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朝廷昏庸腐敗,在統治階級內部,宦官集團和官僚集團之間爭奪權力的鬥爭日益激烈。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劉辯即位,史稱少帝。這時,中軍校尉袁紹乘機起兵,一舉誅殺大小宦官兩千餘人,從而結束了為時數十年宦官專權的局面。然而,由此也引起了天下大亂,各郡、州、縣出現了失控的局面。經過幾十年的兼併戰爭,最後出現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魏武帝曹操,霸主中原;昭烈帝劉備,稱雄西南;吳大帝孫權,割據江東。三國之間連年混戰,廣大百姓飽受禍害,有的流徙,有的死亡,村落破敗,戶口大減。《魏書·張繡傳》中記載說:「天下戶口減耗,十裁一在。」有的地方的人口甚至只有原來的幾十分之一。大量百姓死亡和流徙,全國連綿數百里的土地,完全荒蕪,無人耕種。連昔日富庶繁榮的京城洛陽附近,也變得蒿草叢生,百里不見人煙。曹操在一首詩裡說:「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就是這種荒涼景象的真實寫照。
司馬炎的祖父司馬懿,河內郡溫縣人,祖上許多人做過西漢的大官,是有名的望族,後來當上了曹操丞相府主管一切事務的主簿。司馬懿老謀深算,智慧過人。曹操死後,司馬懿歷任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兩代總管朝政的重臣,主管軍事,統率魏軍,同東吳、蜀漢對峙。蜀漢的諸葛亮智謀驚人,遇到司馬懿也不免有些顧忌。東吳的孫權對他顧忌更大,曾對人說:「司馬懿善用兵,可謂變化如神,所向無敵。」
公元239年,魏明帝死,8歲的曹芳即位,由司馬懿和曹爽共輔幼主。曹爽知道司馬懿實力比自己強百倍,對自己的威脅太大,所以,決定除掉司馬懿。司馬懿見勢不妙,便在曹爽輔政後的第8年,聲稱自己年老多病,力不從心,回鄉養病,但在暗地裡等待時機,伺機而動。曹爽認為司馬懿突然稱病肯定另有陰謀。曹爽的內線匯報說,司馬懿已經不能吃東西了,話也不能說了,頭腦也不清楚了。曹爽從此放鬆了對司馬懿的提防。
公元249年,曹爽陪伴魏帝曹芳到洛陽城南90里的高平陵去祭祀。佯稱重病的司馬懿利用這一時機,假借皇太后的懿旨,精神抖擻地在城內突然舉行政變,其長子司馬師指揮早已蓄養的3 000名敢死隊,關上洛陽城所有的城門,佔據武器倉庫,接管了守衛皇宮的禁軍。然後,又派主力衝出宣陽門,來到洛水浮橋邊上,殺氣騰騰地逼向祭祀人群。最後,魏帝終於迫於司馬懿的威逼,誅殺掉曹爽。曹魏的軍政大權又重新轉移到司馬懿手中。
公元251年,司馬懿得病去世,他的長子司馬師任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繼續輔政。公元254年,魏齊王曹芳已經成年,他不滿司馬師專權,與幾位大臣密謀除掉司馬師。由於走漏風聲,司馬師首先動手,誅殺參與密謀的大臣,曹芳也遭廢黜,另立年僅14歲的曹髦為帝。不久,司馬師死,他的弟弟司馬昭接任其職,朝廷裡的要事都必須經過司馬昭之手。隨著曹髦長大,成熟,他已經懂得朝政,感到魏朝天下岌岌可危,心中十分憤慨。
公元260年5月7日,曹髦命令宮中宿衛士兵,捕殺司馬昭。司馬昭派大將賈充率兵將曹髦殺死,然後脅迫皇太后出來說話,以掩蓋自己的弒君之罪。太后下詔說:「曹髦越大越不像話,竟用箭射向宮中要殺我,有的箭還掉到我的腳旁,他還狠心地用毒藥來害我,這種不孝不敬的人,早該死了!」這樣,司馬昭殺掉無德不孝之君的行為就成為合法的了。
曹魏皇帝連續被廢被殺,改朝換代的氣氛一年比一年濃厚,司馬昭實際上已經掌握了皇權。但社會上還有相當一批人對這一局面很不滿意。司馬昭一邊收羅文人學士,為自己登基製造輿論,一邊積極準備征討三國之中力量較弱的蜀漢。
公元263年,司馬昭派大將鍾會、鄧艾、諸葛緒率兵18萬,進軍蜀漢。捷報頻頻傳來,魏帝曹奐下詔將司馬昭封為晉公,拜為相國,並賜「九錫」,即:最華貴的車馬、王袍似的衣服、樂器、朱紅色的門戶、有屋簷的台階、300名衛兵、先斬後奏的刀斧、表示征伐的弓箭、祭祀用的香酒。這九錫是古代帝位更替的前奏,往往先受九錫,再行帝位禪讓之禮。公元263年,蜀漢滅亡,司馬昭因功又封為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