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張苞之死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三國演義》裡有這樣一個情節,蜀漢建興七年,諸葛亮再次北伐,首戰告捷,先是攻破陰平、武都二城,接著王平、姜維、關興、張苞四將前後攻殺魏將郭淮和孫禮。
這兩人棄馬逃到山上,張苞拍馬去追,不料摔入山澗,跌破了頭。
諸葛亮看他傷得重,當即命人送他回成都休養。過了幾天,傳來張苞不治身亡的消息,諸葛亮聞訊後放聲大哭,直哭到吐血昏厥,暈倒在地。之後就生了重病,臥床不起,只能撤軍返回漢中。
他的這種態度令後人感到疑惑,要知道,諸葛亮可不是劉備那種隨時隨地都能哭上一場的人。在《三國演義》中,此前他只為三個人的死亡痛哭過,龐統、趙雲、馬謖。
龐統、趙雲和諸葛亮既有私交,又是蜀漢得力的謀士參謀或將領,哭一哭無可厚非。至於馬謖,以其說諸葛亮哭的是他,不如說哭的是自己看走了眼,悲傷的是第一次北伐失敗。
那麼張苞死後,諸葛亮何以如此悲痛?
若論交情,張苞是張飛的兒子,張飛從一開始就對諸葛亮不太尊重,很難想像他的兒子會和諸葛亮成為忘年之交。
既然不是出於私人感情,那就只有一種可能,張苞對蜀漢很重要,諸葛亮接受不了他的離世,才哭得比龐統、趙雲之死還傷心。
那張苞到底有多重要呢?
咱們先來看看他是個怎樣的人。
演義中,張飛去世後,張苞就成了張家的頂樑柱,他深得家傳,是蜀漢後期的一名驍勇戰將,立下赫赫戰功。和關羽的兒子關興結為異姓兄弟,稱為「小關張」,延續了上一輩的兄弟之情。
張苞曾追隨劉備東征伐吳,斬殺吳將謝旌、夏恂,生擒吳將崔禹,後來蜀軍大敗,張苞拚死保護著劉備退往安全的白帝城。劉備駕崩後,張苞又多次跟著諸葛亮北伐曹魏,忠心耿耿、戰力出眾。
一出祁山時,張苞被諸葛亮任命為帳前右護衛使、虎翼將軍,負責保護他的安全,後積極接應先鋒趙雲,並斬殺魏將薛則,又協助收降姜維,是諸葛亮的得力助手。
二出祁山時,張苞協助伏擊魏將費耀並奉命襲取魏軍營寨,起到一定作用。
三出祁山,就是張苞喪命的這一次,他的表現也不錯,把魏將追得滿山跑,自己也不是被魏將打敗的,而是出了意外。
但是,雖然張苞戰力很強,立下不少大功。諸葛亮哭的卻不只是他個人,還是蜀漢人才青黃不接的窘境。
喜歡三國的朋友大概都知道一句話:「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指的是姜維北伐時,蜀漢能征善戰的老一輩將領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亡故了,年輕的將領還沒成長起來,不堪用,姜維只好安排快80歲的老將廖化去做先鋒。
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蜀漢的人才缺口有多嚴重。雖然諸葛亮活著的時候,還沒到這種程度,但以諸葛亮的眼光,自然知道若干年後必定出現人才不濟的問題,死了任何一個都是蜀漢極大的損失。
因而他在數次北伐中很注意提拔年輕將領,期待他們能在將來成為蜀漢的棟樑之材。
而所有年輕將領中,張苞和關興最有成為領頭羊的趨勢。他們既有父輩的榮耀,是蜀漢的開國功勳家族,忠心方面可以保證,本身也很有能力,並不是只會啃老的二代。
況且張苞的姐妹是皇后,他是劉禪的小舅子,當時還沒有外戚不得干政的說法,皇帝通常會依賴母族、妻族等外戚掌控朝廷,過河拆橋那是以後的事兒。
也就是說,張苞有可能成為新生代中的領軍人物,以他為核心建立起蜀漢新的武將集團。他一死,蜀漢的軍事力量在現在和將來都被減弱,諸葛亮怎能不哭?他哭的是張苞,也是蜀漢。
雖說曹魏、東吳都有人才不夠用的問題,但都沒蜀漢這麼缺。為啥?因為蜀漢在建立前後有過兩場大敗仗。
關羽發起的襄樊之戰,蜀軍折損兩、三萬,劉備發起的夷陵之戰,蜀軍折損四萬自家的隊伍,以及一萬新附的蠻夷土著兵。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對於那個時代的統治者來說,普通士兵死也就死了,可以重新招募。但襄樊之戰和夷陵之戰中,蜀漢死的不只是低層士兵,還有大批需要時間去培養的中高級將領。
他們本該在關羽、張飛去世後承擔起軍事指揮的責任,老了再交給已經成長起來的張苞、關興這一代,蜀漢的軍事就能平穩過渡。
結果老、中、青三代將領中,老、中兩代或衰弱或死亡,青年一代的代表張苞竟然也死了,難怪諸葛亮哭得當場吐血暈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