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涼州豪族集團是什麼地位?他們為什麼那麼活躍?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時期的涼州豪族集團是什麼地位?他們為什麼那麼活躍?

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涼州豪族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豪族,簡單解釋就是有錢、有地、有人。豪族從西漢就存在了,其根源是朝廷允許土地買賣,引起土地兼併。土地本來是農民特有資產,一家人種地可以吃喝不愁。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農民急需錢,或一些他們拿不到的東西,怎麼辦?只能將土地賣給有錢的商人。商人通過土地兼併,逐漸變成大地主。土地增多自然就需要更多的人來種,依附於商人的農民就變多了。有個成語叫人多勢眾,商人在地方上的話語權增強了,這個商人家族就成了地方豪族。

在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劉徹將天下分成十三個州,分別設置刺史官吏管理,歷史上成為「十三部刺史」。因為當時西涼地區也就是今甘肅省周圍「地處西方,常寒涼也」,所以設置涼州刺史部,涼州的名字由此而來。到了東漢末年,也就是《三國演義》與《三國誌》涉及到的漢末亂世時期(188-220),涼州包括除了甘南一帶的甘肅省大部、內蒙古阿拉善盟西部(居延)、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東北角(河湟地),今日的平涼在這個時期大體上是屬於涼州安定郡管轄的。

東漢中後期,活躍在漢朝西北邊境的羌族開始與漢帝國進行軍事對抗,這場被後世稱為漢羌之戰的戰爭,歷時百餘年。

而在漢羌百年交戰的過程中,一些涼州當地的地主,借助鎮壓羌族變亂,朝廷給予各種便利資助的機會,趁機創建、培植和訓練私人武裝或者部曲,普通的豪強地主可能只有看家護院的家甲,而涼州集團的豪強地主,個個都是擁兵數萬到數十萬不等的地方一霸。這就是被後世稱為「涼州集團」的涼州武裝豪族的發家史。

後來,這些人的勢力強大到連漢帝國的地方長官都要對他們低頭哈腰,低眉順眼,他們每個人不但是富甲一方的土財主,更是擁兵自重的土皇帝。

到了東漢晚期,三國時代,天下大亂的時候,這些人開始借助自己的武裝勢力,興風作浪。輕則割據自立,重則禍亂四方。正因為政府管不了,官員管不了,那位身為張掖長的張君,才能擁有闊氣堪比皇族成員出行的儀仗隊伍。

真正讓涼州武裝豪族集團名滿天下或者說遺禍四方的人,是董卓。

董卓的得力部下,基本上個個都是實力比張君更猛更強大的涼州土霸王級別的角色,其中既有能征善戰的武將,也有聰明絕頂的謀臣。

武將中,最為出類拔萃的,就是後來控制了東漢朝廷十餘年的四位大將:李傕、郭汜、樊稠、張濟。這四個人加上呂布和被關公砍了的華雄,被譽為董卓的「六府」,而開「府」就相當於頒發給這些豪族們可以擁有私人部曲的「通行證」。

在董卓死後,李傕、郭汜、樊稠、張濟帶領他們的部曲數十萬人,血洗了朝廷,控制了漢獻帝劉協。朝廷被迫給他們加官封爵:李傕為車騎將軍、開府,兼司隸校尉、假節,封池陽侯;郭汜為後將軍,封美陽侯;樊稠為右將軍,封萬年侯;張濟任鎮東將軍,封平陽侯。

而文臣方面,最有名的一個就是被譽為三國第一毒蛇謀士參謀的賈詡。

涼州武裝豪族集團成員,大多數身經百戰,戰鬥力不一般,而且,由於他們長期在邊境地區與少數民族作戰,熟悉少數民族的戰法,因此他們成為三國時期各方軍閥勢力拉攏的對象,不僅董卓依仗他們發家,在其他主要的割據者陣營中,也不乏來自涼州集團的大角色。

比如說袁紹的手下的著名將領鞠義,就是出身涼州的豪族,此人能征善戰,屢建戰功,而且他特別精通少數民族戰法,率領著袁紹的精銳部隊,在袁紹和公孫瓚的戰爭中,他率領的「特種兵」大敗公孫瓚手下的少數民族騎兵白馬義從。

再比如曹操手下的著名將領毌丘興、毌丘儉父子,也是世居涼州的豪強出身,父子兩代都戰功赫赫,尤其是兒子毌丘儉,曾經率軍長途遠征,打敗高句麗,俘虜了高句麗的國王。

總之,涼州豪族集團是漢羌戰爭中崛起的軍閥性質的地方政治集團,這個集團極深的影響了整個漢末、三國的歷史,後來他們也成為魏晉時期建國於涼州地區的「五涼」(前涼、後涼、西涼、南涼、北涼)所仰仗的重要力量。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