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服飾到底是什麼樣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衣服,最初被用來御寒和遮羞,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逐漸有了展示美麗的功能。中國古代有著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各朝各代都有自己風格鮮明的服裝體系,讓我們在品味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欣賞一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吧!
三國,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魏國(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後魏」,故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劉協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國號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至鹹熙二年(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
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兩晉南北朝的政治產生深遠影響,在疆域上繼承了東漢在西域的統治,設立西域長史府進行管理,在毌丘儉征伐高句麗後將朝鮮半島北部併入了版圖,南部諸州大致以秦嶺淮河與蜀、吳為界。
蜀國(221年-263年),即蜀漢、又稱季漢。為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西南方的一個政權。東漢末年、天下擾亂、群雄逐鹿,漢室宗親劉備在軍閥混戰中崛起。魏黃初二年(221年),劉備在四川(蜀地)成都稱帝,續漢之大統,國號「漢」,史稱蜀漢或季漢。蜀漢始於昭烈帝劉備,終於後主劉禪,歷二帝,共四十三年。
鼎盛時期佔據荊州、益州,國力強盛,但是經過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後元氣大傷,後來諸葛亮治國,恢復生產,使得能與魏吳抗衡。三國之一,主要擁有益州,漢中,南蠻等地(今四川及雲南、貴州北部、陝西舊漢中府一帶)。
吳國,中國漢末三國時期東南部政權,所統治地區古稱江東,因此又稱為「東吳」,以皇室姓孫,又名「孫吳」。東吳勢力發跡於孫堅、孫策,開始建於吳郡(今蘇州市),後孫權築石頭城遷都建業(今南京)。222年(黃初三年)孫權為吳王,名義上依附於曹魏,實際已脫離曹魏控制。229年(黃龍元年)5月23日,孫權稱帝,國號「吳」,孫吳正式建國。280年(天紀四年)5月1日,亡於西晉。
三國的服飾和漢朝一樣,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漢代因為織繡工業很發達,所以有錢人家就可以穿綾羅綢緞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長褲,貧窮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漢朝的婦女穿著有衣裙兩件式,也有長袍,裙子的樣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男服服飾大致有六種,禮服,漢朝的祭祀禮服,承襲了秦代的以一種冕服為祭天地明堂之禮服的辦法;冕冠服,為最尊貴的祭祀禮服,是天子及三公諸侯、卿大夫祭天地明堂之時穿著;長冠服,為夫子和執事百官,用在祭宗廟及各種小祀,如五嶽、四瀆、山川、社稷等典禮穿者;委貌冠服,相當於周代的冠弁服。為公卿諸侯大夫行大射禮於辟雍的時候穿著;皮弁冠服,此種冠服為大射禮時,執事者穿著,衣裳為緇麻衣,皂領袖、素裳。
朝服,自秦開始以袍作為朝服,漢代從皇帝至賤更小吏亦以袍作為朝服,也是主要常服。亦即是深衣制的袍服,不過因不同身份的人戴的冠不同而有不同之名稱。漢代的朝服,服色是隨著五時色,即春青、夏朱、季夏黃、秋白、冬黑。朝服均是襯以告緣領袖的中衣。
女服服飾主要有廟服,相當於周代的禕衣,是女子禮服中,地位最尊貴的一種。太皇太后、皇太后之入廟服,皇后之謁廟服,其服色是皂下;蠶服,相當於周代約鞠衣,每年三月,皇后帥領公卿諸侯夫人親蠶禮時穿著;朝服,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蠶衣為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