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萬人馬對蜀漢真的很重要嗎 夷陵之戰後蜀漢為一蹶不振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五萬人馬對蜀漢真的很重要嗎 夷陵之戰後蜀漢為一蹶不振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蜀漢和夷陵之戰,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導語: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的最後一場「大戰役」,這一年劉備慘敗「僅以身免」,隨後更是一病不起,病逝於白帝城。蜀漢一下子就到了危難之時,諸葛亮《出師表》所言不假,「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失去了劉備的蜀漢就如同失去了袁紹的河北、失去了劉表的荊州,隨時都有傾覆的可能性。

然而,要知道夷陵之戰劉備損失不過5萬人馬,其中還有一萬多是五溪蠻夷,真就成了壓倒劉備的最後一個稻草不成?

首先要知道的一點是,夷陵之戰的歷史背景是:219年,關羽的大意失荊州導致了吳蜀之間的仇恨,劉備既為了替義弟關羽報仇也為了奪回荊州發動了這場戰役,也就是說夷陵之戰前作為蜀漢得力大將的關羽就身死道消了,此外還有四萬荊州精兵也化作了冤魂。

然而,這只是個開始,劉備此後幾年都處於不太順利的位置上,原本就不大強勢的蜀漢也就更危難了。

220年初,劉封敗歸成都,在諸葛亮的建議下,被劉備處死。劉封乃劉備養子,此前關羽兵敗麥城而不救、此後又因為個人矛盾迫使部下孟達降魏,導致了上庸三城被曹魏奪去,在這劉備就又失去了幾千精兵與上庸當地幾千兵馬。

劉備一方損失慘重,不過「倒霉事」還沒過去,此後兩年人才的凋零使得原本就稀缺人才的蜀漢陷入了窘困。220年,劉備帳下第一謀士參謀法正病逝,成了劉備時代唯一擁有謚號的大臣——翼侯。

法正的重要性有目共睹,諸葛亮在夷陵之戰後感慨道,「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主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在諸葛亮看來,法正若仍在世即使不能勸諫劉備也能夠保證此次戰役不至於慘敗。

而夷陵之戰前夜「倒霉事」還在發生,蜀漢另一大將張飛由於對待部下殘暴而被范強、張達殺害,而老當益壯的後將軍黃忠也病逝於這一年。即使到了夷陵之戰「倒霉事」依舊,驃騎將軍馬超也於222年病逝,劉備因此面臨著帳下四員大將離世的尷尬局面,五虎上將只餘趙雲一人。

在趙雲勸諫下,劉備依舊執意伐吳,而後慘敗幾乎便斷送了不多的精銳並引發了更多的風波,危機一觸即發。

在此次夷陵之戰中,劉備大概損失了四萬多精兵及萬餘五溪蠻兵,要知道諸多不順後劉備原本就不強勢的兵馬一減再減,這一損失是劉備所無法承受的。而不僅僅是人馬損失,人才也是凋零嚴重,張南、馮習、沙摩柯、傅彤、馬良身隕,鎮北將軍黃權歸途被絕無奈降魏,這可如何是好?

然而劉備的慘敗也引發了內部動盪,漢嘉太守黃元「聞先主疾不豫,舉兵拒守」,此後牂牁太守朱褒、益州郡雍闓,越雋夷王高定也緊隨其後,「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主劉備兵敗憂憤而亡更是使得蜀漢政權搖搖欲墜,幼主接管的爛攤子別說是重整旗鼓,能夠勉強又維持四十年國運就非易事。

這場戰鬥也成了吳國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而陸遜也極大出了風頭,羅貫中甚至寫三首詩讚頌,如「持矛舉火破連營,玄德窮奔白帝城。一旦威名驚蜀魏,吳王寧不敬書生」,火燒連營成了此次戰役的轉折。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