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是曹操的第一將領
《三國演義》裡曹操有句評價曹仁的話:「曹子孝世間福將」,但翻閱整本《三國演義》,曹仁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卻是相當平凡,既沒有呂布那樣驍勇,又沒有呂蒙奇襲南郡那樣的赫赫戰功,何來「世間福將」之稱呢?不會是一向以知人善任著稱的曹操在為曹仁貼金吧?曹操並沒有為曹仁貼金,只是《三國演義》嚴重弱化了這位堪稱曹魏第一著名將領的曹子孝而已。
曹仁,字子孝,曹操從弟,史稱曹仁「少好弓馬」;可能正是曹仁從小就喜歡騎馬、射箭,所以騎術、箭術精良,後來跟從曹操,便長期帶領騎兵作戰。曹操征討陶謙、呂布,曹仁「仁常督騎,為軍前鋒」、「謙遣別將救諸縣,以騎擊破之」;後曹操西迎獻帝成功,曹仁正式成為統領騎兵的將領「以議郎督騎」;後官渡之戰,劉備奉命到汝南接應黃巾起義軍舊部劉辟,曹仁「將騎擊備」。後曹仁多次作戰,但書並沒有明言曹仁是否帶騎兵,從曹仁行軍迅速來判斷,當主要率領騎兵。
說了這麼多,只說了曹仁帶騎兵,並沒有提及曹仁的能力,那好,現在就說說曹仁的大將之才。早期曹操兵力有限,每次作戰,幾乎所有軍隊都出動,但在戰爭中,一樣有「正兵」、「奇兵」(即偏師)之分,簡單說,「正兵」就是負責正面作戰的軍隊,偏師是負責側面作戰或者開闢第二戰場的軍隊;正面戰場,指揮者當然是曹操本人了。偏師雖然兵力不多,用好了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指揮偏師的將領必須要具有大將之才,方能完成任務;只要有曹仁在,負責偏師的,幾乎都是他。曹操攻擊陶謙,曹仁「別攻陶謙將呂由,破之」,後陶譴分兵救援附近縣城,曹仁「以騎擊破之」;曹操與呂布作戰,曹仁還是作為偏師出擊,「仁別攻句陽,拔之,生獲布將劉何」。曹仁作為偏師,每次都出色完成任務,無論是攻擊城市還是狙擊敵軍,無不如此,可見其軍事才華,絕非一般。
曹仁軍事才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官渡之戰中的出色表現。當時曹操雖然先後斬殺顏良、文丑,取得了局部勝利,但袁紹依靠其兵力多,糧草充足,步步為營,與曹操硬耗糧草、士兵,曹軍死傷慘重,糧草、兵源補給跟不尚,士氣下降;袁紹嫌正攻太慢,於是先後向汝南都尉李通策反,又挑撥孫策、劉表北上,但都沒收到什麼成果;後向黃巾軍舊部劉辟策反成功,袁紹馬上派劉備前去接應劉辟,而許昌附近的郡縣長官都懷疑曹操能否打勝戰爭,或明或暗支持劉辟,形勢十分緊張。曹操十分焦急,但大敵當前,不可能親自領兵平之,倘遣將領去,又不知道應該派多少兵去,若兵少則無法對付劉備,若兵多則前線更加危險;唯一可能的就是派遣一支高移動力、高戰鬥力的騎兵前往征討,勝利了馬上兼程回師,但到底派誰領兵合適呢?正頭痛時,曹仁便向曹操進言:「南方以大軍方有目前急,其勢不能相救,劉備以強兵臨之,其背叛固宜也。備新將紹兵,未能得其用,擊之可破也」,分析說目前強敵在前,既不能抽調大軍鎮壓,又不能坐視不理,劉備新帶袁紹兵,可一擊而破之。曹操聽後,知道自己要找的人就是曹仁,便讓曹仁督少量騎兵開赴汝南征討劉備。曹仁的分析的確很有見地,劉備絕對不甘心屈居人下,只要一有機會便獨立發展,曹操、袁紹對此深有認識,劉備主動請求到汝南助劉辟,袁紹雖放心不下,但又不便拒絕,遂只給劉備少量士兵;而劉辟,當然是不願意聽從劉備的指揮;因此只要略施妙計,劉備、劉辟必定被各個擊破。曹仁一到汝南,劉備便一觸即敗,劉備並非軍事白癡,自從184年參與討伐黃巾起義到200年,已經用兵10多年,作戰經驗相當豐富,但遇上曹仁居然潰不成軍,說明問題的,只能是曹仁的能力過人而不是運氣好。
