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誌記載:「召敦,常與同載,特見親重,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同時他的官階也是最高的。當曹操還是個雜號將軍——奮武將軍時,他就為司馬,接著就是校尉一級的折衝校尉。他也是當時諸位將軍中最大的——前將軍。曹丕即王位後,他就馬上成為最高將軍等級——大將軍。
說一個人,我們往往應有個參照,那我就拿曹仁來對比一下吧。死後被曹魏謚曰「忠侯」這個最好謚號的只有兩個人——夏侯敦和曹仁。所以拿曹仁來比較也是再合適不過了。只要「贏了」曹仁,那其他將領諸如張遼、徐晃,乃至夏侯淵等將軍也就沒什麼可說的了。
從《三國誌》上看,夏侯敦的資格要更老一些。為什麼這樣說,因為陳壽寫三國誌那是簡練得沒的說。《敦傳》:「太祖初起,敦常為裨將,從征伐。」這就是說,最早最早在曹操剛起兵的時候,陣前單挑,攻城掠地,隨孟德使喚的第一個人就是他夏侯敦。這種話在夏侯淵、曹仁、曹洪的傳裡是根本沒有的。那麼,就沖夏侯敦這一點,曹操對他的感情就要絕對深於其他人。
在這裡我不是說曹操起兵時其他人就沒打過仗,但起碼可以這樣理解,最初在眾將中,敦的功勞是最大的,賣力氣是最多的,也是曹操最依仗的。
曹操最初的本錢是夏侯敦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幫他拼下來的。曹仁當然也很出色,很賣力。但曹仁是曹操的「從弟」,說句不好聽的,為了你哥,你賣力是應該的。而夏侯敦和曹操就是朋友老鄉,你說曹操能不對夏侯敦好嗎?這裡當然就也有個先來後到的關係。我們最好的朋友是什麼時候交的?是在小學和初中!以後到高中大學交的朋友也是很夠意思的,但心中總是覺得和小時侯一起長打的哥們比起來,感覺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對吧?所以,夏侯敦和曹操有著感情上的關係。
我們再看下一個方面,敦「性清儉,有餘財輒以分施,不足資之於官,不治產業。」這句話也是仁、淵傳中所沒有的。這是一種忠厚樸實的優秀品質。他不貪財並把曹操給他的恩惠繼續下發,來為曹操積德。我當然也不能說曹仁、夏侯淵就貪財,但起碼在這方面,夏侯敦就整個曹魏的楷模,再加上曹操歷來也崇尚節儉,所以夏侯敦就是一個全軍的表率。
曹操也就應當並理所當然地選擇這樣一位有著功勞苦勞並忠勇實樸的將軍做全國的除他曹操之外的最高軍事長官——前將軍。曹操是魏王,當然也就最多只能給他前將軍。當然,曹丕即王位就封他大將軍是不合常理的。不過這也說明了曹丕篡漢的動作已經開始了——封了王所沒有資格封的大將軍。當時曹丕封曹仁為車騎將軍,後來稱帝了,夏侯敦過世了,才封曹仁為大將軍的。
我們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曹操最重用的將軍有四位:敦、仁、淵、遼。夏侯淵守西線漢中防劉備,曹仁守南線荊州防關羽,張遼守東線合肥防孫權,而夏侯敦則是 「都督二十六軍」,這個預備隊隊長職位的份量也不輕啊。
這豈不還有點兒南宋岳飛「天下督召討兵馬大元帥」的意味?全國各線軍事都由他來支持。如此安排,既發揮了淵、仁、遼的作戰優勢,也避免了敦的「非優勢」,並且也給了敦一個最榮耀的位置。如此,夏侯敦倍受曹操恩寵是集個人魅力而勝任前將軍的政治人心原因,和最初功勞苦勞的曹操個人感情原因於一身的結果!夏侯敦不愧為曹魏最高軍事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