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是東漢末年軍閥,冀州牧袁紹異母弟。東漢末年,皇室衰敗皇權微弱,諸侯紛紛自立為王擁兵自重。袁術也是其中之一。可他不像其他人那樣有一塊地盤就滿足了。居然敢自稱皇帝,袁術為什麼敢稱帝?
袁術稱帝於壽春,給淮南地區帶來一場災難。它是漢末群雄逐鹿的一個縮影,一定意義上說,打開了群雄競逐,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潘多拉盒子。袁術稱帝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之舉,一片撻伐之聲;袁術之後,割據稱王或暗行割據稱王之實者眾多,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割據局面。
據《後漢書·袁術傳》記載:「袁術字公路,汝南汝陽人,司空逢之子也。少以俠氣聞,數與諸公子飛鷹走狗。後頗折節,舉孝廉,累遷至河南尹、虎賁中郎將。」身為世家公子,年少時的袁術成長環境優越,錦衣玉食,飛鷹走狗,從而也養成了世家子弟的習氣。可以說是頑劣成性。然而,成年後的袁術卻一改往日所為,變身為待人有禮,行事有度的另一張面孔。甚至因此被舉薦為「孝廉」。世家子弟的身份,加上孝廉的美名,使得袁術仕途平順。「歷職內外,後為折衝校尉、虎賁中郎將。」
東漢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死,漢少帝劉辯繼位,外戚何進輔政。何進與貴族官僚袁紹合謀誅殺宦官,但又沒有足夠的兵力,不顧朝臣反對,召涼州軍閥董卓率兵入京,以借重董卓的力量壓制宦官。何進此舉引爆了東漢朝廷長期積累的矛盾,先是引起十常侍之亂,何進被宦官所殺,繼而引起董卓之亂,洛陽再無寧日。董卓進入洛陽後,依恃強大的兵力為後盾,廢除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此為漢獻帝劉協。自封為郿侯、相國,獨攬朝政。董卓放縱士兵在洛陽城中大肆剽虜,淫掠婦女,以致人心惶惶,內外官僚朝不保夕。
次年,關東諸侯推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董卓挾持漢獻帝劉協西走長安,並驅使洛陽數百萬人口西遷長安。行前,董卓的士卒大肆燒掠,洛陽周圍二百里內盡成瓦礫。漢獻帝劉協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王允、呂布所殺。董卓之亂歷時3年。3年時間雖短,社會卻經歷了劇烈的動盪,三國群雄在此期間先後登場。董卓之亂成為東漢末年諸侯割據的開端。
董卓為禍長安之時,打算自立為帝,任命袁術為後將軍。正當朝野一片混亂之際,袁術做出了人生的一次正確選擇。袁術沒有為虎作倀,而是果斷出走長安,聲討董卓的謀逆行為,麾兵討伐董卓,贏得不少豪傑的擁戴。孫堅就是其最堅定的追隨者,也成為袁術割據一方的基石和重要支撐。
董卓為亂之時,懾於董卓的聲勢,不少地方大員採取觀望之策。孫堅極力率兵征討。孫堅,孫武子之後人,智勇過人。一向看不起董卓所為,早在董卓羽翼未豐之時,就曾建議司空張溫剷除董卓以絕後患。董卓禍亂之時,身為長沙太守的孫堅,一路北上,佔領荊州、南陽。此時,袁術逃出洛陽,駐於魯陽,與曹操、袁紹等起兵討逆。