曹仁收復了背叛的幾個縣城後,馬上迅速回軍官渡,不料於途中遇上袁紹派來攔截曹操補給的偏師韓荀部,曹仁與其相戰於雞洛山,「大破之」。曹仁行軍回師官渡,由於官渡形勢嚴峻,行軍必定迅速,士兵體力下降,加上在自己境內,必定戒備有所鬆懈,但曹仁還是輕鬆「大破之」,對曹仁的高超騎兵戰術,除了豎大拇指,我們還能做什麼?記得以前一個網友說過:「倘若袁紹偏師將領是成熟了的張郃,官渡之戰誰勝誰負,行當別論」;雖然沒提到曹仁,但用「成熟了的張郃」來和曹仁匹配,可見對曹仁能力的欣賞。或許是袁紹給曹仁嚇破了膽,或許是袁紹有自知之明,袁紹自韓荀兵敗後,從此不再分兵作戰,如此一來,曹操大軍的補給線便得以暢通,再也沒有後顧之憂了,這一切,不能不說是曹仁的功勞。
令人拍案叫絕的,是曹仁居然可以偷偷通過袁紹軍的重重陣地,截斷袁紹糧道,火燒袁紹軍糧草!官渡地形相當險要,袁紹軍背河結營,過河只有延津渡口,但此渡口有袁紹軍把守;曹仁軍怎樣能夠渡河而又不給袁軍發覺?要做到這點,部隊數量必定不能太多,但曹仁不但做到了這點,還擊敗了押運糧草的袁軍並火燒其糧草,其直接後果,就是袁紹不得不馬上從後方運糧食一萬車,後這些糧食放在官渡,被曹操一把火燒光,袁紹從而以慘敗收場。官渡之戰袁紹的失敗,如果按奇襲烏巢作為分界線,可以分為量變與質變兩個階段。奇襲烏巢前是量變階段,這個階段的最大功臣是曹仁,他粉碎了袁紹的兩面作戰計劃,火燒袁紹糧草;而後面的質變階段,最大功臣當然是許攸了,因為他提供了讓袁紹致命的情報,並提出計劃。
河北平定後,袁紹外甥、并州刺吏高幹降而又叛,據守壺關,樂進、李典奉命攻下壺關,高幹遂退保壺關城,曹操於是親統大軍攻打;高幹軍也由於長期被圍困,士氣低落由於壺關城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曹軍強攻連月不下。曹仁於是進言:「圍城必示之活門,所以開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將人自為守。且城固而糧多,攻之則士卒傷,守之則引日久;今頓兵堅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虜,非良計也」,曹操從之,果然士兵大量逃亡,曹軍很快就攻下壺關城。壺關城固而糧足,若曹軍圍攻數月不下,死傷必定慘重,就算攻下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倘若圍而不攻,則必定大軍被拖延在此,一旦劉表引軍北上就後果不堪設想,而袁氏兄弟,也得到了重整旗鼓的寶貴時光。再說若守城士兵知道城破必死,必定奮死守城,倘若網開一面,士兵為了活命,必定大量逃亡,如此一來,再攻城,阻力就小很多了。曹仁之言的確為上上之策。曹仁在鎮守江陵、襄樊一帶時,其獨當一面的大將之才得以充分發揮。
