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始祖武烈皇帝孫堅,155年生,字文台,漢族,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人。
孫氏世代在吳地作官。家在富春,祖墳在城東。傳說孫堅出生前,孫氏祖墳數有光怪。五色雲氣,上連於天,蔓延數里遠近。附近的人都去觀望。父老們都說:「這不是一般景象,孫家恐怕要強盛起來了。」孫堅的母親懷著孫堅時,曾夢見腸子從腹中拖出,環繞吳地昌門。醒來後很害怕,對鄰居的老太太訴說。老太太說:「說不定還是吉兆呢!」等到孫堅出生,果然容貌不凡。
孫堅少時為縣吏,性情闊達,好奇節。他17歲時,隨父一起乘船去錢塘,途中正碰上海盜胡玉等人搶掠商人財物,在岸上分髒。商旅行人,見此情此景,都止步不敢前行,過往船隻也紛紛或停或繞道而行。孫堅見狀,對父親說:「可以對這些賊進攻,討伐他們吧。」他父親說:「非爾所圖也」。
孫堅提刀,大步奔向岸邊,一面走,一面用手向東向西指揮著,好像正分派部署人眾對海盜進行包抄圍捕似的。海盜們遠遠望見這情形,錯認為官兵來緝捕他們,驚慌失措,扔掉財貨,四散奔逃。孫堅不肯罷休,追殺一海盜而回,其父親大驚。孫堅卻因此聲名大振,郡府裡召他代理校尉之職。
當時有會稽郡人許昌在句章興兵作亂,自稱陽明皇帝,與其子許韶一起四處煽動諸縣,聚集起同夥數以萬計。孫堅以郡司馬的身份召募精良勇敢的壯士千餘人,會同州郡官兵,協力討伐,擊潰了這股勢力。這一年,正是漢靈帝熹平元年(172年)。刺史臧旻向朝廷呈報了孫堅的功勞,於是孫堅被任命為鹽瀆縣丞,數年後,又相繼改任盱眙縣丞和下邳縣丞。
孫堅歷任三縣縣丞,所到之處,甚有聲望,官吏百姓也親近順服。同他往來的有鄉里耆舊名人,也有任俠好事的少年。孫堅對他們,像對待子弟親友一樣。接待撫養,盡心盡力。
東漢中平元年(184年),黃巾首領張角在魏郡起事。由於這次起義八州並發,所以來勢迅猛,起義火焰很快燃遍了整個中原地區。百姓風起響應。起義軍所到之處,焚燒郡縣官府,處死地方官員。官吏豪強抱頭鼠竄,劉氏江山搖搖欲墜。
在三十六方一旦俱發的起義聲威面前,東漢統治者惶恐不安。他們調動一切力量,對起義軍進行鎮壓。車騎將軍皇甫嵩、中郎將朱俊奉調威圍剿脅洛陽的黃巾軍波才部。朱俊奏請孫堅擔任佐軍司馬。孫堅在淮、泗一帶招募了一些士兵,加上跟隨他在下邳縣當差的同鄉少年,共得精兵一千人。此後,孫堅便率領這一千多士兵,隨朱俊南征北戰。
孫堅作戰悍猛,常置生死於度外。一次,他乘勝追敵,單騎深入,失利受傷墮馬,落於草中。當時,軍眾分散,不知他在什麼地方。虧得他所乘戰馬跑回軍營,咆哮嘶鳴。將士們隨馬找去,才在草中發現了孫堅。孫堅回營養了十幾天,傷勢略好,又奔赴疆場。
汝穎的黃巾軍,處於困境,無路可走,固守宛城。孫堅領兵進攻,他獨當一面,親冒矢石,率先登上城牆。他的部眾受此鼓勵,紛紛緊隨其後,於是,攻下了宛城。朱俊把孫堅的事跡全部呈報給朝廷,朝廷任命孫堅為別部司馬。
邊章、韓遂在涼州製造騷亂,中郎將董卓前往抵禦討伐,未見成效。中平三年(186年),朝廷派司空張溫代理車騎將軍,西討邊章等亂兵,張溫奏請孫堅參軍事。
張溫率部駐紮長安,用詔書召見董卓,董卓拖延時間,過了好半天才來。張溫責備他,他應對時,出言不遜。當時,孫堅正好在座,見此情形,便走到張溫旁邊,跟張溫耳語,勸他誅殺董卓。孫堅說:「明公親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賴於卓?觀卓所言,不假明公,輕上無禮,一罪也。章、遂跋扈經年,當以時進討,而卓雲未可,沮軍疑眾,二罪也。卓受任無功,應召稽留,而軒昂自高,三罪也。古之著名將領,仗鉞臨眾,未有不斷斬以示威者也。是以穰苴斬莊賈,魏絳戮楊干。今明公垂意於卓,不即加誅,虧損威刑。於是在矣。」張溫仍然不肯採取行動,對孫堅說:「君且還,卓將疑人」。
十一月,張溫破北宮伯玉於美陽,因遣蕩寇將軍周慎追擊之,圍榆中;又遣中郎將董卓討先零羌。慎、卓並不克。而且周慎幾乎全軍覆沒,唯董卓以全軍還。但好多人聽說孫堅指陳董卓三條罪狀,勸張溫誅殺他,都為之歎息。於是,朝廷拜孫堅為議郎。
中平四年(187年),長沙人區星起義,自稱將軍,聚眾一萬多人,攻圍城邑。朝廷任命孫堅為長沙太守,前往剿滅。孫堅到郡,檢選循吏,使之治民,並且明白交代:「你們只管好好對待善良百姓,好好處理官曹文書,按規矩辦事。至於郡中盜賊,交我負責好了!」他說到做到,立即率領將士,謀劃方略,僅一個月的工夫,就打敗了區星,郡中震服。
當時,周朝、郭石等人也在零陵、桂陽一帶起義,與區星遙相呼應。廬江太守陸康的侄兒當時任宜春縣令,被敵兵所攻,派人向孫堅求救。主簿勸孫堅不要越界征討。孫堅回答:「太守我沒有什麼文德,只以征伐為功。越界征討,是為保全郡國。倘若以此獲罪,我無愧於天下!」於是,整頓部伍,起兵馳援,敵人聽說孫堅要來,聞風逃遁。這樣一來,三個郡都得到了平定,秩序井然。漢衛朝檢錄孫堅前後戰功,封他為烏程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