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蜀漢能統一天下結局會不一樣嗎?西晉為何被人詬病?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豪強並起,在經過了一番龍爭虎鬥之後,魏蜀吳三足鼎立之勢形成。可是三國的結局卻讓人大跌眼鏡,最後鯨吞天下的竟然是河內司馬氏所創建的晉朝。
晉朝結束漢末天下分裂的局面,重新建立了大一統王朝,可也正是西晉將中國帶入了那個中原板蕩、五胡亂華的年代。人們不禁要問,假如最終統一中國的是魏蜀吳三方中的一位,結局又將會有怎樣的不同呢?
其實歷史從東漢末年中國實質上的分裂到三國鼎足而立的漫長時期,天下一統的機遇並不多見。各路勢力純粹依靠軍事實力的征服固然可以達到掠奪土地、擴張地盤的目的,卻也會隨即面臨平衡新的門閥政治勢力的抉擇。三國時期的統治階層中堅力量早已從夏商周時期的貴族演化為了世家門閥,而他們原本就是一脈相承的。
三國之中,尤以蜀漢政權最為穩固,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正是蜀漢的統治階層相對另外兩家更為單一。較少存在內部勢力鬥爭使得實力最弱的屬國得以在劉備和諸葛亮作為蜀漢令主的時候聚集舉國之力,集中力量辦大事。然而就算如此,諸葛亮死後的益州士族還是逐漸開始排斥劉禪政權了。更為要命的是當時諸葛瞻、黃皓同姜維內外不和,早已不復劉備諸葛亮時期的君臣一心,國滅亦成必定。
如果蜀漢和孫吳真的得以統一天下,則其必先北伐曹魏功成。然而伐魏就必定面臨如何處置曹魏舊臣的問題,接納還是清算,難以抉擇。當時的中華地界中,北方士族門閥的政治影響力佔據絕對主導地位,蜀中和江東的世家要想上位,少不得一場血雨腥風。
三國時期的士族政治慾望極大,他們早已不再滿足像東漢時期那樣僅僅在意地方影響力了。各地士族甚至是同以州郡的不同世家之間,為了在權力中樞佔據主導都會拚個你死我活,更罔論原本就分屬三方的敵對陣營。
西晉統一之後,也正是對世家門閥的不放心才啟用宗親作為藩王來統領州郡軍隊的,可這種表層安排並不能遏制門閥對兵權的念想。八王之亂後,天下擁兵自重的藩鎮首領皆為士族。
如若曹魏一統天下,或許會繼續沿用曹丕遏制宗親的策略,造成士族門閥繼續按照東漢末年的規則割據一方。但就算蜀漢或孫吳統一天下,亦難以抑制州兵擺脫中央控制的格局。中樞支配地方的能力一旦因為士族爭權而出現下降,藩鎮割據也就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西晉之所以為人詬病,是因為藩王內亂和其所造成的嚴重後果。但是在當時士族門閥做大的時代背景下,除非晉朝在前期就出現千古一帝級別的人物,否則崩潰是遲早的事情。而皇帝這個終生職業要想出現明君就太難了,明君這個頭銜意味著其戰略眼光、策論謀略、個人素養甚至是情商都屬上乘,更為重要的是身體素質要好,不然難有充足的精力維繫。西晉顯然沒有這麼幸運,但魏蜀吳三國如若統一天下,形勢恐怕也不會比西晉好。
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久必合緣起於秦漢時期書同文、度量衡等一系列社會規格統一和漢字的魅力。分久必合則源於士族的做大與政治野望。唐朝末年,早已被整治打壓的士族門閥遭受物理層面的大規模毀滅,這群傳承上三代的貴族後裔,再難在中國的政治舞台出現了。此後取代士族在朝為官的大多是文人集團,而自宋以來的中國,華夏腹地便再難長久分離。
所以說,就算是魏蜀吳中的任何一方取代晉朝統一中國,依舊會因為難以平衡各方士族利益而陷入混亂之中,並不一定會比西晉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