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陳宮歸順了曹操,討伐董卓時曹操能不能打敗董卓?今天三國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十八路諸侯雖然看似人多勢眾,氣勢洶洶,但實際這些諸侯毫無凝聚力,都是自成系統,各有各的盤算的。他們本身就心不齊,面對董卓那樣率領極具戰鬥力的涼州軍,自然難有作為。
會盟之初,眾人推舉袁紹做盟主,理由很簡單:「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袁紹善於表演,推辭再三,方才應允。袁紹上台,宣誓盟約,歃血為盟。袁紹讓弟袁術掌管糧草。孫堅作先鋒,帶領部下直奔泗水關。孫堅剛到,大獲全勝。孫堅向袁術催糧草,袁術聽信讒言,於是,袁術不發糧草,孫堅又遇到勁敵華雄,打又打不過,後勤又沒有保障,只能大敗而歸。袁紹憑著門第身份登上盟主寶座的,他只看重門第身份,而不看本事。雖然虎牢關前三英戰敗呂布,戰敗呂布,但劉關張仍然得不到重用。
董卓聽信李儒的建議,遷都長安。董卓劫了天子后妃,洛陽富戶盡斬於城外,搶劫其財產;又把百姓編作一隊,讓軍士驅趕,百姓死傷無數,軍士又淫人妻女,殺人放火,焚燬宗廟。曹操眼見董卓西去,要袁紹乘勢追襲,袁紹說:「諸兵疲睏,進恐無益。」一句話就打發了曹操。實際上是,按兵不動,就是不去追趕。曹操眼見戰機要白白的丟掉,大怒曰:「豎子不足與謀!」他氣憤不過,統帥一萬多兵馬,帶著夏侯惇等大將,追擊董卓。無奈遇到埋伏,兵敗逃走,身邊只剩五百多人。孫堅看透了時事,得了傳國玉璽,就要跑到江東做一方霸主。曹操見袁紹等人各懷異心,料不能成事,自引軍投揚州去了。自此,轟轟烈烈的十八路諸侯分崩離析,各歸各路,分道揚鑣。
十八路諸侯大多數並不是真的要討伐董卓,也不是要恢復漢室江山。諸侯所要得的是利益,而不是什麼大義。
即便當時陳宮歸於曹操,也難有什麼大的作為。諸侯心不齊,曹操自身實力不夠硬,兵將操練不濟,沒有實戰經驗,對上以呂布為首的作戰經驗豐富的董卓軍,結果可想而知。頂多也就是,規勸一下曹操,防止中伏,不至於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