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起的阿斗」就是說劉禪的,劉禪是蜀漢的第二任皇帝,他繼位後,雖然有諸葛亮這位大臣輔佐,但是劉禪自身沒有做出任何傑出的功績,反而蜀漢在諸葛亮去世後,國力開始走下坡路。
這與劉禪自身有很大關係,他資質平庸,能力欠佳,還重用黃皓等佞臣,所以蜀漢在他手上江河日下。蜀漢末期,姜維等將領還在前線苦戰之際,鄧艾偷渡陰平,兵臨城下後,劉禪沒有組織城中軍民殊死抵抗,等待蜀漢和東吳援軍的到來,反而選擇了開城投降,做了亡國之君。
事後,劉禪還下令,讓姜維等人也率眾投降,這讓蜀漢徹底亡國。劉禪到曹魏後,還鬧出了「此間樂、不思蜀」的笑話,雖然劉禪因此而得以善終,這也讓劉禪成了和宋徽宗等人齊名的昏君。劉禪既然如此資質平庸,為何劉備在有4個兒子可選擇的情況下,偏要選擇劉禪做皇帝?
歷史上,皇位繼承大多遵循的是嫡長子繼承製,但是三國是個亂世,選擇繼承人首先考慮的是繼承人的能力,不然的話,在群狼環伺的三國亂世,別說爭奪天下了,守住基業都成問題,還可能被對手吞併,自身性命難保,家族遭殃,所以在亂世選擇繼承人,首先考慮繼承人的能力。
例如江東的孫策,他在去世時,並沒有讓其子孫登繼位,而是選擇了更年長、能力更出眾的弟弟孫權。孫策的這個選擇很明智,江東在孫權手中,不但保住了基業,還不斷壯大,成了和劉備、曹操並立的一方諸侯。曹操在其長子曹昂死後,他選擇的繼承人,最先考慮的是聰明和仁愛的小兒子曹沖,曹沖病故後,才在曹丕、曹植、曹彰幾人中挑選,他看中的是兒子的才能。
劉表和袁紹,因為繼承人選擇不當,在他們病故後,他們生前攢下的家底,很快就被兒子敗光了。有這麼多的前例,劉備自然深知繼承人問題事關重大,馬虎不得,不然容易重蹈劉表覆轍。
劉備的長子是劉封,也是他的養子。劉備是漢室皇室之後。漢室衰微之後,他就想在亂世有一番作為,但可惜,身邊缺少好的謀臣輔佐,他在40歲之前,還一事無成。在暫住荊州期間,劉備已經40歲了,這個時候,劉備膝下還沒有兒子,他擔心自己可能再也不能擁有兒子後,所以他打算收養一個兒子,以便自己百年之後繼承自己的衣缽,最後劉備收養了羅侯寇氏之子。
羅侯在荊州也是個大家族,劉備收養羅侯寇氏之子,也有拉攏荊州豪強大族的目的,以便獲得他們的幫助。
在這之後,劉備一直將劉封當成自己的繼位人培養,不過後來,劉備有了劉禪等親生兒子之後,他的私心就體現了出來,劉備想讓自己的親生兒子來繼承自己的衣缽。不過即便劉封不再是自己的繼承人選擇了,但劉封能力出眾,劉備依然很重視他,將他在軍中為將,負責帶兵作戰。
襄樊之戰時,關羽兵敗後,遭到了曹魏和江東的圍困。關羽讓人突圍出去,向上庸的劉封、孟達求救。但是劉封因為剛拿下東三郡,該地人心不穩,不敢輕易離開,再加上關羽為人孤傲自大,和劉封等人關係不好,所以劉封拒絕救援關羽。這導致關羽被殺,荊州落入了江東之手。
事後,劉備勃然大怒,要治劉封的罪,但此時,劉備還沒想過殺掉劉封,不過諸葛亮暗示,劉備百年之後,劉封不好控制,可能會威脅劉禪的江山,最終劉備為了劉禪的江山,將劉封給殺掉。
劉封死後,劉備剩下的3個兒子是劉禪,劉勇和劉理,這3個兒子中,最年長的劉禪,在劉備去世時才17歲,其他兩人更小,所以不適合做儲君。同時,劉備的這3個兒子,都比較平庸,沒有過人之處,所以沒有更好的選擇的情況下,只能在3個兒子中挑選一個更年長的做儲君。
劉備選擇劉禪做皇帝,也是為了避免廢長立幼引發混亂,劉表和袁紹,都是跳過長子,選擇幼子做繼承人,在他們去世後,兒子之間就爆發了內鬥,導致他們被曹操乘機吞併。曹操在其晚年時,也經賈詡勸說,選擇了年長的曹丕做繼承人,所以劉備選擇劉禪,也是為了避免兒子內鬥。
還有,諸葛亮支持劉禪。諸葛亮在蜀漢的威望很高,劉備去世後,他就成了蜀漢主心骨了,所以劉禪要依靠諸葛亮。所以諸葛亮的態度,是劉備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諸葛亮曾暗示劉備殺掉劉封,也是為了穩固劉禪的皇位。但可惜的是,劉禪資質太平庸了,即便有諸葛亮輔佐,也沒能完成匡扶漢室的大業,諸葛亮去世後,蜀漢這座大廈,還劉禪手中轟然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