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曹丕逼漢獻帝退讓帝位,僅用這一招便奪取天下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曹操是中國歷史上公認的篡國權臣,但極具諷刺意義的是,他的不懈努力,的確讓早該壽終正寢的漢王朝多苟延殘喘了幾十年。即便皇帝形同虛設,曹操也沒有取而代之,他把改朝換代這項宏偉壯舉留給繼承人來完成,直至公元220年3月他死的時候,依舊披著漢朝臣子的外衣,這算是他以儒家價值觀告慰內心的方式。
一步之遙
公元220年5月,時已春暖花開,馬上就要進入盛夏了。
這天午後,新任魏王曹丕正斜躺在冀州鄴城王宮後花園的王椅上打著盹兒。王宮中的陳設跟一個月前相比並沒什麼不同,但或許是因為曹操的離去,這裡少了幾分霸氣。
曹丕做了一個美夢,他夢到曹操剛死時的情景。當時,他心裡別提有多暢快了,這意味著他再無須擔心被曹操廢黜世子地位,從此結束提心吊膽的生涯。
不過連日來,他也因為給曹操服喪不得不把表面功夫做足,為此,他哭得死去活來,以致嗓子都喊啞了,而限於禮法約束,他更是連酒肉都不能沾。
現在,所有煎熬都已過去,往後,等待他的將是無憂無慮的生活。
至少,是他認為的無憂無慮。一股和煦的暖風吹過,曹丕半睜開雙眼,舒服地伸了個懶腰。他迷迷糊糊地看著滿園春色,還沒有完全清醒過來。
「真想去那兒。」他抬起胳膊,往前方隨手指了指。
候在一旁的侍妾聽了,趕忙把曹丕攙扶起來。「王上是想去前面的浮橋?」
「不,那邊……」曹丕嘴裡含糊嘟囔,手依舊指著前方。
侍妾有些茫然。「王上是想去湖邊?」
「不!」曹丕猛地甩開侍妾。他的情緒一下變得煩躁起來,因為他意識到,這幾個侍妾根本就沒法帶他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他手指的方向,乃是距離冀州鄴城西南二百四十公里之遙的漢朝舊都——洛陽。
當年,洛陽被董卓燒燬後,曹操把漢都遷到臨近的許昌。
現在,洛陽皇宮雖早被重建完畢,但皇帝劉協和朝廷並沒有搬回洛陽。
碩大又空曠的洛陽皇宮彷彿正翹首盼望著一位新的帝王。
魏王曹丕的爵位是王,官位是丞相,所以名義上,他是漢朝的藩王,是漢朝的臣子。他的下一步,無疑是要問鼎皇帝寶座。
曹丕為何這麼想當皇帝?
這貌似是個很無聊的問題。
但凡站在權力的金字塔上,不管是誰都會忍不住往上爬,對於曹丕來說,他已經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距頂峰僅一步之遙,這種誘惑力是任何人都無法抵擋的。
排除掉虛榮心的因素,再讓我們從更現實的角度來分析曹丕所處的狀況。
玩過三國誌遊戲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在公元220年這個時候,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已然形成,倘若按照遊戲中的設定,包括黃河流域的中原以及黃河以北的廣大區域均該納入魏國,也就是曹丕的勢力範圍,只要點點鼠標,就能隨心所欲地在北方每個城市治理國政、調兵遣將。
但遺憾的是,那只是遊戲中的設定,而我們眼前這位更趨向於真實的曹丕,他能直接控制的地方實則僅限於自己的藩國——冀州的十個郡,但中原和黃河以北還有十幾個州,這十幾個州,包括治下無數郡縣名義上仍是漢室領土。
再說曹丕能呼來喝去的官員,也只有魏國的直屬官員,其他各地方官,包括漢朝國都許昌的朝臣,名義上也仍是漢室臣子。
顯然,曹丕沒法通過簡單地點擊鼠標折騰那些屬於漢室的地和人,他只能依靠政治手腕間接施加影響。
只要當上皇帝就沒這麼麻煩了。
曹丕心裡暗暗抱怨,如果老頭子死前稱了帝該多好。
早在曹操還活著的時候已有無數公卿攛掇他稱帝,以曹操的威望要邁出這一步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但他受限於儒家禮教觀,至死都沒答應。
而今,曹丕則全沒這方面顧慮,那些當初困擾他老子的哲學理念無法對他造成半分束縛,可他的威望卻與曹操相去甚遠,所以,他要想稱帝,還必須付出更多更多……
路得一步一步地走,步子太大容易扯著蛋。曹丕很清楚,自己要達成這一願望必須找人幫忙。
陳群的理想
「請尚書陳群來。」曹丕下令。
陳群出身穎川士族。前些年,當曹丕和曹植激烈爭奪世子之位時,他果斷地站到曹丕一邊,與司馬懿、吳質、朱鑠合稱為曹丕的「四友」,曾是一位鐵桿太子黨。
須臾,陳群匆匆而至。
「見過王上。」
王上,這個稱呼讓曹丕心頭又湧出一絲遺憾。如果是「陛下」就好了。
曹丕的內心世界不會在臉上表現出來。
他笑意盎然地對陳群說道:「長文(陳群字長文),我想再聽你講講你前兩天那個提案。」
就在幾天前,陳群提出一項新的官吏選拔制度,這裡面大有文章,當時曹丕覺得有風險,暫時壓了下來。現在,曹丕意識到,這項提案或許正是能幫他登上九五之尊的門票。陳群早料到曹丕會鬆口,他定了定神,遂將自己的提案娓娓道來。
