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在馬稷死後自貶三級?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街亭之戰,諸葛亮敗給魏軍,使得北伐出師不利。這場戰役會輸,主要還是因為鎮守街亭的馬稷剛愎自用,擅自違背指令,主動放棄水源等於是自己把自己逼入到了絕境。此後諸葛亮為了以正軍紀揮淚斬馬稷,他自己也自貶三等。
那諸葛亮被貶三級後是什麼官職呢?根據記載,諸葛亮此後是以右將軍的身份行事,也就是說從丞相往下三級就是右將軍。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下當時蜀漢的官員等級,一起來看看吧。
公元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在解決南中的後顧之憂後,為了實現劉備「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遺志,向曹魏發動的第一次北伐行動。這次北伐行動對於曹魏來說很是突然,距離曹魏上次在西部地區發生戰事,還是在9年前的漢中之戰。
諸葛亮軍聲勢浩大,天水、南安、安定向蜀漢投降。曹魏讓張郃率軍抵禦諸葛亮,諸葛亮安排馬謖在街亭阻滯張郃。結果馬謖不聽從諸葛亮路口紮寨的安排,在山上安營,被張郃圍困山頭、斷絕水源後擊敗。
街亭失守,箕谷方向牽制曹真的趙雲軍也被擊敗,諸葛亮擔心大軍被斷絕後路,便撤軍回了漢中。因為馬謖失守街亭,直接導致了諸葛亮首次北伐行動的崩盤,諸葛亮認為自己有用人不當的責任。於是向劉禪上表。
"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責帥,臣職是當。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於是以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這就是大家熟知的諸葛亮自貶三級的故事。但是這裡有一個疑問,諸葛亮是丞相,在軍職上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4方將軍之分。從丞相到右將軍看似有很多層級,為何說是自貶三級呢?這三級是指哪三級呢?
說到這裡,不免要先看下蜀漢官制。蜀漢自視漢室正統,官制上沿襲東漢的官制。東漢官制是三公九卿制,三公是指太尉、司空、司徒,三公是名譽官職,不具備實權,更多是彰顯地位與皇室恩寵。
東漢原本並沒有丞相。丞相是公元208年曹操廢除三公後設立的。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以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
這段《三國誌先主傳》的記載說明,蜀漢時三公與丞相是並存的。按照蜀漢掌權者實情,諸葛亮是丞相,繼任者蔣琬是大司馬、大將軍,再繼任的費禕和姜維是大將軍。蜀漢丞相、大將軍都是實權官職,實際官職在三公之上,尤其是丞相,既可治理朝政,又可統兵征戰。
三公之上稱為上公,東漢時太傅、大司馬屬於上公。《資治通鑒》中記載,(興平)二年。以車騎將軍李傕為大司馬,在三公之右。
而在蜀漢,丞相、大司馬、大將軍可以算作上公。大司馬常常是加官,名譽地位的象徵,沒什麼實權,而丞相、大將軍都是實權官職。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三個軍職低於大將軍一個等級,也比三公略低一些。前後左右四方將軍同屬一個等級,《通典》中記載:前後左右將軍皆週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綬。漢不常置,或有前後,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
由此可見,四方將軍屬於上卿,官位在九卿之上。至於四鎮、四征、四平、四安、雜號將軍,官位更在右將軍之下,不在本文探討範圍之內,在此不做贅述。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蜀漢官制下,官位排位如下:
第一層級,上公,丞相、大司馬、大將軍。丞相、大將軍為實權官職,大司馬為虛職加官;第二層級,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不過史料中,只發現了有關司徒的記載,其他兩個官職並未找到史料記載,如果大家有發現記載,歡迎補充;第三層級,次三公,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
第四層級,上卿,前後左右四方將軍;第五層級,九卿,光祿勳、廷尉、少府等官職。通過這個結論不難看出,諸葛亮由第一層級的丞相,自貶為第四層級的右將軍,確實是貶了三級。
雖然自貶三級,但是諸葛亮仍然是代理丞相,權利上並未受多大影響,而且是右將軍,依然可以掌軍權。第二年,因為諸葛亮拿下陰平、武都二郡,劉禪便又將諸葛亮恢復丞相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