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瞭解:曹操和蜀漢大將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三國時期東吳也有著名將領存在,曹操為什麼喜歡蜀漢的關羽和趙雲,曹操不喜歡東吳大將的原因是什麼?
曹操年輕的時候曾經和高幹子弟袁紹討論,未來通過什麼手段爭霸天下,袁紹認為自己四世三公,只要雄踞河北擺出爭霸天下的是態勢,屆時自然而然就是趨勢的發起者,憑借雄厚的實就可以一統天下。
而曹操認為自己將要結合天下人的智力,不論身在哪裡都不用擔心,通過眾人的努力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官渡之戰時兩人迎來了終極之戰,袁紹儘管有強大的實力,但因為整體智力水平不敵曹操,不僅被曹操逆襲,就連所有家當都成為曹操的嫁衣。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禮賢下士的君王,也是最有魄力的君王。但他這個人卻不喜歡東吳的武將,反而對蜀漢的武將青睞有加。
曹操賞識關羽趙雲
早在虎牢關之戰時,西涼猛將華雄把袁紹率領的反董聯軍壓制得沒脾氣,派上去挑戰的武將接二連三被斬首,聯軍士氣非常低迷,甚至還產生退兵的想法。這時候關羽請戰華雄,但此時的關羽只是一個小兵的身份,遭遇諸侯譏諷。只有曹操看出關羽氣宇軒昂,隨即送他一杯熱酒壯膽。但關羽在這杯熱酒還沒冷卻的情況下直接斬首華雄,不僅打出了自己的威名,也讓曹操對他起了招攬之心。
徐州之戰後關羽成為曹操的俘虜,曹操沒有以俘虜的身份待他,而是親自為他鬆綁,送他無數金錢美女和高官厚祿,甚至逼迫漢獻帝劉協封他為漢壽亭侯,目的就是希望關羽能夠為自己做事。但關羽心念大哥劉備,在戰場上斬顏良誅文丑作為報答後封金掛印離開曹營,千里走單騎回到劉備身邊。曹操得知後沒有對關羽下殺手,只是表示遺憾。
曹操青睞趙雲是從長阪坡之戰開始,彼時他已經率領八十萬軍隊南征,也輕而易舉攻破了劉備的新野城,甚至期待俘虜劉備。沒想到劉備成功利用老百姓做肉盾成功脫身,當曹軍即將俘虜劉備的家眷時,趙雲一人一馬突然出現,抱著年幼的阿斗在幾十萬軍隊中七進七出,連續斬殺五十多名曹將,還順手搶走了曹操的佩劍作為戰利品。曹操在中軍位置看得真真切切,大聲問得趙雲姓名後感歎:天下間也只有呂布才可以媲美他的實力,一定要想方設法得到他。
十幾年後曹操和趙雲又在漢中戰場相遇,這一次趙雲紮營在河床邊,目的就是要奪取曹軍從水路運輸的補給。這一次曹操有理有據有節地對趙雲提出了招攬之意,但趙雲以立場問題果斷拒絕曹操,曹操只能表示遺憾。也就是在這次戰役中趙雲擺出空城計,得到了"一身是膽"的稱呼。
因為劉備和曹操手下都是"中下層"人士
其實不論是關羽還是趙雲,亦或者是曹營、劉備軍內的將領,幾乎都是"中下層"人士出身,通過自己的能力獲取戰功、逆襲。這和那個時代有關,也和曹操尷尬的出身有關。那個時代其實還是門閥士族把持的時代,天子和世家子弟一起共治天下。所以像袁紹這樣背景雄厚的士人,一出場就有兵有權有人脈有地盤。
而曹操本人儘管也是世家子弟,但他們家和別的世家不一樣,因為曹家是通過曹騰發跡。曹騰就是桓帝、靈帝兩任皇帝最喜歡的太監,哪怕曹操的父親甚至曹操本人可以通過曹騰的關係做官,但實際上他們家並不被士人圈子接受,都把他歸類於宦官黨、政敵一類。所以在官渡之戰時袁紹手下文采很好的主簿陳琳,他就寫了一封檄文,內容就是把曹操祖上都扒了個遍,讓曹營眾將臉紅。
像曹操這樣的出身和背景,意味著和世家培養的武將無緣,只能把眼光調到中下層、寒門階級,或者是自己的族人。所以曹營內掌權的就是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這類曹操的族人,外姓大將就是五子良將這樣的寒門子弟。劉備集團內的絕大部分武將也都是寒門出身,包括"村夫"出身的諸葛亮,他們這些人才適合曹操的口味。
東吳大將都是士族出身
而東吳的情況和中原地區不一樣,這裡是楚地,哪怕經過西漢、東漢超過四百年時間,其實皇權都沒有輻射到這個地區,一直都是本地的士族和朝廷派來的官員一起治理。可以看見的是當天下大亂後,作為江東名門望族的孫氏很快就可以一統江東,年輕的孫權雖然沒有什麼威望,但上位後還是可以牢牢掌控東吳。
而東吳的第一任大都督周瑜,他同樣出身江東大族周氏,從小就混跡於江東士族圈子,可以快速幫孫策聯合眾多江東士族、獲取他們的支持。第二任大都督魯肅,他是江東巨富出身,家裡很早就養了自己的私軍,構建了家族的情報網。第三任大都督呂蒙和魯肅是同一派系的士族,所以交接權力非常快。最後兩任大都督是陸遜、陸抗兩父子,他們同樣出身江東大族陸家。
可以說整個江東就是江東士族的利益共同體,他們早已經被綁在了戰車上,不會有人下車,也不會有人背叛,只會服務、專屬於江東團體。哪怕曹操再有能力,再有影響力,他們也不會投奔曹操,這也就是曹操不喜歡他們的原因。
小結
曹操、劉備選的這條路,雖然荊棘滿地,起步比袁紹、江東這樣的士族聯盟要晚,補給也差,但強就強在可以一統思想,各自沒有太多的小算盤,集團可以一致對外。反觀袁紹、江東這樣的士族聯盟,儘管前期可以很快凝聚成一個集團,但實際上內部派系林立,各方先為自己的家族利益考慮,然後再考慮整個集團的是。哪怕做一件事對集團有益但對自己家族無益,他也會拒絕甚至是阻撓。
可以看見的是,就因為持續內鬥,導致集團對內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對外沒有擴張欲。曹操則一統眾人的思想,將他們一個一個擊破,直到推動了一統的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