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司馬懿真是大器晚成?還是另有其謀?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歷史上的司馬懿真是大器晚成?還是另有其謀?

司馬懿(十三歲)建安十三年接受曹丞相徵召,為丞相府文學掾。

不久之後的赤壁之戰,司馬懿沒有參與;而魏武後期那些戰事——建安十四年戰孫權於合肥,十六年戰馬超於潼關,十八年戰孫權於濡須,司馬懿也都沒有參與。如果有,想必晉書是會大書特書一筆的。

所以,問題不在於他太年輕。而且實際上,司馬懿第一次被曹操徵召,是七年前的事情。建安六年,司馬懿二十三歲。這時曹操剛在官渡贏了袁紹,聽說司馬懿聰明,辟之。司馬懿稱病不去。

吶,(關於這段歷史呢...熟悉三國殺的同學們知道,張春華有一逆天技能叫「絕情」,說的就是司馬懿裝病那會有一天忽然下雨,司馬懿想起來自己有一堆書在外面曬著,急忙跑出去搬書,結果被一婢女看見。張春華心想這病被人知道是裝的就要出事,二話不說抄傢伙殺掉這婢女。嗯,老奸巨猾之人果然就要配心狠手辣之妻。)

所以不是司馬懿被埋沒,是他不想露鋒芒。如果他想,他本來可以在曹操還只是個普通軍閥的時候就來到他身邊,建功立業,成為魏武之名臣。

可是他宅了七年沒有出山。司馬懿不想建功立業麼?當然不是。雖然他這時肯定沒有想過要做權臣,但如果他本來有做隱士的心思,至少後來司馬昭對九錫虛情假意半推半就的時候,肯定會順嘴提一句的。

何況,冒著危險臥床七年,甚至狠心殺掉小婢女讓正室夫人親自下廚做飯,正常的隱士可幹不出這種事來。

《晉書. 宣帝紀》說,「帝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曹氏」。房玄齡們簡直拿讀者當猴子耍,以司馬宣王狼子野心,會在乎漢運方微?如此堅臥不出,他一定是在規避著出仕將會造成的某種風險。司馬懿向來謹小慎微、而又擅長等待。高平陵之變前他為了麻痺曹爽等待最好的下手時機,裝病裝了兩年。

建安六年,對於司馬懿來說,不是個好的時機。這時候出山,不是一個穩妥的選擇。曹操雖然在官渡贏了袁紹,但袁紹在河北仍然擁有極大的勢力。如果不是袁譚袁熙袁尚熊孩子胡鬧,河北沒準到後來還都是袁家的。曹操此時,絕不敢說自己幾年之後會成為中原霸主。司馬懿當然也不會這麼神機妙算到這一步。

何況,司馬懿的老家河內,正好處在曹操和袁紹勢力的交界處。司馬宣王為人,從來都把賭注壓在必勝的選手身上。而此時,他還看不出來誰有必勝的把握。就算賠率會變得不那麼誘人,至少不會輸。

另一方面,河內司馬家不是傳統的士族,而是屬於地方豪族(大地主),在司馬懿祖上三四輩左右才躋身知識界,和各陣營中的核心文人都交集不大。河內士族的影響力也不如荀彧鍾繇這些穎川士族,並不是曹操人才戰略的重點,也沒有像穎川集團那樣和曹操陣營有什麼交情。

所以他一直等到了袁紹勢力全滅,才果斷投奔了曹操陣營。可是即使在做了曹操的屬下以後,一直到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長達十二年時間裡,司馬懿也沒有在任何大事上有任何作為。

曹操時期的司馬懿是積極進言的。得隴望蜀,建議屯田,勸阻遷都,他都說過話。但他並沒有為此得到什麼陞遷機遇,他的言論,起到作用也並不多。

有關前輩提到關西集團相比於穎川集團在地位上的劣勢,這是很重要一方面。前輩說過了,我就不多說。另一方面在於,曹操對司馬懿抱有嚴重的懷疑態度。

《晉書. 宣帝紀》:「(魏武帝)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太子素與(宣)帝善,每相全佑,故免。」

所以司馬懿為了不讓魏主懷疑自己,一直幹一些瑣碎的弼馬溫工作,比如丞相府裡割草餵馬的事,他都親自過問一下。直到奪嫡之爭。

很多人認為司馬家在奪嫡之爭裡,下血本押寶曹丕,押中了,一夜暴富。沒那麼簡單。以司馬懿官渡之戰後都不肯投奔曹操,非要等七年看天下局勢發展的謹慎,會選擇簡單地押寶一方?事實是,司馬懿做太子中庶子,為曹丕近臣的時候,他的弟弟,後來的安平獻王司馬孚,是曹植的文學掾。曹植徹底失勢後,司馬懿升為曹操的軍司馬。而他不久就向曹丕推薦司馬孚,去做太子中庶子。中國歷史上能在「謹細」這一點上勝過司馬懿的,恐怕沒有幾個。

此前的司馬懿,陞遷確實不夠快。他在曹丕那裡投機成功,升為軍司馬的時候,三十九歲。這個職位原來是荀彧做過的。荀彧拿到這個官印的時候,才二十九歲。可是後面就不一樣了。曹丕上位,憑之前多年朋友交情,司馬懿應該是終於能混出個名堂了吧?「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頃之,轉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

黃初二年,司馬懿就做到了尚書右僕射;五年,假節,加給事中,錄尚書事。魏文帝年間,司馬懿屢屢陞遷。

可是他就並沒有什麼耀眼的功業。黃初年間司馬懿平步青雲,靠的多是作為曹丕舊部親信的情分,不然為何晉書竟不寫其陞遷前的功績?與晉書對太和年間司馬懿每次出謀劃策領兵征戰都細加刻畫不同,黃初年間的記載,全都是一筆帶過。這幾年,司馬懿真的毛都沒做。

確實,他沒有兵權,可是沒有兵權總可以幫著曹丕出謀劃策,提出些內政外交方針政策吧?都沒有。

為什麼?因為用不著。司馬懿最終的目的,是權力。帝國不至於在曹丕這裡崩潰,那麼就不需要他挺身而出為國出力。反正,他要陞遷,作為曹丕手下的老紅人,那時順理成章的事情。再者,曹丕絕不是什麼明主。在後宮,賜死甄姬;對舊臣,欲殺曹洪;對外國,加孫權九錫。能做出這些荒唐事的君主,並不值得信任。所以我們看黃初年間那些真正出謀劃策的臣子,如劉曄、蔣濟,反而大多沒有得到曹丕的認可。要是以天下為己任屢屢進言,沒準多說了一句錯話,以後皇上就不喜歡他了呢。這種傻事,老謀深算的司馬宣王是不會做的。

他又算對了。曹丕死時,指定的三位顧命大臣,是曹真陳群司馬懿。

按曹丕的想法,曹真是宗室軍人,陳群司馬懿是親信文官,相互制衡,權力結構穩固。

可是曹丕又一次失算了。如前輩所言,宗室掌控兵權的體制畢竟本身存在漏洞。司馬懿迅速取得了兵權,遷驃騎將軍,加督荊、豫二州諸軍事,並且迅速取得一系列軍事勝利,展現了自己的軍事才能。

我們最熟悉的那個司馬懿,直到這時才正式登上歷史舞台。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