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本性殘暴,但是被何進宣召進京,偶然掌握了朝政,起初還是想有一番作為的。為了穩固自己的執政地位,他大量提拔清流,塑造一個清明的政治形象,力圖與政敵們和解。他強迫大儒蔡邕出山,晉陞為尚書。盧植對董卓的政策極力反對,在蔡邕的勸說下,也得到董卓諒解。
為了得到士人的支持,他按照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的建議,大量重用名士,選拔被埋沒的人才,收攬人心。名士荀爽為司空、黃琬為太尉,陳紀、韓融、申屠蟠等名士,盡皆得到重用。
還有一批政敵,董卓也都封官,任命尚書韓馥為冀州牧,劉岱為兗州刺史,孔胄為豫州刺史,張邈為陳留太守,張咨為南陽太守。袁紹、袁術已經逃跑,董卓也都封官,袁紹為渤海太守,袁術為後將軍、南陽太守。
董卓自己的老部下,反倒沒有人獲得提拔,僅僅是低級軍職而已。
那麼董卓為什麼沒能中興漢室、成為一代名臣呢?
第一是廢殺少帝劉辯。廢殺的原因是昏庸。這其實是一步臭棋,試想:昏庸的皇帝與聖明的皇帝,哪個更容易掌控?況且以董卓的軍閥出身和名望,廢立皇帝明顯資格不夠,本想樹立威望,卻招來天下反對。
第二是殘暴。他的那些西涼虎狼兵,在首都及周邊地區,劫掠官員百姓,殺人為樂,無惡不作,朝中文武只能明哲保身。
董卓惡名遠播,終於引來了十八路諸侯。可笑的是,這些舉起義旗的州牧、刺史、太守們,官職還都是董卓封的。在董卓看來,簡直是恩將仇報!於是,他先把出主意的周毖、伍瓊殺掉,再與關東聯軍開戰。十八路諸侯雖然也是烏合之眾,畢竟有孫堅、曹操等人真出力,北方支持朝廷的少數民族也開始向洛陽挺進。董卓打不過,乾脆一把火燒了洛陽,再不跟這些清流士大夫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