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1:關羽亡魂索命呂蒙
吳下阿蒙一代著名將領,一個傳奇的人。一生可謂使我們學習榜樣,從一個大字不認識幾個,成為東吳一代著名將領,並成功的奪取荊州。而他的死卻有點離奇,《三國演義》中對呂蒙的死是這樣描述的:呂蒙盡收荊襄之地後,孫權犒賞三軍,大設宴會慶功。孫權親自酌酒賜呂蒙,呂蒙接酒欲飲,忽然擲杯於地,一手揪住孫權,厲聲大罵曰:"碧眼小兒!紫 髯鼠輩!還識我否?"眾將大驚,急救時,蒙推倒孫權,大步前進,坐於孫權位上,兩眉倒豎,雙眼圓睜,大喝曰:"我自破黃巾以來, 縱橫天下三十餘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計圖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亦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權大驚, 慌忙率大小將士,皆下拜。只見呂蒙倒於地上,七竅流血而死。
羅貫中的這種寫法讓人著實費解,呂蒙死前舉止反常,死後七竅流血,這按理來說應該是中毒的症狀,怎麼會是關羽亡魂索命呢?學過哲學的應該知道,物質決定意識。當物質不存在時,又哪來的意識呢?或許羅貫中是個唯心主義者吧,畢竟古人迷信,信封鬼神也是源遠流長的。不過還有另外一個可能,羅貫中要突出關羽的英雄氣,神話關羽的形象,讓讀者見識關羽的「厲害」之處。 所以說,小說表現給我們的應該就是這樣,借助了呂蒙的死來刻畫了已經死了的關羽的英雄形象。而從呂蒙死的症狀可以推斷出呂蒙是被毒死的,羅貫中為了 神化關羽, 於是虛構了關羽亡魂索命這個情節。 就算有 「因果報應」, 但鬼神之說肯定是無稽之談。小說中這一看似離奇的情節,往往更能吸引讀者,增強小說的精彩程度。
拋開《三國演義》不談,正史中的呂蒙應該是病死的,這在《三國誌》中可以找到確切的記載。《三國誌·吳書·呂蒙傳》:病中瘳,為下赦令,群臣畢賀。後更增篤,權自臨視,命道士於星辰下為之請命。年四十二,遂卒於內殿。時權哀痛甚,為之降損。
top2:范強、張達刺死夢中張飛
三國萬人敵排名前五的張飛,死的就有點悲哀了。劉備伐吳的時候,張飛奉命帶兵去江州會合,還沒出發,因鞭打士卒,被部下張達、范強所半夜在夢中刺死。雖然看起來是張飛自己有過錯,但是他這種意外的死,確實是讓人感到可惜。張飛英雄一世,戎馬一生、殺敵無數,更是難逢對手,沒有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還,卻死在自己人手裡,悄然間身首異處,實在讓人扼腕,痛之惜之相傳那日范、張二人取下張飛首級直奔東吳,自以為提張飛首級來見會得以重用或者重獎。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這時吳王得知劉備興兵來伐,又怕魏兵乘虛而入,決定不與蜀國交兵,而派人向劉備求和。范、張二個聞此大變,正在雲陽途中,慌忙將張飛頭顱拋入江中,遠遁他鄉。當晚,一老漁翁在銅鑼渡撒網捕魚,將張飛的頭顱撈起,若夢若醒之際見張飛跪地請求:生為蜀國人,死為蜀國鬼,請將頭顱葬於蜀國。漁翁受托,便將張飛頭顱埋葬於雲陽對岸的鳳凰山麓,並邀集當地百姓修葺了最早的張飛廟。所以張飛才「身葬閬中,頭葬雲陽」,身首兩異,相望千里。
top3:諸葛亮氣死周公瑾
「三氣」周瑜,可謂諸葛亮死周瑜肚子的蛔蟲。更是現在形容小氣的方式。《三國演義》中刻畫的周瑜更多的是一個氣度褊狹,忌才妒能、不甘人後這麼個人物,最終也是被諸葛亮用計氣死了,臨死還說出「既生瑜,何生亮」的話,讓一代文武皆行的著名將領謀士參謀被上小肚雞腸之名。且不管周瑜的真正死因,小說之中對諸葛亮人物的刻畫,活生生的讓讀者感受到了蜀之正義,諸葛亮在三國的才能活生生的體現。
top4:張飛嚇死夏侯傑:
新野一戰,曹操帶著七十萬大軍攻伐新野。聲勢浩大,也正因此成就了趙子龍長阪坡救阿斗七進七出的英雄事跡。張飛為了接應趙子龍一直在當陽橋下等候。後張飛當陽橋下一聲吼,燕人張飛在此,誰敢與我一戰。張飛這一聲吼猶如天上的雷公向他撲面而來。直接被嚇得口頭鮮血墜馬而亡。就這樣,張飛一聲吼嚇退曹操七十萬傳聞佳話,也是成就了張飛在三國的地位威名。張飛嚇死夏侯傑不僅成就了張飛,也對魏軍的士氣及夏侯氏聲望造成極大的打擊。
夏侯家是名門望族,不僅是曹操的本家,還是曹操下的第一大勢力,家中還出了不少手握實權的將領。但夏侯傑的死法太讓人不能接受,一員猛將就這樣成為三國裡張飛名聲遠揚的犧牲品。
top5:諸葛亮罵死王朗
《三國演義》展現諸葛亮口才的地方主要有兩個:一是「舌戰群儒」,另外一個就要算「罵死王朗」了。諸葛亮與曹真對戰之際,王朗獻計,自詡只需一席話,便可使諸葛亮拱手而降,蜀軍可不戰自退。於是,第二天王朗與諸葛亮便展開了一場舌戰,過程自然是非常精彩,然而結果,王朗完全不是對手,七旬老漢就這樣活活被氣死於馬上。也就是後人說的兵馬出西秦,口才敵萬人。輕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