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鍾會和姜維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鍾會和姜維一個足智多謀,一個英勇善戰,兩人為什麼會在一起謀反?兩人最後為什麼都失敗了?
我們看三國的歷史時,大都會對劉備、諸葛亮君臣的奮鬥十分讚賞。同樣,對蜀漢政權的滅亡也扼腕歎息。在鍾會伐蜀後,雖然姜維率領蜀軍與之周旋。但是由於敵眾我寡,防線的漏洞被鄧艾發現。他偷渡陰平,襲占成都,劉禪被迫投降。但是,在蜀漢滅亡後,蜀中卻爆發了一場內亂,這場內亂的始作俑者就是鍾會。
一、 蜀中內亂的經過。
蜀中之亂的主要原因,還是在鍾會的身上。一是他和鄧艾一起伐蜀,鄧艾卻捷足先登奪取了成都。這讓身為伐蜀主將的鍾會心中不平,產生了爭功的想法。二是鍾會心懷野心,在受到姜維的蠱惑後,有了自立為王的想法。在這兩者的支配下,終於引發了蜀中之亂。
在鄧艾接受劉禪投降後,就依照自己的想法,對蜀中進行了處置。他在主將鍾會不在的情況下,先斬後奏,拜劉禪為魏驃騎將軍。他還讓自己的部下師篡擔任益州刺史,牽弘等人擔任蜀中各郡的官員,對投降的蜀漢官員都加官進爵。鄧艾的本意是為了下一步伐吳做準備。
但是,鄧艾的舉動卻犯了司馬昭的大忌。司馬昭作為一個想要篡魏的權臣,更是不允許手下再冒出一個獨斷專行的下屬。他派監軍衛瓘去指示鄧艾,讓他不要自作主張,要先向司馬昭請示。但是鄧艾態度惡劣,根本不聽衛瓘的話。於是,司馬昭命令衛瓘將鄧艾父子抓起來,用檻車送往京師治罪。同時,司馬昭調集洛陽的大軍,奉天子一起西征。
衛瓘在接到司馬昭的命令後,抓捕了鄧艾父子,將他們送往京師。鄧艾的部下,由鍾會一統指揮。一時間,鍾會成為了蜀中魏軍的最高統帥。但是,鍾會此時已經有了異心。這是因為鍾會此人本身野心很大,加上他認為自己滅蜀,功高蓋主,怕遭到不好的下場。
而姜維在投降鍾會後,對鍾會的心思有所瞭解。他決定攛掇鍾會造反,消滅曹魏的勢力。在鍾會造反成功後,姜維再尋機除掉鍾會,重新建立蜀漢江山。他給劉禪寫了一封密信,讓他忍耐一時。在姜維的勸說下,鍾會認為自己手握重兵,再加上有姜維的蜀軍幫助,自己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不過,鍾會的如意算盤卻被司馬昭的一封書信打破了。司馬昭給鍾會寫信說,因為害怕鄧艾不肯束手就擒,司馬昭派賈充率領步騎兵各萬人入斜谷屯樂城,自己將率領十萬人馬到達長安,很快大家就能夠見面。鍾會看了書信大驚,對親信說一定是司馬昭察覺了自己的異樣,要趕快發動兵變。
但是,在發動兵變的時候,鍾會遭到了失敗。他的部將都不願意跟隨他造反,而姜維勸說鍾會誅殺諸將,鍾會又猶豫不決。最終,在衛瓘的暗中指使下,諸軍發生兵變,救出諸將,殺掉鍾會、姜維等人。衛瓘為了免除後患,又派人殺掉鄧艾父子。此後,沒有了制約的亂軍在成都進行了大肆殺戮,這就是後人所說的蜀中之亂。
二、 鍾會的造反計劃是否可行。
鍾會作為三國時期的智謀之士,他為司馬昭出謀劃策,立下了汗馬功勞。他自己說從淮南以來,劃無遺策,四海公知。這雖然是鍾會的自負之言,可也是當時的真實情況。正是因為鍾會的真知灼見,才使他力排眾議,堅決支持司馬昭的滅蜀計劃。司馬昭也因此不顧他人的非議,任命鍾會為滅蜀大軍的主帥。
那麼,鍾會想要造反,自然會想出一個周密的計劃。據史冊記載,鍾會的計劃是這樣的。鍾會與姜維商議,想讓姜維等人以蜀兵五萬為先驅,兵出斜谷。自己率領魏軍主力跟隨在姜維的身後。等到了長安時,就兵分兩路。騎兵從陸路進軍。步兵從水路由渭河入黃河。這樣,不出五日,步兵就能夠到達孟津,兩者會師於洛陽。如此一來,天下可定。
