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蜀漢伐吳的人互換的話 諸葛亮能代替劉備打贏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如果蜀漢伐吳的人互換的話 諸葛亮能代替劉備打贏嗎

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蜀漢伐吳,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如果討伐東吳的是諸葛亮,劉備留守後方,蜀漢能打贏嗎?陸遜還有機會嗎?實際上夷陵之戰的最終勝負主要在這一人!如果諸葛亮用好此人,將有更大的機會擊敗陸遜!

討伐東吳

討伐東吳的起因,其實就是因為東吳偷襲了荊州,擊殺掉關羽,使得蜀漢損兵折將,顏面盡失。關於荊州之失我們不過多贅述,反正東吳背盟偷襲確實是挺令人不齒的,且這種行為於長遠來看,對東吳也並沒有特別大的好處,反而是使得吳蜀雙方再也沒有信任基石了,再難通力合作。於短期利益來看,東吳獲得了荊州,完成了全據長江的目的,但本質上來說,東吳的這種做法是斷了自己爭奪天下的希望了!魏蜀吳三國中,魏國實力最強,作為第二的東吳,要想把魏國這個老大給拉下來,東吳唯一的希望就是聯合老三一起搞老大,結果東吳的做法卻是反其道而行之,把蜀漢這個盟友給按趴下去了,得不償失。

東吳的背盟,偷襲荊州,斬殺關羽,這無疑是給了蜀漢眾人當頭一棒,更是給了劉備一大耳光,使得劉備怒不可遏。待到蜀漢從漢中之戰恢復過來後,劉備終於是忍不住了,發動了伐吳之戰。關於劉備的伐吳決定,史書中展現給我們的場面和我們的認知非常不同。現在的我們大都認為劉備的伐吳決定是錯誤的,因為最終劉備在夷陵之戰中被打的大敗,蜀漢損失了大量精銳人才,不過從史書上來看,當時的蜀漢眾人大多還是比較支持劉備的伐吳決定的,就連諸葛亮本人,也沒有明確記載,說諸葛亮反對劉備。

後人之所以認為諸葛亮反對劉備伐吳,其實主要是因為在夷陵戰敗後,諸葛亮說了這麼一番話。

《三國誌》:章武二年,大軍敗績,還住白帝。亮歎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諸葛亮說,如果法正還在,肯定能勸阻劉備伐吳,就算不能勸阻,有法正相助,想必也不會遭此大敗。歷來眾人對諸葛亮的這番話解讀,都認為諸葛亮是不贊成劉備出兵伐吳的,不過我們翻遍史料,其實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在劉備提出伐吳計劃之時,諸葛亮曾說過反對的話語。

在本文看來,夷陵之戰過後諸葛亮說出法正要是還在,可以阻止劉備出兵的話語,很有可能是馬後炮,也就是附和眾人的想法,畢竟夷陵之戰敗得這麼慘,劉備是第一責任人,諸葛亮此時也不好替劉備開脫。而佔據荊州、益州,待天下生變時,兩州同時出兵北伐乃是諸葛亮的獨創戰略,可見諸葛亮對荊州的重要性也是認識得非常深刻的,所以當初荊州丟失後,很可能諸葛亮是贊成劉備出兵伐吳的,畢竟荊州一丟,蜀漢再想爭奪天下,機會就會小很多了。

諸葛亮的能力

很多人會感到疑惑,既然諸葛亮贊同劉備伐吳,那為何他不隨劉備出征呢?

