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宮也是一個人才,為何曹操會殺掉他呢?曹操這種人,怎麼可能留下這種後患。此事看似簡單,實則疑點重重,就讓我一步步給你推理出真相吧,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歷史上真實的陳宮,並不像《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樣,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令。他出身於兗州當地的世家大族,懂謀略,且人脈廣泛。
他的成名作,便是幫助曹操得到了兗州。在此之前,曹操雖然擔任東郡太守,但是也只是袁紹手下的一名打工仔罷了,看上去地盤不小,其實都是人家的。曹操雖然有了一些自己的人馬,但是卻沒有屬於自己的地盤,根本無法真正發展自己的勢力。
陳宮因為看好曹操,便來到曹操軍中輔佐他。當時,兗州是劉岱的地盤。不過這位老兄有點厲害,自己把自己坑死了。
當時青州黃巾軍來犯,劉岱不聽濟北相鮑信的勸阻,親率大軍討伐來犯之敵,結果一通操作下去,他的大軍還在,自己卻死於亂軍之中。一時間,兗州成了無主之地。曹操雖然看著兗州流口水,但是他知道,憑自己這點實力,根本就沒資格爭奪兗州。
雖然兗州現在群龍無首,但是其軍力也足以完虐曹操。好在有陳宮在,作為兗州當地大族的才俊,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人脈優勢。
不僅使得曹操得到當地世家大族的支持,同時還說動了濟北相鮑信替曹操說話,最終讓曹操成為了兗州的新主人。
得到兗州後,曹操擊敗並收編了青州黃巾軍,實力壯大了幾十倍,終於也算一路諸侯了,有了逐鹿天下的資本。
到這裡,可以說曹操對陳宮感恩戴德,信任有加。
事情照此發展下去,二人就該親上加親了。可惜,當時發生了一系列事情,使得二人關係出現了裂痕。曹操能得到兗州,靠的是當地世家大族的力量,他們和曹操的關係更像是合夥人。曹操是董事長,這些士族是大股東。但是雙方相處久了,矛盾卻爆發了。
我們知道,曹操是很有野心的,他是不會接受這種關係的,他想要這些大族臣服於自己。而世家大族這邊呢,又覺得曹操能得到兗州,靠的是自己,因此不太把曹操放在眼裡,經常喜歡在曹操面前擺譜。要知道,曹老闆發起狠來,漢獻帝劉協都要躲到床底下,更何況是區區世家大族。於是他一忍再忍後,直接抓了大批士族,還殺掉一些人。
也就是說,曹操和世家大族徹底鬧翻了。書生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最後意識到曹老闆是個狠角色的世家大族們只得服軟,雙方這才和解。
當然,這些都是表面上的。而作為大族們代表的陳宮也發現,如果任由曹操發展下去,自己這邊的利益會嚴重受損。
他輔佐曹操可不是做慈善,那也是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考慮的,既然曹操無法滿足自己這邊的利益,看來該請曹操退出歷史的舞台了。
不久之後,他找到了機會。
當時,陶謙派人護送曹操的父兄回老家,結果護衛的部將見財起意,殺掉曹操的父兄,帶著金銀珠寶跑路了。
這下子可把陶謙給坑慘了,本來是想和曹操搞好關係的,結果反而得罪了曹操。
曹操一怒之下,親率大軍討伐陶謙,兗州精銳盡出。
就在曹操離開後不久,當時擔任東都守備的陳宮就開始活動起來,他先後說服了陳留太守張邈、張邈的弟弟張超、從事中郎許汜還有王楷等人。
陳宮不愧是一代謀士參謀,在他的一番忽悠下,幾人接受了他的方案:背棄曹操,迎奉呂布入駐兗州。
由於有兗州世家大族的配合,事情進展的很順利,整個只有鄄城、范城、東阿3個縣還聽從曹操的號令,其餘郡縣皆響應陳宮的號召。
於是,呂布就這麼成為了兗州新一任主人。
曹操一聽老家沒了,那急得,哪裡還有心思攻打陶謙。一聲招呼都不打就匆忙撤軍了,陶謙算是撿回了一條命。
曹操率軍快馬加鞭地往回趕,在衡陽城與呂布軍發生大戰,結果曹軍大敗,曹操也被呂布麾下小將抓住。
誰知那小將並不認識曹操,反而問曹老闆誰是曹操,曹老闆那演技真不錯,不假思索地指著遠處一個騎馬的倒霉蛋說那人是曹操。
於是小將丟下曹操,去追趕那騎馬之人,曹操趁機跑掉了。
後來曹操多次與呂布交戰,都未獲勝。最後還是用計設伏才擊敗了呂布,重新奪回兗州。
再後來,呂布又佔了劉備的徐州,劉備向曹操求助。
曹操一看,打呂布、陳宮,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劉備。
此時的曹操已經是兵強馬壯,麾下將士無數,直接用人海戰術把呂布打蒙了,最後生擒呂布、陳宮等人。
曹操想要招降陳宮,奈何陳宮寧死不降,於是曹操只好殺掉陳宮。不過他卻供養了陳宮的一家老小。
至此,曹操和陳宮的恩怨算是告一段落了。
對於曹操供養陳宮家人的通常解讀
一般人認為,曹操之所以供養陳宮一家老小,無非以下幾點原因:
1、曹操念舊情。
曹操的勢力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進而有機會逐鹿天下,全虧了陳宮,陳宮是有大恩於曹操的。
曹操既然招降陳宮失敗,那麼至少要替他照顧家人,來表一表心意。
2、曹操想要收攬人心。
曹操志在天下,想要爭奪天下,就需要人才。
世人皆知曹操與陳宮關係惡劣,如果曹操連陳宮的家人都能供養,那麼對於那些人才只會更好,於是天下人才會紛紛慕名而來。
這樣曹操的實力便會不斷壯大,最終奪得天下。
3、曹操信守承諾。
根據《典略》記載,曹操在抓到陳宮後,為了讓其歸順自己,竟然對其進行威脅。
曹操用陳宮的母親威脅陳宮,結果陳宮卻說:他聽說以孝道治理天下的人,是不會殺別人的母親的。曹操又用陳宮的子女來威脅他,陳宮又說:他聽說以仁愛治理天下的人,是不會殺別人的兒子的。
陳宮是算準了曹操心懷天下,才這麼說的。最終,曹操答應陳宮,替他照料他的家人,讓陳宮安心上路。
曹操既然答應了陳宮,無論是否願意,都要兌現諾言。至於曹操為何沒有殺陳宮的兒子,主要是因為曹操債多不愁,想殺他的人多了去了,不怕多一個。他有信心陳宮的兒子傷不了自己。
恕我直言,以上觀點基本沒一個靠譜的。
1、曹操念舊情,簡直無稽之談。
曹操雖然和陳宮之前感情不錯,但是兗州一戰,曹操差點丟了小命,這感情也就不在了。
要不是因為陳宮,曹操大好的形勢,何以會落魄到如此?
