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不是真的!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三國網小編一起看下去。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明清章回小說《三國演義》中最有名的段落之一,加上前面的「失街亭」,後面的「空城計」,三段湊在一起,又是戲曲(特別是京劇)舞台上常演不衰的經典節目之一。
故事說的是諸葛亮領大軍北出祁山,意圖統一關中等地。馬謖主動請纓鎮守街亭(今甘肅秦安東北),並立下軍令狀。當時諸葛亮很賞識他的才幹,竟忘了曾經劉備說過的馬謖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真的任命馬謖為街亭這麼一個重要軍事關隘的先鋒主將;而馬謖又真的在街亭任上驕傲自大、剛愎自用,既不按主帥諸葛亮指示,又不聽副將王平勸阻,戰略指揮不當,錯誤紮營山頂,丟棄山下河川,被魏國驍將張郃趁機痛擊,導致作戰慘敗、街亭失守,大軍無奈退回漢中,使蜀國前線變得被動而危險。諸葛亮一方面只得臨時採取各種措施補救危局、應付來敵,一方面嚴肅軍紀、執法如山,也是為了安撫朝野、換取民心,當即處斬了馬謖。但是畢竟馬謖乃一將才,殺他可惜;且是自己忘了先帝劉備臨終之言,用人失誤,才導致此不堪後果,遂甚是悔恨,所以不免眼淚簌簌、心如刀割。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情節不但出現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而且在史書《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中也有類似記載:「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看來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可是在同一部史書中又是這樣寫的:「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三國誌·蜀書·馬良傳》)。即馬謖是在獄中病故的,不是諸葛亮所殺,但諸葛亮同樣在他死後哭了。
而且,在《三國誌·蜀書·向朗傳》中還有這樣一個說法:「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也就是說,街亭之戰以後,馬謖並未投案自首,而是畏罪潛逃;長史官向朗一向與馬謖友睦,便知情不報,被諸葛亮免去官職,後長達二十年朝廷不用他。這裡也並沒有明確說諸葛亮將馬謖斬首。
這就很有意思了,在同一作者的同一部著作裡,對於同一件事情竟然有三個不同的說法。究竟哪個對呢?其實此三個說法是可以統一起來的,即馬謖當初兵敗時確曾畏罪潛逃,但後來被蜀漢將士緝拿歸案(或自己主動投案自首?);諸葛亮也確曾下達將他斬首的命令,可是還未等行刑(諸葛亮故意拖延?),馬謖就病死在牢獄裡了。甚至有一說法,街亭失守後馬謖根本就再也沒見過諸葛亮了,直接被王平綁縛送進了監牢。
但不管怎麼說,馬謖最終不是諸葛亮直接殺死的,則「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一說並不成立,算是冤枉咱們孔明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