事實上,這就是演義和正史的區別了。在演義中,諸葛亮從一出山就是擅長軍事謀略的軍師,幫助劉備打了許多勝仗,所以由諸葛亮陪伴著劉備出征,是大家最想看到的。

但是在正史中,諸葛亮前期卻並不是非常擅長軍事的。正史中的諸葛亮,在前期最擅長的其實是大的戰略和治國,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劉備出征益州時期,帶的謀士參謀是龐統,他是讓諸葛亮留在荊州處理國事的。而且在入主成都後,諸葛亮也是被留在成都總覽後勤、國政等一應事宜,而外出作戰的謀士參謀之職,則交由了法正。

可見在當時劉備的心目中,諸葛亮其實在處理國事上的才能是高於軍事能力的,所以劉備才屢次讓諸葛亮留守後方。這也是為何劉備伐吳時,並沒有帶上諸葛亮的原因。

諸葛亮處理國事的能力很強,那麼我們是不是就能說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很差呢?和演義中大不相同?事實也並非如此!

現在網絡中的很多人,都認為諸葛亮就是個搞後勤的,能力不咋樣,實際上這種認識是錯誤的!諸葛亮此人,乃是一個全才!

首先,諸葛亮的戰略能力非常強,頗有大局意識,隆中對時他曾為劉備做出了佔據荊州益州,三分天下的戰略規劃。也正是基於他的這項能力,才為劉備打開了思路,最終成功地奠定基業,東吳要是擁有諸葛亮這般戰略意識之人,三國最終鹿死誰手猶未可知,說不定東吳還真有干翻曹魏的可能!

除了戰略能力,諸葛亮處理國政能力也是非常強悍的,劉備每次出征,都將大後方交給諸葛亮,足見他對諸葛亮處理國事能力的認可。而當劉備去世後,諸葛亮處理國事的能力再次驚艷了眾人。當時由於夷陵之戰蜀漢敗得非常慘,損失了大量的精銳人才,所以外部東吳一直對蜀漢虎視眈眈,而蜀漢內部也是蠢蠢欲動,各地反叛不斷,在這種危急時刻,作為蜀漢的精神領袖,劉備卻突然離世,更是使得蜀漢局面雪上加霜,在很多聰明人看來,蜀漢接下來的局面將會非常難堪,能不能撐過去都是一個未知數!

作為對手的曹魏上下,甚至一致認為蜀漢短期內再也沒辦法恢復實力了,乾脆就把防備蜀漢的兵力大部分調往了東線,用於和東吳的作戰。結果現實出乎了眾人意料,諸葛亮順利地完成了蜀漢大權的交接,很快地穩定了蜀漢內部,並平定了內亂,將蜀漢重新安定下來。之後諸葛亮更是大力發展民生,訓練軍隊,短短數年,使得蜀漢國力恢復如初,並打造出一支強悍的軍隊,令世人稱羨。

最後在說到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很多人都說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不如他的理政能力,這話其實說的沒有錯,但是大家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諸葛亮的理政能力是天下第一,他的軍事能力雖弱於理政能力,但並不能就因此說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很弱,事實上,經過實踐與學習,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在後期已經到達了一個非常恐怖的高度,說他是當時天下數一數二的軍事家無可厚非!

司馬懿多麼的厲害,逮誰幹誰,每次都能將別人打得大敗,結果面對諸葛亮時,雖擁有優勢兵力,卻只能固守營壘,連唐太宗李世民都看不下去,多次出言譏諷,可見諸葛亮的軍事實力是有多麼的強悍,司馬懿是有多麼的怕他!如果說大家認為諸葛亮軍事能力不行,那他為何能以劣勢兵力壓著司馬懿的優勢兵力打?難不成司馬懿也很菜?我想,作為西晉的奠基之人,司馬懿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吧?

綜合來看,諸葛亮本質上其實是一個全才,不過在前期,他的軍事能力確實不怎麼顯眼,因為他最擅長的是處理國事,所以劉備在用人的時候,並沒有將諸葛亮作為一個軍事人才來使用,而後期諸葛亮之所以大顯軍事才能,其實也是形勢逼迫,沒辦法,蜀漢太缺人才了!

能擊敗陸遜之人

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如果當初討伐東吳的是諸葛亮,劉備留守後方,陸遜還有機會嗎?