曹操能給陳宮個痛快已經很不錯了。
2、曹操收攬人心,有點道理,但是並不全對。
曹操確實是要收攬人心,但是並非天下人心,而是兗州的人心。
經過此前的兗州之亂,曹操意識到了兗州這些世家大族的能量,不敢再輕視他們。
但是此前雙方關係已經破裂,曹操想要將自己的勢力發展壯大,需要兗州這些世家大族的配合。
既然陳宮不在了,那麼只能在他的家人身上做文章,以此舉來向那些世家大族示好。
3、曹操信守諾言,根本是個笑話。
曹操是要成大事的人,加上他做派不拘一格,怎麼會在意區區諾言,更何況陳宮不在了,這諾言要不要執行,全看曹操的心情。
關於這個諾言,下面還會細講。
4、曹操不擔心陳宮的兒子能傷害到自己,也不靠譜。
斬草不除根,最終悔一生。像曹操這種要做大事情的人,怎麼可能允許威脅存在。所謂的想殺他的人多了去了,請問那些人有幾個還活著的?曹操可不會有什麼婦人之仁,因為對方是孩子就下不了手,話說也不用他動手,這些事都是下面人做的。
因此,通常的解讀實在是牽強附會,基本不靠譜。而曹操之所以會供養陳宮一家老小,只是為了收攬兗州人心罷了。曹操既然敢供養陳宮的一家老小,自然不會擔心陳宮的兒子替父報仇。因為陳宮的兒子已經被曹操給處理掉了。
我有兩點理由:首先,關於陳宮家人的下落,並未提到其兒子。
根據正史記載,陳宮死後,他的母親由曹操花錢奉養,而陳宮的女兒則由曹操安排婚事嫁人,嫁妝全由曹操出。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完全沒有提陳宮的兒子如何了。這就奇怪了,陳宮可是世家大族子弟,在那個無後為大的年代,怎麼可能沒有兒子?
如果他真沒兒子,好意思出去建功立業?還不趕緊把香火續上再說。既然陳宮有兒子,那麼他的兒子又去哪裡了?照當時的情況來看,只有可能被曹操除掉了。
當時曹操率大軍攻打呂布,陳宮的兒子極有可能跟在陳宮身邊歷練,那麼混亂的場面,想要不聲不響地除去幾個人,簡直是易如反掌。
於是,陳宮的兒子極有可能成了曹軍士兵的軍功,這樣曹操才安心。其次,關於曹操對陳宮的承諾也有問題。
記載這件事的《典略》,是魏國的郎中(官職)魚豢所寫,而且這《典略》是一部野史。加上魚豢本人在歷史上寂寂無名,其信譽沒有保證,他寫這《典略》的用意很值得懷疑。因此,他關於此事的記載,必定是為了吹捧曹操。
既然是吹捧,不是應該寫曹操胸懷寬廣,原諒了陳宮,最後陳宮羞愧自盡,然後曹操供養了陳宮的家人,這樣才合理嗎?然而,魚豢卻特意寫了曹操用陳宮家人威脅陳宮,想使其歸順,最後才與其定下約定。這怎麼看都是在抹黑曹操,不合理。正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魚豢這麼寫,必定是因為這樣對曹操最有利。
我看了半天,注意到了一句:陳宮說,以仁愛治理天下的人,是不會殺別人的兒子的。
這句話明顯是在暗示,曹操是不會殺陳宮的兒子的。那麼魚豢特意寫這件事的用意很明顯了,必定是曹操殺掉陳宮的兒子,魚豢是在給曹操洗白。
如果不是這樣,因為寫下了此事,魚豢本人不僅在魏國混不下去,他的《典略》也極有可能被列為禁書給銷毀。
好了,結案。曹操之所以不擔心陳宮的兒子替父報仇,是因為陳宮的兒子已經被曹操派人除掉了。曹操供養陳宮的家人,看上去仁至義盡,實則充滿了權謀算計,甚至因此留下了一樁迷案。
不過不管怎麼說,是陳宮先對不起曹操的,曹操對待其家人也算不薄。至於除掉陳宮的兒子,這事換誰都會這麼做的。
當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不也是將李建成和李元吉家的兒子都殺掉嗎?可見此舉在古代是常有的事。除去這點,曹操能夠善待陳宮的母親和女兒其實挺不錯了,在那個亂世,曹操也算是半股清流了(一股清流是劉備)。
就是不知道陳宮的妻子後來怎麼樣了,畢竟史書並未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