如果單單從鍾會的這個作戰計劃來看,是有著成功的可能的。這是因為鍾會伐蜀時,率領了關中的十二萬大軍。在作戰的過程中,鍾會又報告諸葛緒畏戰退縮,司馬昭將諸葛緒檻車征還,把諸葛緒的大軍交給鍾會。在劉禪投降後,姜維率領的蜀軍又投降了鍾會。再加上鄧艾父子被捕後,他們的大軍也歸屬了鍾會。這樣,鍾會統帥的大軍達到了二十萬以上。
與大軍集中在鍾會之手相對應的,是關隴一帶的曹魏大軍空虛。這樣,鍾會如果發動對關中的襲擊,成功的可能性極大。在佔領長安後,鍾會馬不停蹄,兵分兩路襲擊洛陽。在短短的五天之內,司馬昭是無法做出反應的。這樣,鍾會佔領洛陽,確實有造反成功的可能。
我們看鍾會的計劃,與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極為相似。只不過蜀漢的實力弱,魏延將目標縮小為潼關。這樣,蜀漢就能夠一舉平定關隴地區。可以說,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可能成功的。
三、 鍾會造反計劃失敗的原因。
但是,鍾會的謀反在剛剛發動的時候就失敗了,這使得他的奇謀妙策也沒有來得及實施。這是因為,他的計劃與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一樣,是建立在同一個前提上的,那就是奇襲。如果對方沒事先沒有準備,鍾會出其不意實施計劃,會有可能成功的。可是按照當時的情況,這個條件是不存在的。
鍾會之所以會倉促起兵,就是因為他瞭解,自己的異動被司馬昭發覺。鍾會一生聰明,可是在關鍵的時候卻犯了糊塗。他不瞭解,司馬昭在派他出征的時候,就接到了多人的勸諫。他們認為鍾會野心太大,再加上沒有家眷做人質,不可重用。司馬昭因為只有鍾會贊同伐蜀,還是任用了鍾會。
不過,司馬昭對於鍾會的動向是十分注意的。他在蜀中有鄧艾牽制鍾會的時候,還是保持不變的態勢。可是因為鄧艾專擅,要收捕鄧艾的時候,司馬昭也同時採取了行動。他派賈充先佔領漢中的要地樂城,自己則帶著皇帝,率領十萬人馬前往長安。這樣,司馬昭就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態勢。而鍾會企圖以奇襲的手段奪取長安的計劃就遭到了挫折。
我們可以想見,如果鍾會真的起兵成功,當他想要從漢中出兵關中的時候,就已經失去了先機。鍾會必須要先奪取樂城,然後再出斜谷進攻長安。當年鍾會率領十幾萬大軍攻打樂、漢兩城,直到蜀漢滅亡都沒能夠攻下。如今鍾會派姜維率領五萬敗降的蜀軍,又怎麼可能攻下呢?
如果雙方在樂城形成相持狀態,司馬昭率領十萬大軍從長安到來,鍾會的處境就會十分危險。這是因為他的手下都是司馬昭親手培植的大軍,忠誠度十分可疑。一旦軍心有變,鍾會就大勢已去了。即便是鍾會能夠打下樂城,他也會遭受重大的損失,依然不會是後來司馬昭大軍的對手。
所以說,鍾會在得到司馬昭書信的時候,是感到那麼震驚。這是因為,鍾會在得到司馬昭的書信時起,就瞭解自己的造反計劃已經難以成功了。這時,他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最終,在姜維的勸說下,鍾會只得鋌而走險。
四、 鍾會起兵失敗的原因。
可是,鍾會的失敗並不是發生在他的造反計劃實施的過程中,而是失敗在他起兵的時候。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鍾會的造反,在剛剛開始的起兵階段就失敗了呢?
