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背刺關羽後,對東吳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孫權背刺關羽後,對東吳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既然孫權背刺關羽是錯誤的決定,為何東吳沒受影響?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公元219年,關羽率領大部分荊州將士一路北上,就此圍攻了襄樊兩城。雖然曹操立即派出了於禁督七路大軍增援樊城,但在關羽水淹七軍下,於禁不得不投降關羽,一時間,關羽的聲勢威震華夏,蜀漢北伐的形勢一片大好。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孫權派出呂蒙白衣渡江,背刺關羽。當時呂蒙潛入江陵城中,就此逼降了南郡太守糜芳,與此同時,東吳將領潘璋也寫信逼降了坐鎮公安的傅士仁,荊州後方就此淪陷。此後,關羽無路可退,在選擇突圍的路上被東吳生擒,最終慘遭殺害。

從戰略謀劃來說,孫權背刺關羽屬於徹底的誤判,畢竟呂蒙的目標非常清楚,奪取荊州不過是第一步,他真正的目標是全據長江,而政治集團之間的鬥爭不過是成王敗寇而言,因此無論孫權背刺關羽是否違背盟約,只要他有所建樹,自然無人指責他。然而這個全據長江的計劃剛剛開頭就宣告失敗,不說此時攻打蜀漢,即便是在夷陵之戰,蜀漢大敗之後,東吳也沒能攻入白帝城,甚至於在蜀漢滅亡之後,東吳都沒能實現二分天下的可能,可見孫權背刺關羽本身就是極大的錯誤。既然孫權背刺關羽是錯誤的決定,為何東吳沒受影響?

事實上,孫權這番錯誤的決定,對東吳的打擊是非常大的,在劉備集團沒有崛起的時候,曹魏的軍事壓力完全集中在孫權,後來劉備集團實力逐漸增加,並在此後大舉北伐,曹魏政權疲於抵抗,不僅放鬆了東線壓力,更調走了合肥的守衛力量,使得東吳只要攻打徐州就能佔據的局面。然而孫權與劉備鬧僵了之後,曹魏對孫權大舉用兵,戰火已經燒到了江南。

只不過孫權能夠度過危機,一方面仰仗於祖墳冒青煙,第二方面則是陸遜的將才,第三方面則是依賴於諸葛亮的戰略定力。要知道蜀漢朝中對吳強硬是主流,如果沒有諸葛亮力排眾議,如果不是諸葛亮為大局著想,拋棄仇恨,而是在恢復實力後執意為劉備報仇,在曹魏與蜀漢軍事壓力下,只怕孫權撐不了多久。若真是如此,東吳或許會早於蜀漢滅亡。

筆者認為,孫權背刺關羽無疑給他帶來了極大的禍害,只不過東吳內部有陸遜,蜀漢內部有諸葛亮,兩人不遺餘力地填補了孫權挖下的坑,這才讓東吳度過了這次危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