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曹操為什麼如此喜歡洛陽呢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東漢末年,漢室衰頹,群雄相爭,董卓、袁紹等人率先謀亂。而有了這樣的"先例",於是也就有了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有了劉備的"匡扶漢室,一統中原。"但無論他們有何種的原因或者理由,總歸來說,也不過是來自於對權勢的渴望。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權略家,軍事家,一代奸雄——曹操。曹操此人,雖然為人狠辣,性格多疑,但是他的才華卻也不得不令人稱奇。曹操的一生,可以說是始也洛陽,終也洛陽,對洛陽十分偏愛。但是他又為何要考慮葬在安陽呢?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
第一,曹操與洛陽的羈絆極深,既是他人生開始的起點,也是其生命結束的終點。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其的童年便是在洛陽城中度過的。而且在公元174年,曹操此時年僅20歲,就已經在洛陽擔任郎官之職,後來又升任洛陽北部尉。在此之際,曹操在當時都城——洛陽不斷地讀書明理,不斷學習,並於此地形成了他的人生觀。而到了公元180年,26歲的曹操又繼續在洛陽擔任議郎。持續的擴大他在洛陽的形象力。公元188年,曹操又在洛陽擔任西園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
而直到公元220年正月,年已66歲的曹操終於結束了他漫長的政治歲月,病逝於洛陽。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洛陽不僅僅是曹操政治生命的起點(20歲就任「洛陽北部尉」),還是他政治生命的終點(66歲「王崩於洛陽」)。對於曹操的戎馬一生來講,洛陽可以說是其始終割捨不下的一個地方。尤其是在其擁有稱霸天下的宏圖大志的背景下,洛陽更成為了陪襯曹操的一個佈景板。雖然為漢時的國都,但自從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也不過是供曹操一展宏圖的一個平台而已。
第二,洛陽為漢時國都,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曹操大權在握,把控洛陽也屬正常。
上文也已經提到了,洛陽是漢朝的都城。那麼作為都城的洛陽,它的地理位置也自然十分重要。而曹操一生又與洛陽有頗多交集,無論其是在朝中為官,還是後來的南征北戰,洛陽都是曹操始終無法忽視的一個關卡。而在曹操自稱魏公之前,一直將許昌作為侍奉天子的臨時都城。若是曹操想要從許昌去往關中地區,洛陽作為必經之地,自然要對其多加"照顧"。這也就是說,曹操在征戰關中、漢中時,必須要經過洛陽。
而如果曹操想要經過洛陽,自然要把控洛陽城內的安全。畢竟曹操也是三大諸侯之一,多的是人想要取其首級。以曹操小心謹慎的態度,自然不會因為洛陽是漢時的都城就不對其多加清掃,以剔除隱患。而當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曹操才剛剛退出漢中。漢中之戰後,曹操又從關中長安一路向東,趕往洛陽坐鎮。之後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結果。因為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曹操迫不得已從關中趕到了洛陽。最後也是因為這場戰爭,曹操於公元220年病逝於洛陽。
第三,曹操雖為奸雄,但其始終自稱漢臣,自然不想在死後背負叛臣賊子的罵名。
在當時那個封建思想橫行的時代,流言蜚語可是真的可以殺死一個人的。曹操雖然有想要取漢帶之的想法,但最終也不過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已,給了自己一個完美的借口。這就說明了曹操還是很在乎世人對其的評價的。而據史料記載,曹操在《遺令》中寫道"斂以時服,葬於鄴之西岡上,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珠寶。"可以看出,曹操雖大權在握,但也不會過於狂妄。
況且曹操在死前,就曾經威逼利誘漢帝加封其為魏王了。而當時安陽的高陵也正是曹操這個"魏王"的封國下的領地,那麼對於曹操而言,死後安葬在自己封國的土地上,恐怕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了。而且曹操雖為奸雄,心懷不軌,但畢竟始終都沒有稱帝,而以漢臣自居,也一直尊國號"漢"。若是曹操長時間忍耐的結果,那既然這麼長時間的忍耐都熬過來了,曹操又怎麼會在死時要求安葬在洛陽,導致自己功虧一簣,而背負千古罵名呢?
由此可知,曹操對洛陽的喜愛做不得假,但也有多種因素在其中。而其葬於安陽,也是讓人稱讚的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