由於袁氏世代公卿,素有聲望,孫堅遂引兵歸屬。袁術任命孫堅為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初平元年(190年),孫堅率部出征洛陽,袁術相約在後方提供支持。此時,正當戮力同心、誅殺國賊的關鍵時刻,袁術器量狹小的真面目卻顯露出來。孫堅在陽人一戰成名,反而引起袁術的猜忌,藉故延緩糧草供給,給孫堅造成被動。而孫堅克服困難,並嚴詞拒絕董卓的拉攏收買,麾兵直逼洛陽。董卓不得已退出洛陽,西遷入關。
袁術與孫堅結盟,不僅得到一員驍將,更是輕鬆地擁有了豫州之地,成為號令一方的諸侯。孫堅的破敵之功,有一半收入袁術囊中,袁術借此贏得堅決討逆的美譽。然而,董卓被趕出洛陽,似乎天下太平了。身為關東諸侯盟主的袁紹企圖另立新君,以便獨掌朝政。出於利益之爭,袁術堅決反對,兄弟反目成仇,討逆大軍四分五裂。
曹操趁機西赴洛陽迎駕,把面有菜色的漢獻帝劉協迎至許都,從而得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先機。胸無大志的袁術,既不事進取,也不思守成。一味橫徵暴斂,魚肉百姓。《後漢書》記載:「術在南陽,戶口尚數十百萬,而不修法度,以抄掠為資,奢恣無厭,百姓患之。」初平三年(192年),孫堅在進擊劉表的戰役中陣亡,袁術頓失肱股。褪去討逆義首色彩的袁術,失道寡助,終於連豫州也待不下去了。
這一年,袁術與公孫瓚結盟北上進攻袁紹。曹操為求自保,不願看到袁術的坐大,與袁紹聯合起來對抗袁術,大破袁術軍,袁術不得已退守陳留。眼見無法與袁紹爭鋒,袁術便在一幫烏合之眾的協助下企圖消滅曹操。此時的袁術雖然兵敗,但實力未損,擁兵數十萬。曹操雖然勢力弱小,但卻精於謀劃,二人展開了一場鬥智鬥勇的較量。
初平四年(193年),袁術派部將劉詳屯兵匡亭,威逼曹操。曹操以疲弱之師兵分兩路奇襲劉詳。劉詳輕敵不備,遭到偷襲後難以支撐,失去支點的袁兵大潰。經匡亭一戰,袁術只得渡過黃河逃至雍丘。最後,連雍丘也保不住,只好率部逃奔九江。九江為揚州刺史駐地,袁術佔領之後,殺刺史陳溫自領揚州,又兼稱徐州伯。
袁術佔據九江淮南之地,也想有所作為。此時,袁術手下有張勳、橋蕤為大將軍,孫堅之子孫策已經嶄露頭角,領兵經略江東漸成氣候。袁術南顧無憂,遂放手北進。興平元年(公元194年),袁術與呂布聯手進攻徐州,與劉備相持於盱眙、淮陰。後呂布趁機奪取徐州,袁術敗劉備,佔領徐州、廣陵等地。以吳景為廣陵太守。地盤進一步擴大。背靠江東,面對中原,連曹操也不在話下!袁術一時可謂春風得意。此時,袁術以壽春為基業,更大的野心便迫不及待地萌發了——自立為帝。
孫堅征討董卓而進兵洛陽,兵士在城南的甄宮井打撈出漢代傳國玉璽。孫堅取之觀看,見此璽印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缺一角,文字為「受命於王,既壽永昌。」遂攜帶在身上。袁術得知此事,一直企圖據為己有。《後漢書》記載,袁術為得到傳國玉璽,甚至命人拘禁孫堅妻子。另有一說是,孫策得到傳國玉璽,並以此換得其父舊部,從而遠走江東。得到傳國玉璽的袁術,附會種種傳聞,一心要代漢稱帝。消息傳出,孫策在江東致書袁術,極力勸諫。袁術舊交陳珪也致書力諫。然而袁術心意已決,建安二年(197年)僭號,自稱「仲家」皇帝。
袁術為何敢稱帝?
