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最為倚重的一位神秘謀士參謀是誰?他因何出名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操最為倚重的一位神秘謀士參謀是誰?他因何出名

曹操手下謀士參謀眾多,且各具特色,各擅勝場。相比較而言,除了郭嘉和一度號為"謀主"的荀攸(荀彧的侄子,但年長荀彧六歲),最為曹操倚重的,便非荀彧莫屬。在三國中有一個人,他充滿智慧,手上卻沒有一把鵝毛扇可供上鏡;膽識過人,在血雨腥風的沙場上又難覓他的蹤影;他天生一個美男子,卻從來不像宋玉、潘安那樣將自己的陽剛壯美書寫上簡帛汗青,此外他還是那樣謙退沉穩,簡樸本分,不與人爭,在三國群英爭相輝耀自己在歷史星座中的光芒時,他卻躲在遙遠天幕的盡頭,彷彿一顆晦暝的四等星。

他就是荀彧,字文若。至少曹操知道,在自己熠熠爍爍的謀士參謀團裡,荀君是最璀璨的一顆,當真是才華豐茂,鬱鬱蔥蔥;曹操有所不知的是,就命運而論,荀君又是最背晦的,臨終前的荀彧,其心情之鬱鬱難平,煞是讓人歎息不已。"鬱鬱乎文若",這個句法上有欠斟酌的句子,於是便成了我對荀君的臨時概括。說到曹操手下的第一謀士參謀,沒有人比荀彧更合適了,事實上多年來曹操已習慣於將大本營,連同受自己挾制的漢獻帝劉協,無限信賴地交給荀彧全權掌管。如果荀彧有意專權的話,他所處的尚書令高位倒是非常恰當的(荀彧常因這一官銜而被人稱為"荀令君"),後來曹魏政權之所以毀於司馬氏之手,起因正在於曹丕討吳時,一不留神,將看家護院的"尚書令"角色賦予了司馬懿。

當然,曹操手下謀士參謀眾多,且各具特色,各擅勝場。相比較而言,除了郭嘉和一度號為"謀主"的荀攸(荀彧的侄子,但年長荀彧六歲),最為曹操倚重的,便非荀彧莫屬。區別是,郭嘉和荀攸常年不離曹操鞍馬左右,隨時獻計供策,荀彧則始終遠離戰場烽火,一面治理後方,一邊遠遠地通過傳書遞簡的方式為曹操輸送謀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用以形容荀彧的工作風格,實在是再適合不過了。荀彧出生在穎川一個極有名望的家族,不僅父輩皆名震當世,時人號為八龍,眾位兄弟亦個個氣宇不凡,知名當時。儒雅俊美的荀彧,雖小曹操九歲,種種跡象顯示,心高氣傲的曹操長時期來一直將他視為畏友,對他敬重有加。他被曹操委以重任時年僅二十九歲,沒過多久,他就以自己處變不驚、智勇雙全的才能,挽救了曹操。

那是在曹操最狼狽的時刻。當時曹操初獲兗州,又剛剛在對袁術的討伐中獲勝,大功初建,不覺想念起家中的老父兄弟,尋思著將他們接來,共敘天倫之樂。然而正是這一番孝子美意,引來一場家門慘禍,他的閤家老小被徐州牧陶謙新近收羅的一名黃巾降將張闓盡數殺害。曹操氣懣填胸,立即率領大軍,以報仇雪恨之勢,殺氣騰騰地撲向徐州。孰料禍不單行,他多年舊友陳宮、張邈恰在此時陡然翻臉,聯絡了西北獨狼呂布,欲在曹操背後捅上一刀。由於陳宮、張邈在兗州極有勢力,呂布的虎狼之師又勇冠三軍,所以短短數天之內,曹操賴以自立的根據地便落入敵手。

  這一下變起倉促,人鬼難防,在徐州作戰的曹操除了對當地百姓犯下屠城血罪外,本來就沒有獲得多少實質性的戰果,現在又突然面對無家可歸的境地,曹操受到打擊之大是不言而喻的。何況,就說背叛曹操的張邈吧,那本來竟可算是曹操最知心的朋友,曹操甚至對家屬講過這樣的話:若我在外面遇到不測,你們可以投靠張邈,只有張邈是我最可靠的朋友。

家門慘痛繼之以禍起蕭牆,曹操一時還沒弄清楚眼淚該為誰而流,淚眼迷離之際卻驀然發現,留任後方的荀彧已如南天一柱,拔地而起。負責鎮守兗州的荀彧,兵微將寡,面對數倍於己的強敵,處變不驚,指揮若定。他充分顯示了運用有限人力資源的高卓能力,在驟然煮成一鍋亂粥的時勢面前,荀彧像一個高明的棋士,一瞥之下便洞悉了全部利害:何處宜棄,何處宜保,何人可尋求互助,何人可使之不敢輕舉妄動。最後平安化解危機。曹操戎馬生涯中有很多重要的關節點,幾乎每一個關節點,我們都能看到荀彧的智慧。荀彧的智慧與郭嘉不同處在於:郭嘉更擅長以獵豹般的機敏,捕捉稍縱即逝的戰機,荀彧則更像一位治國大師,統覽全局,所提的方案往往周贍完備,切實可行,極具長遠的戰略眼光。曹操回到兗州後,還沒來得及當面對荀彧表示感謝,便先洗耳恭聽了荀彧下面一番教誨:

