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權臣諸葛亮,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們知道,歷史上的權臣名聲都不好,因為無論權臣怎麼做,他和皇權就是一對天然的矛盾,對皇權就是一個傷害。在皇權制社會,權臣本身就是不被允許的。所有的權臣,如果他們不奪取皇位,最終都沒有好的結局。比如董卓、霍光、鰲拜等等,結局都是很悲慘的。
可是,諸葛亮的聲譽卻非常好,他不但生前得到了大家的擁戴,死後沒有被反攻倒算,而且大家還一直尊重他,一直執行他的政策。後世對他更是給予了高度的肯定。
那麼,諸葛亮是怎麼做的,為什麼他作為一個掌控了當時蜀國軍政大臣的權臣,一生並沒有奪權,而他的命運卻還那麼好呢?
(諸葛亮劇照)
一、當政期間一直致力於北伐。
諸葛亮在當政期間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他一直在北伐,他幾乎一直身處外地,並沒有呆在朝廷之中。
他一直待在外地,並且一直做著北伐的事情,有什麼好處呢?
一是他可以集中大家的意見。如果呆在朝廷之中,不集中做一件事情,大家必定都閒得沒事幹,就會對權力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拉幫結派,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這樣一來,朝廷中勾心鬥角的事情就會發生。而一個人想要成為權臣,他必定要打擊排斥那些和自己的意見不一致的人,打擊和和自己不在同一個集團的人。
但是諸葛亮因為在北伐,所以大家都把精力用在北伐上。如何排兵佈陣,如何負責押運糧草,如何徵集兵員等等,這些事情都是非常單純的。而且一個人的陞遷,也主要以他所建立的功勞為準,畢竟功勞是可以量化的,因此不會有人不服氣。所以,這使得諸葛亮不會陷入人事糾紛之中。
而且,諸葛亮致力於北伐,他就不能不當權臣。一個軍隊是需要一個統一的強有力的指揮的。畢竟軍隊如果沒有統一的強有力的指揮,這支軍隊肯定不可能打勝仗。因此,沒有人覺得諸葛亮當權臣是一件不能理解的事情,恰恰他們對諸葛亮很理解,覺得諸葛亮就應該這麼做。如果不這麼做,就不能夠打勝仗。
可以說,北伐這件事情是諸葛亮能夠當穩權臣的絕對保證。
(劉禪劇照)
二、諸葛亮堅決執行劉禪的命令。
劉禪其實很少對諸葛亮指手畫腳。一方面是因為他自身不願意攬事,只喜歡享樂。另一方面,他也不懂軍事,不可能對天遙地遠的諸葛亮進行瞎指揮。還有一方面,他的權力慾望並不強,從來沒有考慮過諸葛亮因為掌控兵權,對他有什麼威脅的問題。
當然了,除了劉禪這個君王特殊以外,諸葛亮也做得非常到位。諸葛亮在當政的時候,對劉禪基本上是堅決執行。諸葛亮在打仗的時候正打到緊要處,劉禪讓他回來,諸葛亮沒有說什麼,立刻執行就回來了。這一點,三軍將士都看得清清楚楚,大家都認為,劉禪有些過分。而諸葛亮就要這樣做,做給所有的人看,表明他對皇權的絕對維護。而劉禪也認識到,他自己這方面存在的問題,所以,他此後再也不敢對諸葛亮進行指手畫腳了。
(魏延劇照)
三、諸葛亮對異見者相當容忍。
諸葛亮當政以後,作為他最大的政敵,莫過於魏延和李嚴兩個人。魏延是劉備集團的舊將,是劉備集團中資格最老、能力最強的一位,他肯定是不服諸葛亮的。李嚴則代表著蜀地的本地集團,他是蜀地本地集團的意見領袖。這兩個人對於諸葛亮來說,威脅都是非常大的。
一般的權臣,肯定不會容忍這兩個人的存在,必定要把他們給打壓下去。但是諸葛亮並沒有這麼做,他對待魏延所採用的辦法是:用他,但不重用他。不讓他在軍隊中擔任重要統帥,只是把他當成一般將領來使用。比如魏延提出了一個「子午谷奇謀」。但諸葛亮以冒進為由,拒絕了魏延的建議。事實上,也就是不讓魏延擔任某一方面軍的統帥。
諸葛亮對李嚴的使用也一樣。李嚴本來是掌控軍權的,但是諸葛亮讓他擔任後勤保障。諸葛亮的這個人事安排,沒人會說不對。畢竟他作為蜀軍本地的意見領袖,籌集和押運糧草,正是他應該做的。後來,因為糧草沒能及時運到,讓諸葛亮撤軍。諸葛亮也不和他計較,迅速就撤軍了。後來,李嚴怕受處罰,搶先惡人先告狀。即便如此,諸葛亮也沒有對他進行殘酷打擊,還準備再用他。以至於後來當諸葛亮去世以後,李嚴還痛哭不已,覺得除了諸葛亮有這樣的大肚量,能夠容忍他以外,別人是不可能再用他的了。
總之,雖然諸葛亮確實是權臣,但他能把握好分寸,各方面都做得很到位,因此他才會有那樣好的待遇。
(參考資料:《三國誌》《華陽國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