本文認為,劉備時期的諸葛亮,在軍事方面的鍛煉並不是非常充分,所以他此時的軍事能力還並沒有完全顯現出來,換句話說,以諸葛亮此時的軍事能力,他也不一定是陸遜的對手。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諸葛亮就一定打不贏,因為伐吳隊伍中,還有一員大才,只要用好了這個人,擊敗陸遜還是很有可能的!

夷陵之戰中,真正能夠起到決定作用的人,其實是黃權!黃權這個人,其實和法正比較相似,如果說法正是劉備的謀主,那黃權就是謀主加軍事將領的綜合體!漢中之戰,大家都知道劉備是靠法正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從最開始打漢中,被夏侯淵阻攔於陽平關寸步難行,到後期轉戰定軍山,斬殺夏侯淵,再到後期堅守不出,熬到大反攻,這背後都離不開法正的身影。而事實上,漢中之戰,除了法正,劉備的身邊還有另外一大謀士參謀,這個人就是黃權!對於黃權的認識,其實在三國誌中已經是描寫得比較清楚了。

《三國誌》:及曹公破張魯,魯走入巴中,權進曰:「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此為割蜀之股臂也。」於是先主以權為護軍,率諸將迎魯。魯已還南鄭,北降曹公,然卒破杜濩、樸胡,殺夏侯淵,據漢中,皆權本謀也。

從「殺夏侯淵,據漢中,皆權本謀也」這幾個字我們可以看到,黃權的能力,當時之人都還是比較認可的,說他的才能不輸於法正,估計是不會有人反駁的。那麼為何黃權跟著劉備伐吳,卻還是導致了夷陵慘敗呢?

事實上,這就是劉備的用人失誤了。劉備這人,打小仗還可以,可以做到屢戰屢勝,但是打大的會戰能力就跟不上了,當初漢中之戰要是沒有法正黃權,估計劉備就很有可能打敗。伐吳之戰時,劉備並沒有把黃權留在身邊做參謀,而是把黃權派去了江北防備魏軍,以至於劉備身邊缺少有遠見的參謀軍師,最終做出錯誤的決定,讓水軍棄船上岸,失去了機動性;後來更是讓大軍於密林中紮營,給陸遜火攻提供了一大機會,最終被打的大敗!

事實上,要是黃權在劉備身邊,以他在漢中之戰的表現來看,在和陸遜相持的這幾個月中,他很可能就找到機會擊敗陸遜,當年的夏侯淵不就是像陸遜一樣堅守不出嗎,最終不還是被黃權他們調動出來了嗎?退一步說,就算黃權沒辦法擊敗陸遜,那也肯定不會犯下劉備這樣的錯誤,使得軍隊失去機動性,被陸遜一舉擊破。

如果諸葛亮代替劉備出征,能否打贏陸遜,其實最主要的就是看諸葛亮能否善用黃權,只要用好了黃權,把他留在戰場前線,那麼此戰就很有可能勝利,陸遜沒有機會。而如果沒有用好黃權,像劉備一樣,把黃權打發到江北防備魏軍,那夷陵之戰,諸葛亮也有可能大敗。據史書來看,諸葛亮和黃權二人的關係還是非常不錯的,兩人互相之間都是比較欣賞的,如果諸葛亮出征,本文認為,他還是會將黃權帶在身邊的,所以此戰,諸葛亮會有很大的贏面,至少是不會大輸的,而陸遜那邊,則肯定是沒有全勝的機會了。

結語

綜合上述分析來看,諸葛亮這個人其實是一個全才,他的軍事能力雖弱於理政能力,但在北伐時期那也是非常強悍的,只不過在劉備時期,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並沒有顯現出來。所以說,如果諸葛亮代替劉備伐吳,以他當時的軍事能力,不一定能夠擊敗陸遜,但是肯定也不會像劉備那樣大敗。而一旦諸葛亮用好了黃權,將黃權帶在身邊,那諸葛亮將有很大的贏面,陸遜這邊很難有機會取得夷陵大勝!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誌》)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