「想當年,先王(曹操)推行唯才是舉,一旦發現人才,不管對方出身多低微、品行多差,只要有一技之長,哪怕是雞鳴狗盜之輩都會毫不猶豫授以官職。不可否認,唯才是舉確是平定亂世的法寶。可時過境遷,如今中原和北方日趨安定,無論庶民還是士人均難有機會直接在王上面前展露才華,再者,縱橫於亂世中的狡詐之徒往往德行欠缺,也不適宜治理國家。所以,臣認為,選拔官吏的制度應該規範起來……」
曹操推行「唯才是舉」是基於亂世重人才的現實,但這嚴重傷害了士族利益,把從政當作唯一出路的士大夫不可避免要跟庶民競爭有限的官位。
都是些廢話!曹丕暗想。但他仍是裝出饒有興致的模樣。
「嗯,你接著說。」
「王上應該知道二十年前許子將(許劭字子將)著名的『月旦評』吧?」
曹丕點點頭。他很清楚許子將的「月旦評」是怎麼回事。
自東漢時代,士人之間通過相互標榜提高名氣和社會地位,倘若有幸得到名家讚譽,更等於拿到通往仕途的敲門磚。
許子將每月初一都會品評士人,「月旦評」由此得名,就像今天的選秀節目一樣,只要得到許子將佳評的士人無不身價飆升。
那時節,無論在朝在野者都對許子將趨之若鶩,曹操早年為求得許子將的評語更是踏破鐵鞋,許子將甩了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讓曹操聲名鵲起,從此贏得闖蕩世間的重要資本。
許子將堪稱當時的金牌品評師,乃是這一領域的絕對權威。
陳群接著說道:「不過,許子將品評士人的行為並非由官方發起。而臣提出的這項官吏選拔制度,其實是將『月旦評』官方化、系統化。簡要言之,即在各州、郡設置中正官。中正官根據士人的德行、才學、家世(父祖輩的官爵名望)三項指標為依據,定期品評本地士人。品評結果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總共九個品級。朝廷選拔官吏,根據士人的定品成績擇優錄取。」
「那麼,中正官又由什麼人來做呢?」曹丕一句話問到了重點,無須多言,倘如陳群所說,各州郡的中正官無疑掌握官吏選拔的命脈。
「臣認為,中正官的人選務必是各州郡名望最高又兼具才德之人。」
什麼「名望最高又兼具才德之人」?曹丕心知肚明,陳群所指無一例外都是地方上的豪門世家。
說白了,這項官吏選拔制度乃是給像陳群這樣的大家族謀取利益。
曹丕閉目沉思,半晌沒有說話。
陳群也閉上了嘴,他知道這時候需要給曹丕留出思考的空間。
過了片刻,他清楚地看到曹丕的鬍鬚微微顫了一下。
他意識到,自己接下來要說的話必須直擊曹丕內心,突破曹丕最後的心理防線。
「天下的士大夫無不翹首盼望為陛……哦,為王上效力……」
這句話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曹丕緩緩睜開眼,死死盯著陳群。「你說,我有沒有天命?」
「王上自然有天命。」
「士大夫都明白天命的道理嗎?」
「士大夫都明白,只是庶民在這方面感覺就相對遲鈍了些。」
陳群這麼說也無可厚非,庶民能混口飽飯吃已屬不易,更別提讀書學習了,士大夫則憑借知識牢牢控制著社會輿論,而曹丕口中的天命,其實便是社會輿論的導向。
曹丕仔細琢磨著陳群的話。假如通過這項法案,放給士族足夠的權益,士大夫肯定會全力支持自己登上皇位,可等自己登上皇位之後呢?
士族的力量也會變得空前壯大,這無疑會削弱皇權。曹丕不傻,他知道這是一筆危險的買賣。
盤算了許久,終於,他想出了一個既能贏得士族支持,又能在未來強化皇權的對策……
「長文,我同意了。明天,你就在朝堂上把這項法案重新提出來吧!」
陳群辭別曹丕,邁著穩健的步伐走出鄴城王宮,他想起很多年前,當他還小的時候,他的爺爺——穎川名士陳寔(shi)曾一邊摸著他的頭一邊說:「你這孩子日後必興旺我陳家。」是的,我要興旺陳家,更要興旺天下士族!
陳群的官吏選拔制度改革於公元220年正式實施,史稱「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從此,魏國徹底推翻了曹操早年奉行的「唯才是舉」,改由士族壟斷官吏選拔權。剛開始,中正官評定士人尚依據德行、才學、家世三項考量,久而久之,士大夫為了維護自家利益,將家世這項指標的重要度定得越來越高,最終發展到「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
此時此刻,陳群當然不會想到,他這一番作為竟給全天下士族帶來長達四百年的巨大利益,而他自己更成為左右歷史進程的關鍵性人物。曹丕拿九品中正制取悅士族,穎川陳氏、河內司馬氏等世家豪門都因此撿了大便宜,作為利益交換,士大夫頻頻向皇帝劉協施壓。
公元220年12月,劉協終於扛不住壓力宣佈退位,將皇帝寶座拱手讓給了曹丕。延續四百多年的漢朝就這樣被取而代之了。曹丕如願以償從鄴城搬到洛陽,從此,他開創了一個新的朝代——魏朝。
接下來,曹丕將做出一系列大動作,所作所為只為一個目的——穩固皇權、壓制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