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孫權懊悔放走的蜀國大臣是誰?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三國網小編一起看下去。
三國開國帝王,他們的行事風格和執政理念儘管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渴望得到人才。為了得到人才,他們甚至不惜降尊紆貴,反覆多次地去聘請一個人,就像劉備「三顧茅廬」聘請諸葛亮一樣。當然就像是戰場上的爭奪一樣,三國在人才的爭奪上也是明裡暗裡地不停地進行著。蜀國有個大臣,他被叛亂者送給東吳,一直流落了好幾年,既不被東吳孫權所知,也不能返回蜀國。孫權也非常重視人才,但他開始並不知道有這個人,後來蜀漢國來了一個使者向他索要,見過後,方知道這是個有才之人。孫權想留下此人,但是晚了一步,因為此人演繹了一出管仲歌而忘倦的同樣大戲。
那麼,這個人他是誰呢?
張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年輕時被劉璋推舉為孝廉,任魚復縣長,回州後代理州從事,並兼帳下司馬。張飛自荊州由墊江入蜀,劉璋交給張裔一支部隊,讓他在德陽陌下抗擊張飛,結果兵敗撤回成都。劉備圍攻成都,劉璋派張裔前去見劉備,劉備答應他一定尊敬劉璋並善待劉璋的部下,張裔返回,劉璋這才開城投降。劉備任命張裔為巴郡太守,回成都後又擔任司金中郎將,負責監造兵器農具。在此以前,益州世家大族雍闓不服從劉備管轄,還殺掉太守正昂,同時還和東吳孫權有著密切的聯繫。由於雍闓擁有軍隊,在南方一帶具有很高的威望,同時還沒有公開反叛,劉備就任命張裔為益州太守,直接前往該郡。雍闓仍然徘徊猶豫不肯歸服,假扮鬼傳話說:「張府君就像葫蘆一樣。外表雖然光亮而裡面卻很粗糙,不值得殺他,命你們把他綁起來送往吳國。」於是就把張裔送給了東吳。
劉備去世,劉禪繼位,蜀吳兩國再續盟約,諸葛亮就派鄧芝出使吳國。諸葛亮叮囑鄧芝,在談完正事後記得求請孫權放回張裔。張裔到吳國幾年一直過著東躲西藏流離失所的生活,孫權根本就不知道這個人,所以答應鄧芝放還張裔。張裔臨走前,孫權召他見面,問他說:「蜀國卓氏的寡婦,竟和司馬相如私奔,貴國的風俗怎麼是這個樣子呢?」張裔回答說:「我個人認為卓氏的寡婦,還是比朱買臣的妻子賢慧。」孫權又問張裔:「你回去後,必定要為蜀國效力,終究不會像種田人那樣呆在小巷裡,你將用什麼來報答我呢?」張裔又回答說:「我負罪而回,將由有關部門處置我的命運。如能僥倖保住腦袋,那麼我五十八歲以前的生命是我父母給的,而從今以後則是大王您賞賜的生命。」孫權談笑風生,神色間有器重張裔的表示。張裔出了孫權宮門,十分懊悔沒能假裝愚笨,當下火速上船,兼程加速離去。
孫權果然派人追他,張裔已經進入永安界幾十里了,追的人已經望塵莫及。
司馬相如的故事大多人知道,他和卓文君相互愛慕,因家庭的反對而私奔,過著普通百姓人家的生活。故事發生在漢武帝時代。儘管那時候婚姻不像後世那般禁錮,但門當戶對、父母之命還是需要遵從的。司馬相如是成都人,卓文君是臨邛人,都是三國時蜀漢國管轄之地。孫權在這兒有借古人諷刺張裔以及整個蜀漢國的意思。
朱買臣也是主要生活在漢武帝時代,差不多和司馬相如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吧。朱買臣當官之前窮困潦倒,妻子因為不堪忍受而逼他離婚,朱買臣勸說不聽,只好給了他一紙休書。朱買臣後來當了有權勢的太守,而所任之地恰恰是前妻和他離婚再嫁的會稽郡。朱買臣上任後,前妻羞愧不已並不堪受辱而自殺。朱買臣和前妻都是吳縣人,屬於孫權管轄的地盤。作為一個妻子來說,卓文君顯然要比朱買臣之妻好的不只一點。張裔借用朱買臣之事回答孫權的詰難,在不溫不火當中,顯然也是給了孫權一個有力的回擊。
回到蜀國後,丞相諸葛亮任命他為參軍,代行府事,又兼任益州治中從事。諸葛亮出兵駐紮漢中,張裔以射聲校尉身份兼任留府長史,對諸葛亮的賞罰分明十分的敬佩。張裔勤勞用事卻不慕虛名,有一年他北上去向諸葛亮匯報和詢問有關事務,送他的人數以百計,車馬都堵滿了路,張裔回來後寫信給自己的親人說:「近來遠道跋涉,日夜接待賓客,得不到安閒休息的機會,人們敬重的自是丞相長史這個官銜,男兒張君嗣又附著在這個官銜上,所以累得要死。」張裔還重情重義,年輕時與犍為郡人楊恭關係很好,楊恭早年去世,身後的孩子還沒有幾歲,張裔就把楊恭的家屬接到自己家中,分出房子供他們居住,侍奉楊恭的母親就像自己的母親一樣。等到楊恭的兒子長大,他又替他們娶妻子,買田宅產業,讓他們自立門戶。撫恤故交老友,賑濟救助衰落的同宗,躬行仁義可以說是無所不至。張裔最後加官輔漢將軍,仍然兼任長史。建興八年去世。
陳壽寫《三國誌》有一個特點,在本傳中一般不寫人的缺點,除非這個人是變節或者造反。張裔當然也不兩樣,他的才能是沒得說,否則也登不上丞相府長史這樣重要的職位,但他這個人缺陷是心胸不夠開闊,楊洪說了句對他不利的話他就耿耿於懷。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是人誰會沒有缺點呢?管仲不也是貪財和打了敗仗先逃跑嗎?
管仲是春秋時齊國人,因齊國內亂輔助公子糾出逃魯國避亂。公子糾和另一個兄弟爭奪齊國君主之位失敗,魯國人又在戰爭中失敗,齊國新國君齊桓公逼迫魯國人將公子糾殺死。管仲和輔佐新國君的鮑叔牙是好朋友,鮑叔牙建議齊桓公將管仲從魯國要回來並加以重用。齊國向魯國要人,不過那個理由卻非常特別,說是新國君恨管仲,一定要親手將他剁成肉醬,所以,要向魯國人要一個活著的管仲。管仲知道自己回國不會死,而魯國人明白過來卻會讓他死,而魯國人果然醒悟,派出追兵要將管仲殺死。管仲教了趕囚車的人一首歌,趕車人唱著歌不知疲倦,快馬加鞭,不知不覺多走了好多路,等到魯國追兵趕來,車子已經進入了齊國境內。管仲回到齊國,被任命為相國,輔佐齊桓公成為一代霸主。諸葛亮向孫權要人,肯定不會鄭重其事地要一個平庸之輩,孫權也知道了張裔這個人的機智應變,但孫權還是放走了張裔。就像管仲時期的那個魯莊公一樣,孫權的反應能力是不是也遲鈍了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