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感慨「既生瑜,何生亮」!諸葛亮有什麼?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前些天讀到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三國周郎赤壁」、「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字裡行間都透露著蘇軾對周瑜的敬仰,不由的心中升起疑惑,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傳世作品不知幾何的蘇軾為何對《三國演義》中氣量狹小、嫉妒賢能之士的周瑜如此賞識?然而當我擺脫《三國演義》的影響,正視周瑜這個歷史人物時,也想為他喊冤。《三國演義》無論是出於羅貫中先生的個人情感還是基於文學藝術需要,都使得周瑜這個人物被貶得極低,與歷史不符,嚴重失實。歷史上的真實周瑜到底是何等風流人物,且聽我慢慢道來。
梁朝偉版周瑜劇照
周瑜,字公瑾,出身官宦世家,少時與孫策交好後又輔佐孫權,史記其長壯有姿貌,精通音律,范成大也曾讚美其「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簡直是三國版何猷君,真·高富帥本人,愛慕者多如過江之鯽。唐代李端曾有詩言「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周瑜於音律一道頗有造詣,聽人奏錯曲時,便會轉頭看一下奏者,留下了「曲有誤,周郎顧」的美談。細細想來,能令女子趨之若鶩的風流才子又豈是那般心胸狹隘之人?
無論什麼年代富二代比你帥,比你有錢,比你有背景不可怕,最可怕的人家比你還努力,周·高富帥·瑜:「對!這說的是我本人了。」周瑜自21歲起追隨孫策征戰江東後又輔佐孫權,政治才能極高且有遠見曾建議孫策,取廬江、荊州、益州,與曹操劃江而治,此後這條建議也成了東吳的基本戰略方針;除卻政治,周瑜領兵打戰也有一套,興平二年攻下橫江、當利,建安四年破皖城得廬江,攻下豫章郡等等大大小小的戰役數不勝數,其中最出名的一場當屬天下皆知的「赤壁之戰」。
三國形勢圖
提起孫權、劉備聯軍大破曹操的赤壁之戰,大多人腦海裡第一時間浮現的總是諸葛亮舌戰群儒、草船借箭,殊不知諸葛亮草船借箭只是出自羅貫中筆下的一個故事,史上並無記載,並且赤壁之戰中最大的功臣當屬周瑜而非諸葛亮。孫劉聯盟中東吳為主力軍,而劉備的軍力不過從旁協助,且周瑜在赤壁之戰中果斷採取了黃蓋提出的火攻建議,指揮區區幾萬吳軍在赤壁、烏林大敗數倍敵軍。曹操損失慘重,大敗而歸後更是直言「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從當事人的話語中不難得知,赤壁之戰大破曹軍的主角就是周瑜。
赤壁之戰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先生將周瑜刻劃成了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典型,因嫉妒諸葛亮的才智,便使計百般謀害,欲除之而後快,怎料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更是反中了諸葛亮的計謀,乃至最後被氣到怒火攻心,舊傷復發直接吐血身亡,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無論是原著書本還是電視劇,看到此二人赤壁鬥志的情節總是要激動一番,不得不說羅貫中先生的人物塑造的相當成功,情節也是極為生動,但這些在歷史上都是不存在的,就像古裝歷史劇播完時屏幕上的「純屬虛構」。
且不提諸葛出山時周瑜已身居高位,威名遠揚,單說公瑾二十三歲為建威中郎將,娶得東吳有名的美人小喬為妻,在赤壁之戰中以少勝多大敗曹軍,官場情場戰場,處處得志,簡直是成功人士中的成功人士,恕我直言,這樣的周瑜實在沒有嫉妒諸葛亮的原因。《三國誌》中有記載,周瑜「性度恢弘,大率為人」,作為東吳老臣程普曾經十分看不起周瑜且對其百般刁難,人前羞辱,而周瑜卻以國家大事為重,「折節容下,終與不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程普,留下了「飲醇自醉」的美談;周瑜年少時,曹操曾派蔣干遊說其投奔自己,雖未成功,卻讓蔣干對周瑜推崇至極,稱其「雅量高致」。
清人繪周瑜像
美姿容,精音律,多謀善斷,精於軍略,為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誰能想到因《三國演義》背負罵名無數的周瑜在正史上簡直是完美的化身?可歎如此英才卻也是逃不過命運,短短三十六載已是一生。和小說中被氣死的結果不同,歷史上記載的是周瑜征伐益州途中,因病而亡,但仍有部分人對周瑜因病去世的記載表示疑惑,他們認為周瑜的死因並非表面上如此簡單,猜測是孫權不滿周瑜功高蓋主又因二人存在分歧,狠心除掉了周瑜。但無論是哪種原因導致了周瑜的死亡,距今已遠,真假概不可考,又何必過度深究?只需記得這世上曾有那樣一位風流人物來過,足矣。
行雲流水音猶在,從此曲誤無周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