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紘與張昭並稱二張,他在歷史上怎麼不出名?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張紘與張昭並稱二張,他在歷史上怎麼不出名?

三國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張紘的故事,今天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與大家一起分享。

三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最為人熟知的一段時期,眾多武將謀臣,都是光耀千秋的大名人,但很奇怪的,同為三國之一的東吳,其文臣卻是最被忽略的存在,一說東吳,往往都是周瑜、魯肅、陸遜,文臣卻少被人提及。

名氣小的文臣中,張昭又是大頭,他為孫氏兄弟做了很大貢獻,在東吳群臣中地位很高,然而,還有一人比他的資格還老,那就是張紘(hong)。

張紘是孫策遇見的第一位高人,名氣雖遠不如張昭,但能力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張紘字子綱,徐州廣陵郡人,早年上過京城的太學,拜名師韓宗專習經學,其學問絕對不賴。但張紘不讀死書,喜歡把書本知識活學活用,視野開闊,看問題很有見解。

學成歸鄉後,張紘被郡裡舉薦為茂才(即秀才)。當時,朝廷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大將軍何進多次征辟張紘入朝為官,他都很高冷地拒絕了,安心在老家窩著,等待自己的明主。

等著等著,張紘盼來了孫策。當時孫策剛剛帶著母親和兄弟們渡過長江,來到江都縣,周瑜向孫策推薦了張紘,周瑜說張紘很有眼光和頭腦,建議孫策向他多請教請教。

父親死後,正在上升的孫氏事業突然中斷,下一步何去何從,孫策還沒有明確的打算,不知道該怎麼辦,正好向張紘請教。

孫策大老遠跑去找張紘,正逢張紘因為母喪在家守孝,見到了張紘,說明來意後,卻被張紘婉言拒絕了。

孫策差點急哭了,一再請求張紘指點一二,他的真誠最終打動了張紘,張紘幫他對形勢進行了分析,指出了孫策下一步的行動方案。

簡單來說,張紘給孫策出的主意是:投奔丹陽郡,在吳郡、會稽郡一帶發展,繼而佔據揚州、荊州,拒守長江,匡扶漢室。

毫無疑問,張紘是孫策遇見的第一盞指路明燈,孫策聽後更是如夢方醒,激動不已,由此確立孫吳第一個戰略方針。

孫策按照張紘的建議,脫離袁術,向長江以南發展,這才有了後面的席捲江東。

在孫策伐嚴白虎、對戰王朗、滅許貢、單挑太史慈等等平定江東的過程中,張紘和張昭作為孫策的左右參謀,時常給孫策出主意想點子。

而在參謀的過程中,張紘也發現了孫策喜戰好殺的缺點,每當孫策都親臨戰場時,張紘都勸他回後方指揮,這些小戰役讓手下將領去就行了。可孫策還是手癢難耐,經常上前線,他的性格缺點為他的遇刺埋下了隱患。

就在孫策去世的前一年,孫策派張紘出使許縣,因為此時孫策名義上還是服從朝廷的,按制度要定時貢獻,這事一向是張紘負責,這次也是他去貢獻。

但是,張紘到了許縣就被曹操留了下來,因為曹操聽說張紘很有名氣,又有戰略眼光,就想收為已用,將其留下,任命為侍御史,兼任九江郡太守,但不讓他回揚州赴任。

張紘雖然身在曹營,心還是在孫吳,孫策死後,江東一時慌亂,曹操曾有意攻伐,被張紘勸阻。

後來在張紘努力下,曹操讓他去江東勸降孫權,結果張紘跟孫權穿一條褲子。張紘回來不久,孫權就讓他協助自己處理軍政事務,尊稱其為東部。

張紘參與孫權的重要決策,遇到特殊事情和秘密決議,需要章表信函,或者與四方人士交結,孫權都讓張紘和張昭來撰寫。

張紘作文文臣代表,文章自然寫得很好,就連「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看了張紘寫的文章,也欽佩不已,可見其水準在當時也是有數的。

張紘後來擔任孫權的長史,相當於秘書長,是孫權的大秘。

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率軍進攻合肥,為了速戰速決,孫權準備親自率突擊敵人進攻,把大家嚇傻了,但誰勸孫權都不聽。

隨軍行動的張秘書長勸他打仗是將領幹的事,不是主帥的事,您還是後邊坐著吧。孫權一聽,就坐下了。

次年,孫權準備再次出兵合肥,張紘又勸他要休養生息、以靜制動,孫權又聽話了,停止了行動。

張紘還有一大建議,那就是勸孫權遷都。

孫吳的大本營最早是吳縣,也就是今天的蘇州,後來遷到京口,也就是鎮江。為了爭奪荊州,孫權一度將大本營遷到鄂縣,也就是今湖北鄂州,孫權改其名為武昌,孫吳立國,武昌就是第一個首都。

不過武昌離蜀漢比較近,吳蜀結盟的時候,孫權決定將首都遷回江東,以安蜀漢的心,張紘建議的地點就是秣陵,即今天的南京。

孫權覺得有理,就將都城定在了秣陵,並將其改名為建業。遷都完成後,孫權讓張紘回吳郡接家眷,走在半路上張紘病逝了,時年60歲,孫權聞訊痛哭。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