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淮南軍時實力有多強?鄧艾功不可沒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時期的淮南軍時實力有多強?鄧艾功不可沒

你們知道三國時期的淮南軍時實力有多強?接下來三國網小編為您解讀

淮南,現在安徽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簡稱「淮」,古名「州來」,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稱。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淮南這個地方的軍事實力很強大,如袁術、王凌、毌丘儉、文欽、諸葛誕等人都叱吒風雲,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留下了濃厚的一筆。那麼為什麼淮南這個並不大的地方,能爆發出這麼大的能量呢?

淮南之所以強大,有以下四個原因,其中第二個原因,鄧艾屯田功不可沒。淮南能在三國時期佔有一席之地,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於鄧艾,具體分析如下。

其一,淮南袁術出生四世三公,曾僭越稱帝,實力強大。

東漢末年,淮南第一個割據勢力就是出生於汝南袁氏的袁術。這個家族四代出了五個三公(司馬、司徒、司空)級別的大人物,因此叫「四世三公」,而不是三人。汝南袁氏「門生故吏遍天下」,河北袁紹已經很強大,袁術也不遜色。他得到孫策的玉璽後,時刻準備登基為帝。當時流傳著一個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袁術認為這是說的他自己,因此在建安二年(197年)於壽春稱帝,建號仲氏,大封文武大臣。這時,袁術的實力達到了巔峰時期,名義上,孫策也屬於他的附庸。因此,世人感覺袁術很強,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率先稱帝。他在剛開始,與徐州劉備、呂布的爭雄中,不落下風,只是由於稱帝,失去人心,孫策、吳景、孫賁等人叛變,他才實力大損的。

其二,淮南有鄧艾屯田,為淮南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淮南能夠成為曹魏時期的軍事重鎮,和鄧艾的屯田有著很大的關係。正始元年(公元240年),曹魏準備在淮南一帶(曹魏與東吳邊界)進行屯田,儲備軍糧,解決前線後勤供應難題。鄧艾奉司馬懿之命,前往視察。他從陳縣(今河南淮陽)、項縣(今河南沈丘)一直到了壽春。這次視察,意義重大,鄧艾提出了兩項關於屯田的重要建議:第一,開鑿河渠,興修水利,第二,在淮南實行軍屯。鄧艾還在《濟河論》表明自己的觀點,來論證淮南興修水利的可行性。

這個調查報告得到了司馬懿的高度讚揚,於是按照鄧艾的辦法,實行屯田。過了幾年,淮南再有大型軍事行動,也不再依賴從腹地運輸糧草了,淮南當地就有大量儲備糧。這些都是鄧艾的功勞。《三國誌》中記載如下:

宣王善之,事皆施行。正始二年,乃開廣漕渠,每東南有事,大軍興眾,泛舟而下,達於江、淮,資食有儲而無水害,艾所建也。

淮南軍事實力之所以強大,鄧艾的屯田居功至偉。他的屯田,使淮南儲備糧大大增加,保障了後勤,才能逐步強大。

其三,淮南地理位置特殊,處於南北交匯的地方,駐紮曹魏大量精兵。

淮南之所以實力雄厚,有一個很大的原因,他是曹魏與東吳的邊界。三國時期,魏國佔據大部分淮南地區,優勢很大,進可攻退可守,可以有效壓制東吳。而東吳想要北進,不得不從淮南、合肥一代進兵。因此,雙方在淮南地區展開了激烈戰爭。

曹魏在淮南佈置了大量精銳部隊。在長達數十年的爭鬥中,曹魏歷代將領打敗了東吳孫權、陸遜、全琮、周舫、諸葛恪等人的進攻。尤其是孫權和諸葛恪,他們還遭到前所未有的慘敗。直到西晉統一三國,東吳也沒有突破淮南的防線。由此可知,曹魏時期,淮南地區軍事實力很強。

其四,淮南在三國後期,發生了震動曹魏的「淮南三叛」。

曹魏統治後期,即司馬家族掌握大權,架空曹魏宗室時期,淮南先後發生了三次大的叛亂。這件事史稱「淮南三叛」,他們分別為王凌之叛(251年)、毌丘儉文欽之叛(255年)、諸葛誕之叛(257年—258年)。當時,曹魏大權在司馬懿父子的手裡,曹魏那麼多地方將領,都不敢擅自發動叛亂,強如宗室夏侯霸,也只是懼怕郭淮為難自己,逃到蜀漢而已,而淮南卻先後發生了三次叛亂。

從中可知,淮南掌權者認為淮南兵強馬壯,可以和整個曹魏對抗,可以清君側。令人惋惜的是,淮南三叛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都遭到失敗,尤其以第三叛諸葛誕之叛惋惜。這一次,諸葛誕支撐大半年,最後彈盡糧絕而失敗。

總結:以上就是淮南給人感覺非常強大的原因,這四個原因簡單概括,分別是淮南袁術曾稱帝,短暫時期兵強馬壯、淮南鄧艾屯田、淮南地處曹魏與東吳邊界、淮南曾發生淮南三叛。其中,鄧艾屯田,為淮南的強大,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可以這麼說,淮南在三國中後期的強大,鄧艾功不可沒。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