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的武力不亞於孫策 太史慈為什麼會無緣於江東虎將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太史慈的武力不亞於孫策 太史慈為什麼會無緣於江東虎將

還不知道:東吳太史慈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太史慈大戰小霸王孫策是《三國演義》裡描述的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小說描寫的這段精彩故事在歷史上也確實是有出處。據《三國誌 太史慈》傳記載「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慈便前鬥,正與策對。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會兩家兵騎並各來赴,於是解散。」這裡面描述的是太史慈有一次出行恰好遇到孫策等一行人,而且孫策的隨行扈從都是當時的江東著名將領如韓當、宋謙、黃蓋等人,太史慈上前與孫策獨鬥兩人不分勝負後來兩家的大軍趕來才終止了這場打鬥。因此無論是在小說還是在歷史上太史慈都是當時數一數二的虎將,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後來太史慈投奔了孫策卻並沒有被列為江東虎將,那麼為什麼武力不亞於孫策的太史慈卻無緣於江東虎將的稱號呢?

江東十二虎臣

首先我們來看看江東虎將都有哪些人,原來《三國誌》的作者陳壽在編寫吳國人物誌的時候將: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凌統、徐盛、潘璋、丁奉並列為一傳並盛讚他們道:「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客觀的來講太史慈的武力和這十二人相比並不遜色,那麼為什麼他沒被陳壽選中呢?如果我們仔細的看下這十二個人的身份就會發現太史慈的確不適合與他們並為一傳,因為太史慈原本的身份要比他們要高。我們看《三國誌》是將太史慈和劉繇 士燮並未一傳。那麼士燮和劉繇又是什麼人呢?他們原本是割據一方的小諸侯,從這裡我們看出陳壽給太史慈定位的角色是「君」而不是臣。那麼將太史慈定位為「君」的根據在哪裡呢?原來太史慈和劉繇是同鄉,大約在孫策掃蕩江東的前後太史慈前來投奔了劉繇,可是不久劉繇就被孫策擊敗。史書記載這時候的太史慈「亡入山中,稱丹楊太守」,而且山越地區的少數民族也都爭相歸附太史慈,於是太史慈就在涇縣設立治所招兵買馬,儼然是一個獨立的小軍閥了。後孫策親自前去討伐才捉住了太史慈,儘管太史慈的隊伍不是很強地盤不是很大但在當時的江東地區也足以算的上是一個諸侯。所以按太史慈的身份來看他的確是不宜與江東十二虎臣合為一傳的。

太史慈

太史慈沒有被列為江東虎臣除了他的身份意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投降孫策後的表現,在《三國誌 太史慈》傳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記載太史慈的投奔孫策前的事跡要遠多於他投奔孫策後的事跡。我們熟知的兩個關於太史慈的事跡分別是太史慈北海救孔融和太史慈大戰孫策,這都發生在投奔孫策以前。從這兩件事中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知道太史慈的武力在三國時期的確是很出眾的。然而在投奔孫策以後太史慈的表現卻很一般,在投奔孫策以後記載了兩件關於太史慈的事,第一件事太史慈隨孫策征討叛軍,遠距離射中了一個叛軍的手掌。另一件事孫策用他抵禦劉表的手下大將劉磐,劉磐忌憚太史慈所以不敢冒犯江東。

孫策

那麼為什麼太史慈投奔孫策之後卻沒有什麼突出的戰功呢?我認為這裡面有兩個重要的原因。第一是孫策的能力太強,我們知道在孫策掃蕩江東的時候幾乎是閃電戰的打發,短短幾年就平定了江東。等到太史慈投奔孫策的時候江東基本已經被孫策平定了,所以太史慈只能跟著孫策打打山賊叛軍這些二流軍隊。我們縱觀在孫策活著的時候後來的江東著名將領的表現的確都很一般,包括後來的周瑜 魯肅等人都表現平凡。這說明當時孫策的能力是太強了,他既是君主又是戰將,導致很多有才的將軍都被他的光芒給掩蓋了。第二個是太史慈的英年早逝,太史慈和東吳的十二虎臣不同的是他在赤壁之戰前幾年就去世了,這也導致了他錯失了後來關乎東吳命運的很多戰役。太史慈病逝的時候年僅41歲,在臨死之前他也歎息自己未建立赫赫功業就要病亡的命運。太史慈臨死時說的這句「丈夫生世,當帶七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真的時恨不得向天再借五百年啊!

慈臨亡,歎息曰:「丈夫生世,當帶七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權甚悼惜之。 裴松之注引《三國誌》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