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席話為什麼能讓讓劉備放心當皇帝?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一席話為什麼能讓讓劉備放心當皇帝?

諸葛亮是蜀漢名臣,他也是蜀漢王朝的肱之臣。劉備和他有著非常深的君臣之誼,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他兩的關係。

多年以前,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講壇》裡面,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他認為,劉備集團的諸葛亮與曹操集團的荀彧很類似,兩個人跟隨劉備和曹操的目的,不是為了個人的名利,而是為了匡復漢室,要恢復大漢王朝。易中天說的是事實嗎?讓我們從兩個人的行為和後果兩方面來分析。

首先說荀彧,荀彧一直是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謀臣,為了曹操的霸業做出了卓越而傑出的貢獻。但是在晚年,關係一直很融洽的兩個人居然鬧翻了,鬧翻的原因是這件事。曹操想要進爵國公、加封九錫,但是卻遭到了荀彧的激烈反對,荀彧說:「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從這句話中看到了荀彧跟隨曹操的目的,是因為曹操「興義兵」匡扶漢室,安定天下,然後秉承「忠貞退讓」的君子之德,這是荀彧對曹操的希望。但是看到曹操給自己晉封魏公,這種行為不符合荀彧的價值觀,所以荀彧必須阻止。這相當於一把撕掉了曹操的遮羞布,曹操的真實目的暴露了,讓曹操非常難堪。 

再看荀彧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失去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因此大發雷霆,荀彧抑鬱而死。傳說曹操送給荀彧食物,但是荀彧打開以後,發現食盒裡面是空的。荀彧看了以後非常傷心,曹操再也不給自己飯吃了,於是就服毒自殺掉。我們看到荀彧的行為是:阻止曹操晉封魏公。結果是:失去曹操的信任,被曹操逼死。由此可見,荀彧是一位真正的君子,忠於自己的內心,捍衛自己的價值觀,在亂世之中保持高風亮節的人。

接下來再說說諸葛亮,諸葛亮與荀彧是一類人嗎?

我們可以看看劉備在自立漢中王和稱帝的過程中,諸葛亮的表現如何。根據《三國誌》的記載,諸葛亮在這兩次事件中,都是重要的推動者。特別是劉備稱帝之前,面對群臣的勸說,劉備表現很猶豫。這時候諸葛亮出場,說了一段非常重要的話。諸葛亮借用當年耿純勸光武帝劉秀的話來勸劉備,「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從議者,士大夫各歸求主,無為從公也。」,這段話非常厲害,說的意思是,天下想英雄來追隨您,都是有所求的,如果您不當皇帝,那麼大家也得不到自己追求的東西,只好去跟隨別人,無法再跟著您了。

劉備當然是在裝,他不可能不想當皇帝,但是顧慮也是真實存在的。他之所以推辭,一是做給天下人看,二是試探自己手下人的反應。劉備一直說曹操是奸雄,而自己的目的是匡扶漢室,那麼自己當了皇帝,這事就有點難看了。雖然當時都瘋傳漢獻帝劉協已經被曹丕殺死了(很可能就是劉備製造的謠言),可這並不是事實,早晚謊言要被揭穿的。 

所以,劉備也需要看清楚自己的手下人,他們的政治目的是什麼,到底是忠於自己的,還是忠於漢室的。而諸葛亮代表大家的這段發言,基本上表面了下面人的態度:咱們是個利益共同體,我們跟著您,您吃肉我們跟著喝湯;您當了皇帝,我們都可以論功行賞當大官,如果您不當皇帝,我們圖什麼?人心可就散了......諸葛亮代表群臣讓劉備看到了這一點,劉備才能安心的當皇帝。而諸葛亮呢,他也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因為他成了蜀漢的第一任丞相,也是唯一的丞相。在諸葛亮死後,丞相這一官職就沒有了。

通過對比諸葛亮和荀彧的所作所為,兩個人價值觀上的差異就很明顯了。在魏國,推動曹操當魏公、魏王的是董昭、華歆這些人,荀彧是最大的反對者,並且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劉備當漢中王和皇帝的過程中,諸葛亮恰恰是最大的推動者之一,同時他本人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手握重拳的丞相。

當然,我們並不能因此就說諸葛亮是一個勢利小人,我們只能說,諸葛亮的政治理想,思想境界,是與荀彧無法相提並論的。如果說荀彧是胸懷天才的話,那麼諸葛亮一方面是追求個人的才華和抱負的施展,一方面是對劉備的感恩之情。所以諸葛亮為了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目的也不是為了匡扶漢室,他忠於的不是漢室,而是劉備個人。而與此相反,荀彧忠於的不是曹操個人,而是整個天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