"當年漢高祖保關中,光武帝據河內,為君臨天下都是先力求深根固本,以便進能夠勝敵,退足以堅守,所以即使不斷遭到挫折和失敗,仍然能夠成就大業。將軍本以兗州創業,今天雖然有些殘壞了,其實仍然不難自保,這便正好像將軍的關東與河內,務必先求安定。將軍若先分一支兵東擊陳宮,陳宮必不敢西顧,我們正好乘這段空閒時間把麥子收了,待到糧草豐足,呂布便可一舉而破。破呂布之後,將軍再與南面的揚州結好,共討袁術,屆時將軍兵臨淮、泗河上,大業可傳檄而定。倘若將軍暫時放下呂布,先去征討陶謙、袁術,多留兵守備則將軍難免兵員不足,少留兵則大家先去保城,無法收麥。呂布必乘虛而入,大肆劫掠,民心難免有變,雖然鄄城和范、衛三縣仍然可以保全,其餘諸縣自將改弦易幟,不復為將軍所有了,到那時,將軍又何去何從呢?

被曹操由衷地讚許為"略不世出"的荀彧,這時又以自己獨具的戰略眼光,向曹操奉獻了一個更加卓越的建議:打皇帝牌。說荀彧"打皇帝牌",荀君估計不會高興,因為他的本意並非將皇帝看成一副牌。他確實從心底裡認為,曹操在道義上也應該維護漢室江山,他當年投奔曹操與此時勸曹操迎奉天子,思維上本是一脈相連的。只是,由於這一建議本身也極具謀略價值,再聯繫曹操本人日後對待皇帝的態度,我們才感覺出其中"打牌"的意味。

後來,袁紹大軍向曹操開拔過來時,荀彧又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由於荀彧在袁府多年,親兄弟也在袁紹處效力,所以他對袁紹及其手下眾謀士參謀武將的判斷,甚至較郭嘉更準確,更神奇。在與"臭嘴"孔融的一次辯論中,荀彧不僅一一指出了袁紹手下眾人的性格特徵和能力局限,更對他們日後的結局──應該說下場──做了精準的預言。唉,"盡信書不如無書,"若我們相信陳壽的記述,則荀彧在這裡簡直顯示出一種超級巫師的才能:所有經他評點過的人物,一個也沒有擺脫他預先為之設計的結局。

曹操在官渡與袁紹相持已有半年,曹軍糧草堪堪不濟,形勢日見危急,曹操不免有些膽怯。曹操每當心緒不寧,計策未定之時,便有給荀彧寫信的習慣。遠在許昌的荀彧見曹操信中流露出回軍退守的意思,火速修書一封,遣快馬送與曹操,竭力表示反對。因自己不在前線,不諳具體地勢,所以荀彧的回信中並無一計一策,但他提到了一個重要概念:時機。荀彧堅信,目前正值曹袁實力消長的關鍵時刻,雙方都有困難,只要堅持,再堅持十天半月,必定會出現決定全局的可貴戰機。實力對比已不重要了,現在是雙方主帥比拚智力的重要關頭,智高一籌者,有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曹操再次聽從了這位奇佐,不多久,他就覓得了稍縱即逝的戰機,一舉擊敗袁紹。

荀彧除了出眾的管理才能,卓越的大局觀,在識拔人才上,也顯示出高出群儕的眼光。曹操手下不少著名謀士參謀,都由荀彧舉薦而來,包括郭嘉、鍾繇、司馬懿。荀彧賴以威服眾人的,還有自己風高節亮的道德風範。他為人謙和,"折節下士,"居高不傲,為官不貪,一心為公,散盡家財。不僅曹操對他充滿敬仰,同事下僚也多對他崇敬有加。後來曾被曹丕稱頌為"一代偉人"的著名謀士參謀鍾繇,對荀彧就佩服得五體投地,稱他為顏淵再生,所謂"能備九德,不貳其過,唯荀彧然"。司馬懿更不避美言地認為:無論在書籍中還是自己"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九錫是古代帝王對大臣的九種賞賜,有車馬、衣服、樂器、武士、弓矢等,這是對大臣的最高禮遇)。荀彧認為:「(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對荀彧之死,有一種來源可疑的傳說:曹操曾托人送給荀彧一隻食品盒,打開後空無一物,荀彧立刻明白了對方的用意,遂服毒自盡。當然權威的說法(陳壽)也頗為籠統含混,說荀彧五十歲時"以憂薨",時為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荀彧死後第二年,曹操進封為魏公。曹操終究沒有用自己的強力廢除漢朝,終究沒有做過一天皇帝,隱隱中是否懾於荀君來自黃泉之下的逼視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