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衛瓘除掉鍾會鄧艾的事情,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263年8月,魏國司馬昭決定向蜀漢發動戰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率領18萬精兵三路攻蜀。其中,還有一位特殊人物——衛瓘,以監軍的身份監督鄧艾、鍾會,代理鎮西將軍軍司,統兵一千人。
蜀國滅亡之後,鍾會鄧艾出現異動,其中鍾會密謀造反,割據蜀國故地為王,但這兩人掌兵20餘萬,而衛瓘僅有一千兵馬,雙方兵力嚴重不對稱,為何最終衛瓘卻一舉除掉他們兩人?
263年9月,魏國正式全面發動攻勢,蜀國在姜維佈置之下,節節抵抗節節後退,先後丟掉漢中等地,最終在劍閣的劍門關,與鍾會諸葛緒形成對峙。
鍾會先是發告《移蜀將吏士民檄》,勸蜀地軍民投降,隨後致書於姜維:「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札、鄭喬,能喻斯好。」但鍾會心理攻勢沒有效果,戰局持續僵持。
由於蜀軍據險而守,魏軍攻關不克,又是孤軍深入,運糧不便,於是鍾會便商議退兵。但這時鄧艾提出了一條奇策,即偷渡陰平、直取成都。最終,鄧艾率軍三萬,越過700餘里無人區,一路橫掃蜀軍而兵臨成都城下,在譙周勸告之下,後主劉禪投降,並要求姜維投降。
至此,蜀國滅亡!但滅蜀之後,鍾會、鄧艾不僅聲望正隆,而且手握重兵20餘萬,只有區區一千兵馬的衛瓘,如何一舉除掉這兩個軍事天才呢?
滅蜀之後,鄧艾希望一鼓作氣滅吳,提出一系列建議,為劉禪請封扶風王,擅自承製拜官,引起了司馬昭的不滿。司馬昭讓監軍衛瓘告誡鄧艾:「此事應上報,不宜馬上實行。」
但鄧艾再次上書,其中一句話提到:「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專之可也。」意思是《春秋》有這樣的話,大夫出守外地,如果遇有保衛國家、有利國家的事,專斷是可以的。
因為鄧艾自大而獨斷專行,鍾會與衛瓘趁機密奏司馬昭,稱鄧艾有反狀。對於鳩佔鵲巢曹魏政權的司馬家族而言,對這種獨斷專行非常敏感,於是立即下詔讓衛瓘用囚車監禁鄧艾入京。
滅蜀之功,鄧艾最大,且鄧艾將兵三萬餘,衛瓘捉拿鄧艾並不輕鬆。更為重要的是,陰謀割據一方的鍾會,其實施展的是一石二鳥之計:衛瓘捉拿了鄧艾,而鄧艾兵馬殺死衛瓘,再把衛瓘之死作為鄧艾謀反的罪證之一。
衛瓘心知肚明,但又不能拒絕,便去了成都。連夜趕到成都之後,衛瓘立即向鄧艾手下兵馬宣稱:「奉詔捉捕鄧艾,其餘的人一概不予追究。如果向朝廷軍來報到,爵位賞賜就和之前一樣;如果膽敢不出面,就誅滅他三族。」
第二天天亮時,鄧艾屬官全部到來,唯有鄧艾還在睡覺未起,於是鄧艾父子輕鬆被抓。
鄧艾被擒之後,一些忠心的屬將想要營救鄧艾,率領兵馬來到衛瓘軍營。這時,衛瓘穿著輕裝出來迎接,假稱正在寫奏章,要為鄧艾的事申辯,諸將聽信他的話,於是停止營救鄧艾。
鄧艾被捕後,鍾會於蜀中一人獨大,與希望恢復漢室的姜維聯合發動叛亂。
起初,鍾會打算派姜維率蜀兵出斜谷,佔領長安,再派騎兵經陸路、步兵經水路,攻打孟津、洛陽,奪取天下。但由於司馬昭有相應佈置,所以事不可為,只能退而求其次佔據巴蜀,割據西南。
264年正月15日,鍾會來到成都,決意謀反。第二天,鍾會便以為郭太后致哀為理由,將胡烈等將領請至蜀國朝堂,趁機將其軟禁,出示廢黜司馬昭的所謂太后遺詔,並舉兵叛亂,但手下很多將軍並不服從,於是鍾會關閉了成都城門,導致成都內外騷亂四起。
這時,姜維建議屠殺牙門騎督以上官職的人(最終預謀趁機殺掉鍾會,恢復蜀漢),但鍾會猶豫不決,反而與衛瓘商量,在木片寫上「欲殺胡烈等」給衛瓘看,希望衛瓘出頭,衛瓘卻堅決不答應。
鍾會為了逼迫衛瓘作出決定,當夜他們兩個不能合眼,各自握刀於膝蓋上。
巧合的是,衛瓘去上廁所時,碰到胡烈原本的親將丘建,便告訴他,要他把消息傳到軍中。17日,城外魏軍準備攻城,只是因為衛瓘、胡烈等還在城中,不敢真正攻城,卻製造了很大聲勢。為了平息城外魏軍騷亂,鍾會讓衛瓘去勞軍,衛瓘打算趁此機脫身,故意跟鍾會說:「您是各軍的統率,應該自己前去。」鍾會說:「你是監軍,應該先讓你先去,我隨後就到。」衛瓘於是下殿離開,有驚無險的逃脫。
18日,在衛瓘號召之下,城外胡烈之子胡淵等魏將起兵討伐鍾會,擊敗鍾會親兵,先後斬殺掉姜維和鍾會。衛瓘約束諸將,最終才將「鍾會之亂」平息了下來。
鍾會沒有娶妻,養兄二子。鍾邕隨鍾會作亂,一同被殺。養子鍾毅和侄子鍾峻、鍾辿也都下獄,應論死罪。司馬昭代表魏帝曹奐下詔,說念及鍾繇、鍾毓的功勞,僅處死鍾毅和鍾邕諸子,赦免了鍾峻、鍾辿,有官爵者如故。
由於衛瓘與鍾會一起陷害鄧艾,擔心鄧艾到達京城之後,司馬昭察覺其中真相,於是派遣護軍田續追殺鄧艾父子於綿竹(今四川德陽)西。此後,鄧艾在洛陽的余子也被誅殺,鄧艾妻和孫子被發配到西域。
至此,區區只有一千兵馬的衛瓘,一舉除掉滅掉三國後期三大奇才——姜維、鄧艾、鍾會!
參考資料:《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