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對蜀漢可以說是鞠躬盡瘁 劉禪真的恨諸葛亮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對蜀漢可以說是鞠躬盡瘁 劉禪真的恨諸葛亮嗎

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劉禪和諸葛亮,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諸葛亮輔佐劉備、劉禪父子兩代皇帝,對蜀漢政權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算得上是帝國最值得感激之人。按照常理來推測,諸葛亮死後,劉禪應該對他進行隆重祭祀,而且要流露出無比感激之情,唯此才能激勵臣民、凝聚人心。然而從四點史實來看,情況卻並非如此。

1.在事實上廢止北伐事業。諸葛亮當政期間,念茲在茲的夢想便是興復漢室,為此他先後六次出兵北伐,即使每每失利而返也是百折不回。之所以如此,是諸葛亮深知,唯有北伐中原,才能顯示蜀漢政權的「正統」地位,使軍隊時刻保持旺盛的戰鬥力,避免軍備廢弛,同時也不辜負劉備臨終前的囑托(「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

北伐中原是劉備、諸葛亮念念不忘的大事業

由此可見,在諸葛亮的心中,北伐事業不僅是蜀漢政權的立國之本,而且是其在益州地區統治合法性的基礎,是君臣上下畢其一生都要追求的政治抱負。然而在諸葛亮死後,劉禪卻叫停大規模北伐事業。雖然之後的蔣琬、姜維主持過一系列的北伐活動,但其性質早已變為小規模的騷擾,跟諸葛亮時期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2.事實上廢除丞相,獨攬朝政大權。諸葛亮當政時期,因為有劉備臨終前囑托,同時考慮到劉禪年紀太小,根本沒有治國理政的能力,所以出於極端的責任心,便把朝政大權大包大攬下來,事無鉅細均由自己處理。在諸葛亮看來,這樣做有他自己的苦衷,但在劉禪和其他人看來,則明顯屬於權臣專制。尤其是隨著劉禪的年紀漸長,卻遲遲不能親政,他心中的那份焦慮、憤恨,可想而知。

劉禪長期是個虛位皇帝,動靜不能自由

所以在諸葛亮死後,為了防止權臣專制局面的重演,劉禪便在事實上廢除丞相職務,不再將其授予朝臣。不久,劉禪任命蔣琬為大司馬,費禕為尚書令、大將軍,讓他們分掌軍事、政務,且職責交叉、相互牽制。蔣琬死後,後主更是自攝國事,徹底解決了持續多年的「政歸私門」局面。

3.禁止臣民為諸葛亮奔喪。如果說事實上停止北伐事業、廢除宰相職務,只是劉禪在暗地裡表達對諸葛亮的怨恨情緒,那麼禁止臣民為他奔喪,則將這份怨恨情緒公開地展現在世人面前。據正史記載,諸葛亮去世的消息剛剛傳回國內,劉禪便發佈命令,以防備曹魏趁亂偷襲為由,禁止臣民們到前線去奔喪。

諸葛亮死後。劉禪嚴禁臣民為他奔喪

限於朝廷的禁令,大多數準備奔喪者均未能成行,只有勸學從事譙周因為提前得到消息,並且行動迅速,才得以到達前線(「亮卒於敵庭,周在家聞問,即便奔赴,尋有詔書禁斷,惟周以速行得達。」)。如果說禁止身負要職的官員奔喪屬於正常行為,但禁絕一切臣民前往,則在情理上講不通,而劉禪卻堅持這樣做,除了說明他內心怨恨諸葛亮外,此外再無其他合理解釋。

4.禁止臣民為諸葛亮立廟。諸葛亮治理蜀漢多年,深得軍民百姓的愛戴,所以在他去世後,民眾們在不能奔喪的情況下,便請求劉禪為其立廟,四時予以祭拜。然而對於這個合理要求,劉禪卻持否定意見,只是在輿論的強大壓力下,才不得不同意這樣做。由此可見,劉禪對諸葛亮的怨恨和忌憚。

位於成都市內的武侯祠

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為可聽立廟於成都者,後主不從。步兵校尉習隆、中書郎向充等共上表...於是始從之。

綜合以上四點來看,劉禪內心深處對諸葛亮充滿了怨恨,這也是他在親政後一再壓制民間對諸葛亮的懷戀情緒,並改易、廢止其政策的主要原因。此外,劉禪在任用親信、選納妃子等事務上也受到諸葛亮的全面干預,動靜不能自主,這也是他怨恨諸葛亮的原因之一。

諸葛亮在蜀中人望極高,讓劉禪不得不忌憚

然而,劉禪非常清楚諸葛亮在蜀中的巨大人望,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定,卻又不得不拉攏其家族,這也是劉禪後來將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召為駙馬的主要考量。畢竟劉禪不是傻子(演義中把他塑造成白癡形象,完全是為了取悅民間的好惡),很清楚情緒宣洩不要過度,江山的穩固才是第一位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