首先,袁術出身名門,自認為有資格取代漢室。袁術出生於東漢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父親是司空袁逢。傳說他在出生時,神仙曾托夢給他的母親,說他有一段天命在身(當然,小編認為這很有可能是袁術為了稱帝而編出來的)。而他同父異母的哥哥袁紹,因為生母地位卑賤,所以在袁氏家族中地位並不高。袁術一直堅信「袁姓」出於陳,而陳是舜帝的後代,自己是天潢貴胄,自然有資格取代漢室。
其次,袁術兵多將廣,地盤大。董卓入京後,為了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曾拉攏袁術,上表朝廷封袁術為後將軍。袁術不願依附董卓,便逃到了南陽避禍。當時長沙太守孫堅殺掉了南陽太守張咨,率軍投靠袁術。南陽郡有戶口數十百萬,孫堅的投靠讓袁術實力大增。後來袁術上表朝廷,奏請封孫堅為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他則為孫堅提供糧草後勤。孫堅敗胡軫、破呂布、斬華雄,為袁術打響了知名度。後來袁紹趁孫堅攻打董卓未歸之際,任命會稽的周昕為豫州刺史,想奪孫堅的地盤。袁術引兵擊退周昕,保住了孫堅的地盤。
然後,袁術盟友多。董卓在朝廷作威作福後,袁紹便想擁立漢宗室劉虞為帝,並派人通知袁術,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但袁術野心勃勃,不願支持袁紹,於是兄弟倆撕破臉。為了與袁紹對抗,袁術不僅與公孫瓚、陶謙結盟,而且還與黑山賊的餘部、匈奴於扶羅等勢力達成合作意向。公元194年,袁術攻徐州,與劉備相持於盱眙、淮陰等地。後來呂布奪了徐州,袁術也打敗劉備,奪了廣陵等地。而公元195年,曹操也差點被袁術部將斬殺在武平,幸得曹真父親秦邵力保,曹操才死裡逃生。
最後,輿論準備做的充足。要想讓天下人認可自己,那輿論準備必須做到位,而袁術正好得到了秦始皇製作的傳國玉璽。在此之前,誰能得到傳國玉璽,誰就有做天子的資格。袁術有了此物,自然心裡有底氣。而且河內人張鮍還給他卜了一卦,說他有當皇帝的命。於是袁術便以此為理由,於建安二年在壽春登基稱帝,建號仲氏,設文武百官。
袁術稱帝的行為,不出意外的引來天下的反對。
首先公開反對袁術的是孫策。此時,袁術雖然在名義是孫策的老大,但江東地區實際上都歸孫家管轄。袁術稱帝后,孫策官宣與其決裂,將袁術任命的丹陽太守趕走,另立門戶。失去了孫策的支持,袁術勢力範圍縮水一半,這對袁術無疑是重大打擊。
接著又出現了政治聯盟的瓦解。袁紹在界橋之戰中,擊敗公孫瓚,陶謙病亡之後,徐州先後被劉備和呂布佔領,原先的三方聯盟已經土崩瓦解。袁術陷入曹操、呂布、孫策、劉表等諸多勢力的包圍,成為大家攻擊的對象,孤立無援危在旦夕。
第三,人才的流失。孫策獨立後,便是召回了自己的親信及部下,周瑜也帶著魯肅一同離開。
第四,戰略失當。袁術大肆搶奪,而且還暗殺掉劉寵和駱俊,出兵侵略陳國。劉寵身為漢室宗親,在當地深受百姓愛戴。曹操知道後,從各個方面都不能忍受容忍袁術的所作所為。於是,曹操親自率兵征討袁術,斬殺袁術手下多名大將。打的袁術狼狽逃竄到了淮南,曹操也順勢吞併陳國。
第五,不能胸懷大志。袁術常以嫡子自居,一直不把袁紹放在眼裡,一直看不起庶兄袁紹還說出「袁氏家奴不與為伍」這樣的話。其實那時袁紹手下曹操,袁術有孫堅,這兩位在未來一個是一統天下的梟雄,一個是東吳的老大。雙方聯手想去的天下如同探囊取物,可惜雙方眼裡互相容不下對方,整天勾心鬥角明爭暗鬥,先後失敗也合情合理。
建安二年冬,江淮地區出現大範圍的旱災,糧食產量大幅降低甚至顆粒無收。到處都有百姓被餓死的屍體,甚至於出現了易子而食的現象,而袁術居然對此不管不問,依然自顧自過著奢侈腐敗的生活。袁術的這種行為,直接使得部下陸續叛變,自己的好日子過沒了。建安四年,袁術走投無路去投靠袁紹。半路上遭到朱靈和劉備的攔截,被迫返回。此時,隨軍只剩下了很少的補給。就是在這樣的境地下袁術還異想天開地想喝蜂蜜水,隨從上哪去給他找蜂蜜。袁術見狀,歎道:「袁術至於此乎!」不久,吐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