第一個原因是鍾會沒有自己的嫡系大軍。鍾會想要造反,最大的缺陷是沒有自己的嫡系大軍。他統帥的大軍雖然很多,可是一部分是鄧艾的舊部,一部分是姜維的蜀軍,最大的一部分則是關中的大軍。關中的大軍是司馬昭的嫡系大軍,他曾經擔任過關中大軍的統帥。在司馬昭長期的苦心經營下,這支大軍唯司馬昭馬首是瞻。
當時司馬昭在回答其他人對鍾會造反當時疑問時說,蜀漢滅亡之後,失敗的蜀軍由於心膽已破,不足為懼。而鍾會手下的魏軍因為大功告成,只想凱旋而歸。鍾會要是想造反的話,他手下沒有可以指揮的大軍,只有失敗一途。這就揭示了鍾會失敗的原因。
在鍾會起兵的時候,事實也證明了司馬昭的推測。鍾會手下諸將竟然沒有一個人贊同鍾會的做法,沒人響應鍾會的號召。鍾會只得向姜維求援,誰瞭解還不等他與姜維做出決斷,大軍的兵變就開始了,他與姜維都死於亂軍之中。可以說,鍾會雖然指揮著二十萬大軍,除了他的少數親信,沒有人跟隨他背叛司馬昭。
第二個原因是鍾會的優柔寡斷。鍾會在與姜維相遇後,對姜維十分賞識。姜維發覺了鍾會的野心,便利用鍾會,讓他謀反,準備以此復興蜀漢。但是,鍾會由於掌握兵權時間過短,在軍中沒有自己的權威,這使得他在實施造反計劃的時候猶豫不決。
在得到司馬昭的書信後,鍾會已經瞭解了司馬昭的動向,對自己的異心有了察覺。在這種情況下,鍾會的行動依然十分遲緩。他一方面扣押諸將,想要得到諸將的支持,一方面面對諸將的沉默無計可施。他在這個時候依然對諸將的態度抱有幻想,並且放出了老奸巨猾的衛瓘。
在最後關頭,諸軍都已經開始兵變的時候,鍾會依然沒有做好應變的準備。他沒有迅速殺死諸將,平息叛亂。反而讓諸將被亂兵救走,在衛瓘的指使下圍攻自己。可以說,鍾會雖然有著造反的計劃,可是在實施中缺少果決的勇氣,致使起兵功敗垂成。
第三個原因是司馬昭的毒計。其實,在鍾會出兵的時候,司馬昭就已經定下毒計,要消除鍾會這個隱患。這是因為鍾會此人聰明過人,而且野心極大。司馬昭對此早有察覺,只不過是利用鍾會來進行滅蜀大計,在大功告成之後,再對鍾會進行處置。
我們可以從歷史記載中看到,包括鍾會的哥哥都向司馬昭舉報鍾會的野心。而且司馬昭對好幾個人都說明了自己對鍾會的看法。可是鍾會對此卻一無所知,可見在司馬昭的心目中,鍾會並不是他信任的親信。
在鍾會和鄧艾出兵的時候,司馬昭的手下邵悌就問參相國軍事劉實,他們兩人出兵能否平蜀。劉實回答說,平蜀是肯定的,不過兩個人估計都不能回來了。從這一段對話,我們就可以得知司馬昭之心。他早就和部下定下密謀,讓鍾會和鄧艾兩人進則爭功,退則諉過,讓兩人出於競爭之心而立功。在滅蜀之後,司馬昭率領大軍隨其後,陷二人於法而滅之。
既然司馬昭已經定下了消滅鄧艾與鍾會的計謀,他自然在大軍中做了相應的部署。當年司馬昭長期擔任關隴軍團的統帥。試想一下,這樣的大軍怎麼可能會跟隨鍾會反叛司馬昭。因此,在司馬昭的密計下,鍾會起兵造反從一開始就注定失敗了。
結語:
當年鍾會在滅蜀之後,兼併了所有的伐蜀的三路大軍,加上姜維率領的投降蜀軍,總數已達二十萬人以上。在手握重兵,功高震主的情況下,鍾會決定起兵造反,直取長安,再下洛陽。
但是,鍾會的機會沒有來得及實施就失敗了。這是因為他的異動,司馬昭早有察覺。司馬昭派賈充先佔據樂城要地,自己率領十萬大軍佔據長安。這使得鍾會的機會根本沒有成功的希望。
在鍾會鋌而走險的時候,由於他沒有可使用的嫡系大軍,使得他的行動瞻前顧後,猶豫不決。這樣,在關鍵時候,他沒能當機立斷,平息兵變,自己也死於亂軍之中。這也與司馬昭預先設下的毒計有關。可以說,鍾會的一舉一動都在司馬昭的掌控之中,即便是有姜維幫助,他的謀反也不會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