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袁術的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東漢的政權交付在漢靈帝之手時,偌大的王朝已經病入膏肓,然而漢靈帝認為天下穩如泰山,便安心享樂,任由外戚和宦官把持朝政。其中導致了東漢末年藩鎮割據的,正是身為漢朝宗室的劉焉向漢靈帝建議的「廢史立牧」。而在靈帝駕崩後,外戚、宦官、地方勢力立即活躍了起來,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董卓和袁術了。但他倆出的可不是美名,而是罪大惡極的罵名,他們是如何一步步做大做強,又是什麼原因被天下群起而攻之呢?
一、擁兵自重,入朝干政
說起董卓,那自然是無人不知誰人不曉,正是他導致了東漢末年的進一步動盪,「漢之有董卓,猶秦之有趙高」。董卓為百戰之將,歷任軍司馬、并州刺史、河東郡太守、東中郎將等職,曾經因為討伐黃巾軍不利被罷免,也參加過對涼州等地以「討伐宦官」為名,進犯三輔的叛亂。經過數年的南征北戰,董卓手上掌握了不小的軍權,而有了實打實的部隊,董卓對朝廷和同僚們愈發輕視,不僅與司空張溫、著名將領皇甫嵩交惡,就連漢靈帝讓他交出兵權的詔令都不遵從。在被拜為并州牧後,董卓並沒有趕緊走馬上任,而是屯兵於河東郡,暗中觀察都城雒陽的局勢走向。
沒過多久董卓就等來機會,漢靈帝駕崩後,大將軍何進掌權,與司隸校尉袁紹合謀誅殺宦官,然而何太后遲遲拿不定主意,於是何進、袁紹私招董卓領兵進京,以此逼迫何太后。送上門的機會豈能不要,董卓一方面上書彈劾中常侍張讓等人,給自己博名,「昔趙鞅興晉陽之甲,以逐君側之惡人。今臣輒鳴鐘鼓如雒陽,請收讓等,以清奸穢」,另一方面則率大軍緩緩開來。但事與願違,何進被宦官謀殺,他的部下又攻殺宦官,直到雒陽上空濃煙滾滾,董卓才得知朝廷巨變。好在時間還不算晚,董卓接回了驚魂不定的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董卓還引誘呂布殺害執金吾丁原,在吞併雒陽的所有軍隊後,董卓將目光放到了「廢帝」上。
二、權傾朝野,群起攻之
經歷變故後,劉辯因為驚慌失措而語無倫次,沒有皇帝的樣子,反而是劉協能表述清楚,「且為董太后所養,卓自以與太后同族,有廢立之意」。廢立不是一件小事,董卓自知聲望難以服眾,於是想要借助袁紹的力量,但被袁紹斥責:「天下健者,豈唯董公?」然而袁紹的叔叔太傅袁隗等文武百官屈服於董卓的權勢下,同意立劉協為帝。眼見阻攔不成,又害怕董卓的報復,袁紹、盧植等人棄官逃亡,董卓一時權傾朝野。
董卓在朝會上提出廢立之事,並以霍光事為例,扶持劉協為帝后更是任太尉,兼領前將軍,加節,賜斧鉞、虎賁,封郿侯。為了給自己造勢,董卓還提拔了一大批名士擔任地方要職,甚至不計前嫌,對厭惡自己而棄官而走的袁紹等人授以太守,以示和解。但董卓這番「好意」並沒有得到認同,曹操、張邈、袁紹、劉岱等人相繼起兵,東郡太守橋瑁甚至偽造三公文書,呼籲各地起兵反董,一時間天下儘是討董浪潮。初平元年(190),關東各州郡政府官員推舉袁紹為盟主,分三路討伐董卓,然而聯盟都有各自的打算,只有曹操、孫堅等人堅定反董,可惜兵少將寡,未能徹底打敗董卓。
然而董卓的好日子也走到了盡頭。為了避開聯軍的鋒芒,董卓強令遷都,雒陽百姓大批喪命,董卓還指示手下大肆搜刮珍寶財物,燒燬宮殿民居,挖掘帝王公卿的陵墓。當孫堅擊敗董卓大軍,進軍雒陽,眼前皆是滿目瘡痍,「舊京空虛,數百里中無煙火」。遷都長安後,董卓不思悔改,任由手下燒殺搶掠,甚至將手中的屠刀架向了群臣。董卓的飛揚跋扈最終得到了報應,先是名士何顒、荀爽設計刺殺董卓,後司徒王允離間呂布董卓,「卓無道,天下所共攻,死在旦暮,不足為憂。」
三、名門之後,僭號為帝
與董卓「享受」同等被天下群起而攻之待遇的還有袁紹的弟弟袁術。袁術和袁紹都是家族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之後,因為袁紹母親僅是個婢女,因此袁術並不是很看得起袁紹。袁術少時不學無術,喜好飛鷹走犬,長大後得以改變,「舉孝廉,累遷至河南尹、虎賁中郎將」,後來與袁紹一起被大將軍何進拉攏。何進和袁紹密謀誅滅十常侍,但何進反被其所害,袁術率軍討伐宦官,火燒南宮九龍門及東西宮,脅迫十常侍放棄皇宮出逃。在討董浪潮中,袁術和孫堅聯手,孫堅頻頻取得討董的勝利,離不開袁術在後方的支持。
討董的勝果還沒見影子,袁紹就起了立漢宗室劉虞為帝的念頭,還寫信希望得到袁術的支持。然而袁術一直認為袁姓出自於陳,「陳,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又認為讖文說的是「代漢者,當塗高也」是自己,遂有了稱帝的野心和意圖,尤其是在得到傳國玉璽後,其野心越發膨脹,自然不想和袁紹為伍。在袁術公然稱帝后,他一下子成為眾矢之的,引發了天下諸侯的打擊。在孫策、呂布、曹操三方的打擊下,袁術喪失廣陵、江東等大片土地,損失大批武將士卒。建安二年(197)又爆發大饑荒,讓袁術的處境雪上加霜,不得已,袁術只得將帝號歸於袁紹以求庇護,但在路上被曹操派來的劉備軍截住去路。袁術不得過,又退往壽春,在路上嘔血鬥余而亡。
「董卓逆亂,凶國害民」,「袁術方命圮族,扇動群逆,津途四塞」,事實證明皇帝和權臣的位置可不是這麼好做的,若是董卓選擇做個賢臣,心繫天下黎民,施以恩惠,自然能夠留下護駕有功,撥亂反正的美名,可惜他卻選擇做一個天下攻之的逆臣。而袁術之死更不足為惜,不看實際情況,在群狼環伺的情況下還敢稱帝,果然是勇而無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