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是三國之一。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這是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說的故事,歡迎關注哦。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文章,歡迎閱讀哦~
大司馬,古代官名。先秦時期,有武事則以大司馬掌之,而在平常則仍設立大司馬以備不虞。比如西周大司馬姜子牙(呂尚),齊國大司馬田穰苴(司馬穰苴)。西漢元狩四年(前119年)設立大司馬,以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功多,特加號大司馬,以冠將軍之號。東漢初期,大司馬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東漢末年又特別設立大司馬,位在三公之上。
到了三國時期,大司馬堪稱武將甚至百官之首,比如曹魏歷史上,曹仁、曹休、曹真等人,曾被加封為大司馬。而就東吳來說,也有陸抗、丁奉等人曾擔任大司馬這一顯赫的官職。至於筆者今天要說的蜀漢,歷史上只有一位大司馬,這就是蔣琬。在諸葛亮去世後,蔣琬休養生息,延長了蜀國的生存時間。
一
首先,蔣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鄉縣人。蔣琬年少時好學,聰明過人,儀態軒昂,氣度不凡。青年時與表弟劉敏因才學而知名當時。雖然是荊州人士,不過,蔣琬並沒有為劉表效力,這應該是劉表執掌荊州時,蔣琬還比較年輕。
公元208年,劉表病逝後,曹操率領大軍南下。雖然曹操奪取了荊州,但是,因為赤壁之戰的失敗,曹操回到了中原。趁著這一機會,劉備在公元209年攻佔了荊州南部的四個郡,這裡面就包括蔣琬所在的零陵郡。在此基礎上,蔣琬開始跟隨劉備。
公元211年,在劉璋的邀請下,劉備率領大軍進入益州。一年後,劉備和劉璋決裂,益州之戰正式爆發。到了公元214年,劉備擊敗了劉璋,奪取了益州之地。在平定益州後,蔣琬被任命為廣都縣的縣令。
不久之後,劉備、諸葛亮等人來到廣都縣後,發現蔣琬不但不處理事務,而且沉醉不醒。劉備勃然大怒,要將蔣琬加罪處死,諸葛亮勸劉備說:「蔣琬是社稷之器,而非百里之才,不以修飾為先,望主公明察。」劉備素來敬重諸葛亮,於是將蔣琬免罪,但還是將其罷免。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蔣琬雖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因為得罪了劉備,這促使蔣琬跌入到人生的谷底。當然,劉備集團的人才還是比較匱乏的,所以,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取得漢中之戰的勝利,把蔣琬調到成都,擔任尚書郎這一官職。
二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永安白帝城。同時,後主劉禪即位。當然,因為劉禪年幼,蜀漢的大權,實際上是被諸葛亮掌握的。在此基礎上,丞相諸葛亮開府治事,辟蔣琬為東曹掾,又舉他為茂才,蔣琬謙遜不受,一再推薦劉邕、龐延、廖淳。後來,諸葛亮又將蔣琬晉陞為丞相參軍。對此,在筆者看來,因為獲得了諸葛亮的器重,蔣琬在仕途上得以平步青雲。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轉駐漢中,準備北伐曹魏,蔣琬與長史張裔留守成都,從而處理丞相府的一切事務。建興八年(230年),蔣琬接替張裔擔任丞相長史,加撫軍將軍。諸葛亮每次征伐,蔣琬常籌集糧食,組織運輸,補充兵源。諸葛亮常說:「蔣公琰忠心耿耿,雅量寬和,應該與我一起復興漢室。」諸葛亮於是密表劉禪:「臣如果出了什麼意外,朝廷大事可以全部交給蔣琬。」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原。同年秋天,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按照諸葛亮的遺志,後主劉禪將蔣琬被任命為尚書令,不久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升為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雖然蔣琬沒有擔任丞相這一官職,但是,通過大將軍來執掌兵馬,再憑借尚書令、錄尚書事來處理朝廷事務,蔣琬成為蜀漢事實上的丞相了。
三
當時,諸葛亮剛剛去世,遠近之人都感到危懼。蔣琬出類拔萃,位處百官之上,既沒有憂傷的表情,又沒有歡喜的臉色,言談舉止如同平常一樣,於是眾望漸服。相對於多次北伐中原的諸葛亮,蔣琬在位時,並沒有大規模的進攻曹魏,也即蔣琬採取了休養生息的策略。對此,在筆者看來,這是比較契合蜀漢情況的策略。
經過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後,蜀漢的國力確實出現了較大的消耗,如果蔣琬繼續和強大的曹魏相抗衡,很可能會提前蜀漢的滅亡時間。正所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蜀漢緊繃的弦,也確實需要鬆弛一下了。
延熙元年(238年),後主劉禪命令蔣琬開府治事,加封為大司馬。同年,司馬懿率軍討伐遼東公孫淵,劉禪詔令蔣琬率兵進駐漢中,等待時機,與東吳夾擊魏國。六年之中,蔣琬率軍屯駐漢中,魏軍不敢來犯。此期間,蔣琬還多次命令姜維率偏師西進,採取一種進攻的姿態,但是收效不大。在蜀漢的國力得到恢復後,蔣琬也沒有完全摒棄攻勢防禦的策略,所以他派遣姜維襲擾曹魏的雍涼地區。不過,因為蔣琬限制了姜維的兵力,這促使後者不可能取得較大的成就。
四
最後,蔣琬認為,諸葛亮生前多次出兵秦川,道路艱險,來往不便,不如沿漢水、沔水東下,於是,蔣琬大造舟船,準備襲擊魏國的魏興、上庸二郡,但不料舊疾復發,未能成行。正是因為進攻雍涼地區難以成效,蔣琬在蜀漢的國力得到恢復後,提出了從水路進攻曹魏的主張。但是,蔣琬的這一建議,遭到了大部分朝廷大臣的反對。
於是,後主劉禪派遣尚書令費禕、中監軍姜維來漢中,試圖勸阻蔣琬。雖然蔣琬進駐涪縣,還想著實行這一方案,但是,因為病情日益加重,蔣琬的計劃自然無疾而終了。延熙七年(244年),蔣琬因病請求將益州刺史之職讓與費禕,劉禪便任命費禕為益州刺史。雖然蔣琬作為大司馬,在官職上依然高於費禕等人。不過,自公元244年開始,蔣琬因為身體每況愈下,所以逐漸將朝廷事務交給費禕來處理了。況且,費禕本來就是諸葛亮指定的第二位繼承人。
延熙九年(246年),蔣琬病逝,獲賜謚號為「恭」。在古代歷史上,用「恭」字作為謚號的有晉恭帝司馬德文、魏恭帝拓跋廓、隋恭帝楊侑、周恭帝柴宗訓、宋恭帝趙。除了宋恭帝,其他幾人都是通過禪讓方式將皇位讓給了其他人,這些人的「恭」字,是從尊重賢人、讓位給賢人的意義上來說的,從這裡來看其實是美謚。
對於蔣琬來說,尊重了費禕、姜維、董允等賢才,甚至還提前讓費禕執掌大權,所以,他獲賜謚號為「恭」,無疑是比較適合的。總的來說,在諸葛亮病逝後,蜀漢上下一片混亂,益州本地的士族更是蠢蠢欲動,但是,蔣琬鎮定自若,逐漸安撫了蜀漢的文臣武將。並且,蔣琬執掌大權期間,蜀漢的國力得到了恢復,這也是諸葛亮去世後,蜀漢還能堅持30年才滅亡的重要原因。所以,蔣琬獲得了大司馬這一榮譽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