終究還是秉持了所謂的「君臣大義」,在天下萬民面前依舊尊奉漢獻帝為正統皇帝,給予了漢獻帝劉協作為一國之君應有的地位和尊嚴。

曹操控制漢獻帝劉協,固然有一些「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成分在裡面,可是雙方更多的是一種「合作」的關係。這一點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印證。

首先,曹操在每次朝見漢獻帝劉協的時候,身邊都會帶上很多甲士,這些甲士的作用毋庸置疑就是為了保護曹操的安全。如果漢獻帝劉協是曹操傀儡的話,那麼皇宮之中必定也都是曹操的勢力,曹操再帶甲士進宮不就顯得多此一舉了嗎?

那麼,有且只能有一個解釋,那就是曹操並沒有控制漢獻帝劉協,在漢獻帝劉協周圍依舊還存在有很多忠於「皇帝」的勢力存在,在這些勢力面前曹操並不敢輕舉妄動,只能選擇和漢獻帝劉協之間的「君臣合作」。

其次,作為政敵的劉備和孫權在公元221年和公元229年先後稱帝,可是作為平定了叛亂、統一了北方,為大漢王朝立下了不世功勳的曹操卻至死沒有稱帝。

並不是曹操不想稱帝,也不是曹操沒有能力稱帝,畢竟在那個時候曹操的很多部下都已經有意無意的暗示曹操上乘天意,下順民心改朝換代登基稱帝了。可是,曹操拒絕了,給出的理由是:「假若天命在孤,孤願為周文王」。

其實,在曹操的內心之中還是認可漢獻帝劉協的,畢竟打著「漢獻帝劉協」的名義已經讓曹操在這亂世之中得到了太多太多。而且自己的三個女兒也都成為了漢獻帝劉協的妻子,如果再將漢獻帝劉協僅有的皇位拿走的話,這種「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行為難免會受到後世的詬病。

最後,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開場白中曾寫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也就是說大千世界芸芸眾生,雖然從事的工作各有不同,但是無非都是為了「名利」二字。

曹操自然也不例外,他一生敗袁紹,擒呂布,破烏桓,定遼東,樁樁件件都足以讓他名垂青史了,他可不想在晚年落得一個「欺主亂國」的千古罵名。所以,曹操在和漢獻帝劉協的接觸過程中一直都是小心謹慎,絲毫不敢越雷池半步。

由此可知,曹操作為漢末亂世之中的梟雄之一,其之所以會將漢獻帝劉協控制在自己手中,並不僅僅是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除了實實在在的東西之外,曹操更看重則是自己百年後後人對自己的評價,用兩個字來概括的話就是「名聲」。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