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關羽的事情,接下來跟著三國中文網小編一起欣賞。
在歷史上,有少的人被神化,比如三國時期的關羽。千百年來,人們往往都將關羽看做是義的化身。無論是民間還是古代的帝王對關羽,都做出了很高的評價。這就是使得人們對關羽這個歷史人物的認識上存在不少偏差。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誰沒那麼一點缺點呢?關羽當然也有。
在《三國演義》中,作者通過一些情節來凸顯關羽的忠義,比如身在曹營心在漢、過五關斬六將等。但是,在華容道時,關羽以所謂的義,將曹操放走了,不免讓人惋惜。在劉備與曹操勢不兩立的時候,關羽做出這樣的決定,完全有通敵之嫌。可以說,為了保住忠義的名聲,關羽置劉備集團方面的利益於不顧。這是關羽的一大缺點。
另一個缺點就是自大、缺乏作為將領的氣度。不得不承認,關羽的情商可能是在沒有多高,在處理與同僚之間的關係時,顯得特別自大,以至於別的將領對他也只是冷眼相看。在馬超歸附劉備時,關羽對他就特別瞧不起,心中鬱悶,並致書諸葛亮質問。在諸葛亮的一番吹捧下,關羽甚是愉悅。不過這也為敗走麥城埋下了伏筆。
在襄樊之役時,關羽遭曹操、孫權兩路軍夾擊,孟達、劉封本可進行支援,但最後去選擇袖手旁觀,見死不救。由此可見,關羽與他們之間的關係是多麼惡劣。
當然,正如開頭所說,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誰都難免會有那麼一兩點缺陷。過於神話或過於貶低,都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因此我們需要正確看待,尤其是在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