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師和司馬昭同時掌權的時候 兩人為何沒有出現內鬥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司馬師和司馬昭同時掌權的時候 兩人為何沒有出現內鬥

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司馬師和司馬昭,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司馬家族特別能生,司馬懿的老爹司馬防生了8個兒子,號稱司馬八達。司馬懿本人又生了9個兒子,司馬昭也有9個兒子,司馬炎更別提了,有26個兒子。而且他們家孩子的壽命都還很長。

司馬懿的長壽我們見識過,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諸葛亮,最後奪取政權,享年73歲。其實這在司馬家不算啥,他弟弟司馬孚活了93歲,兒子司馬幹活了80歲,他老爹司馬防還活了71歲呢,三代人裡論長壽,司馬懿只能排第三。

所以說不怪司馬家能得天下,子孫後代多,在朝中佔據的官職就多。壽命比較長,那麼手握大權的時間也就比較長。他們家篡權有先天優勢。

不過子孫多了,也會出現一個很麻煩的事情,那就是內鬥。大廈總是在內部崩塌的,在司馬懿去世以後,司馬師和司馬昭同時掌權,為何他們沒有內鬥呢?

一、司馬師沒兒子。

從生理角度來說,司馬師的確沒兒子,他的正妻夏侯徽一口氣給他生了5個女兒,從此以後司馬師就心灰意冷了。

那麼司馬師就這麼一個媳婦兒嗎?那倒不是,正妻夏侯徽被惱羞成怒的司馬師給毒死了,5個女兒沒有娘哪成?於是司馬師又找了第二個媳婦兒吳氏。

結果吳氏還沒來得及給司馬師生孩子,就被他給廢了,理由不詳。此後司馬師又討了第三房太太,也就是羊徽瑜。

羊徽瑜出身名門望族泰山羊家,母親又是蔡文姬的姐妹,這樣的配置,足以讓司馬師滿意。可惜的是羊徽瑜依舊沒有給司馬師生下一兒半女。

因此終此一生,司馬師都沒有自己的親生兒子。至少在史料記載中,他的正妻是沒有給他生下過兒子的。

司馬家族是士族大家,所以特別重視血統,除了正妻所生的孩子,庶出的孩子基本沒什麼地位可言。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司馬師是沒有兒子的。

此後一口氣生了9個兒子的弟弟司馬昭,看哥哥這麼賣力實在是太可憐了,於是就把自己的嫡次子司馬攸過繼給了哥哥司馬師。

景帝無子,命攸為嗣。從征王凌,封長樂亭侯。---《晉書》

這麼一來司馬師可就有了自己的兒子了,別以為過繼來的就不當回事了。那個時候嗣子比庶子的地位不知道高多少,因此哪怕是過繼來的嗣子,都比親生的庶子地位高。將來繼承家產的也是嗣子,而非庶子。

既然司馬師的家產,將來都是司馬攸的,那麼司馬昭還爭個什麼玩意兒呢?爭來爭去,全部都是自己兒子的,所以這哥倆好得跟一個人似的。

二、司馬家族稍有不慎就有滅族的危機。

別以為司馬懿給這哥倆打好了基礎,他們就能高枕無憂了。其實司馬懿給他們留下的,是一個無比危險的爛攤子。

司馬懿文治武功,在曹魏有絕對的權威,這一點所有大臣都是表示認可的。因此司馬懿在的時候,他掌權,一點毛病都沒有。

可是司馬懿去世以後,司馬昭和司馬師掌權,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畢竟這倆孩子沒啥功勞,而且沒聽說臣子的權力可以世襲的。

因此司馬師和司馬昭,想要維護好自己家族的權力地位,就必須要時刻提防著。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他們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朝堂之中,那些忠於曹魏的大臣,還有全國各地不支持司馬家族的軍事將領們。

一個不留神,那司馬家族,可能就要葬身火海了。這麼多對手在的情況下,你覺得司馬昭和司馬師如果還在內鬥,這家族還能保全嗎?

當初司馬懿滅了曹爽一家的時候,就已經走上了不歸路。除了一直手握大權,司馬家族沒有任何退路,因此司馬師和司馬昭身上的擔子很重。

他們對付朝中大臣和封疆大吏,已經夠吃力了,壓根沒閒工夫自己內耗。淮南三反不就把司馬師給活活耗死了嗎?

三、東吳和蜀漢都還在,司馬家憑什麼得瑟呢?

其實說老實話,如果曹魏沒有司馬懿,那也是面臨著亡國的危機。東吳雖然一直在打醬油,可蜀漢的諸葛亮是動真格的。

你比如說諸葛亮策反孟達的時候,如果司馬懿沒有在8天之內殺來上庸,那孟達鐵定反叛成功,到時候關中之地岌岌可危。

蜀漢得了隴西和關中之地後,你覺得曹魏的生存幾率還有多少呢?再加上東吳去添把火,就夠曹魏喝一壺的了。

因此司馬懿對曹魏的作用相當大,而司馬懿的這種精神,其實也傳承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要想家族榮耀,首先得保證國家不亡。

是誰給了你權力?如果曹魏集團亡在了蜀漢或者東吳手裡,那麼哪裡還有司馬家族生存的可能呢?因此要保證自家的利益,首先就要保證對東吳和蜀漢的強大震懾力。

而這種震懾力,一定是建立在曹魏相對穩定的狀態之中的。如果掌權者自己都內鬥的話,那這種震懾力根本就不存在。

四、一個主內,一個主外。

從後來司馬炎的追封來看,我們就能知道司馬師的重要性。司馬師是司馬懿的嫡長子,正兒八經是具有繼承權的。

司馬昭這個嫡次子也必須要聽從哥哥的安排。因此曹魏當時的大權,實際上是掌握在司馬師手裡的。當初發動高平陵之變的時候,也是司馬師陰養的三千死士立下了大功。

將發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覘之,帝寢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會兵司馬門,鎮靜內外,置陣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事平,以功封長平鄉侯,食邑千戶,尋加衛將軍。---《晉書》

此後司馬師對兄弟倆的工作做了妥善的安排,司馬師負責對外的軍事,司馬昭則負責坐鎮朝堂之中。這樣一來,兩者的權力就不會發生交叉。

只要沒有利益上的衝突,一般就不會出現內鬥的情況。很顯然,手握兵權的司馬師,是說一不二的人。因此在司馬炎登基以後,追封司馬師為景皇帝,也是情有可原的了。

總結:團結才是家族蒸蒸日上的重要保障。

當初八旗兵入關之前,皇太極突然暴斃。多爾袞和大侄子豪格互不相讓,都要爭奪皇位,差點兒劍拔弩張。

在這個關鍵時刻,兩個人都退了一步,誰也不要這個皇位了,改讓6歲的福臨做了皇帝。為什麼他們選擇退讓?很簡單,因為他們為了八旗軍的未來。

如果還沒有入關,就引起了內訌,那八旗軍想要橫掃中原,簡直就是癡心妄想了。同樣的道理,司馬家族的兄弟如果連曹魏都沒有取而代之,就為了權力發生鬥爭,那司馬家族根本就長久不了。

在危難之中,只有彼此緊握雙手,一家人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奮鬥,才有可能讓家族逐漸壯大,否則只會功虧一簣。

參考資料:《三國誌》、《晉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