赤壁之戰後期,曹仁留鎮南郡首府江陵,與孫軍將領周瑜激戰長達一年。周瑜大軍還沒到,先鋒呂蒙帶領數千人馬先到達,曹仁命驍將牛金領300壯士乘孫軍立腳未穩攻擊孫軍。但呂蒙並非泛泛之輩,從容應戰,很快就佔據上風,把牛金及部下團團圍住;長史陳矯等在城上望見,大驚失色。曹仁大怒,馬上命手下準備弓馬,親自帶領幾十名壯士救援牛金,曹仁衝入賊圍,救出牛金等人,呂蒙馬上命令手下圍攻,曹仁連殺數人。呂蒙深為曹仁驍勇所服,又怕城裡大軍殺出抵擋不住,於是下令退回。陳矯等見曹仁如此驍勇,親自救援部下,愛兵如子,大為折服,感歎「將軍真天人也!」可惜陳矯這句發自肺腑的話,卻被羅貫中多次用來讚譽一個鼠目寸光、有勇無謀而狂妄自大的曠世「軍神」關羽關雲長身上,倘關羽、曹仁地下有知,真不知他們會發何感慨。《傅子》說:「曹大司馬(曹仁)之勇,賁、育弗加也。張遼其次焉」說以八百兵士大戰孫權十萬大軍的張遼的驍勇僅僅在曹仁之下,可見曹仁之勇,絕非一般將領所及。 後周瑜親引大軍與曹仁激戰於江陵,曹仁憑借江陵城固糧足,與周瑜周旋,期間多次派遣徐晃、曹洪領偏師偷襲、狙擊孫軍孤立部隊,還把周瑜射成重傷,幾乎要了周都督的命。後周瑜改變策略,圍而不攻,分兵攻下附近幾個縣城,孤立江陵;曹操見江陵孤立無援助,又已經拖延周瑜接近一年,攔阻周瑜目標已經達到,遂命一直手掌重兵但按軍不動的襄陽守將樂進接應曹仁突圍;周瑜在接近一年的激戰裡也吃透了曹仁的苦頭,任由曹仁安然撤退。在江陵爭奪戰中,曹仁雖然兵力佔下風,但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有利條件:牢固而糧食充足的江陵城,又多次分兵利用兵力局部優勢吃掉周瑜的孤立軍隊,得以把周瑜大軍牢牢牽制在南郡;讓曹操可以順利佈置東南防線。曹仁能以劣勢士氣低落的士兵與孫軍周瑜、程普、呂蒙(應該說,這是的呂蒙還沒有完全成熟,後來在孫權的指點下刻苦學習後才真正成為一名傑出江陵,從而一舉襲取南郡,此為後話)三大將抗衡,不能不說是奇跡。
公元218年,夏侯淵和劉備在漢中劍拔弩張的時候,宛城農民不堪連年勞役,加上部分不滿曹操的豪強乘機加以利用,發生暴動,守將侯音同情農民,支持暴動,並投降關羽,曹操所置荊州刺吏也支持暴動,形勢十分嚴峻;曹操認識到事態嚴重,馬上命令曹仁率領騎兵平定暴動,曹仁迅速行動,親自帶領鎮壓,不到一個月,便讓侯音身首異處。曹仁用兵迅猛,與關羽遲遲不接應侯音,錯過戰機相比,真乃天淵之別。次年關羽親統大軍數萬,水陸並進,曹仁兵少,退守樊城,曹操派遣於禁都督七支部隊救援曹仁,不料連日暴雨,山洪暴發,淹於禁等七軍,樊城也離漫頂不過數尺,汲汲可危。曹仁覺得樊城遲早將破,準備棄城而走,滿寵勸阻之,曹仁認識到棄城後果之嚴重,遂沉白馬於水,誓死守城,將士無不為之感動;終於等到昔日老部下徐晃救兵到,大破關羽。與之相比,關羽不但無法破城,在水淹於禁後就拒絕孫權好意,還不可一世、口出狂言,實乃一介武夫。
上面這些都不過是曹仁的軍事戰術能力,僅僅靠這些來判斷曹仁是大將之材,未免有失公允,一名出色的將領,除了智勇雙全、身先士卒、愛護士兵還必須法令嚴明、士兵訓練有素。雖然並沒有資料顯示曹仁如何練兵,但能多次以少勝多的事跡來看,軍隊的戰鬥力必定相當高,否則無法完成任務。曹仁帶兵「嚴整奉法令,常置科於左右,案以從事」,他的軍隊紀律嚴明、作風頑強,很有戰鬥力。但只講究法令,過於嚴厲,必定導致部下暴動,如於禁、朱靈,無不如此,曹仁帶兵,紀律嚴明而獎罰分明,又愛兵如子,故士兵能為其效死力而不會因為過於嚴厲發生暴動。曹丕對此十分欣賞,當太子時,曾寫信給準備北擊烏丸的曹彰:「為將奉法,不當如征南邪」,叫曹彰好好學習學習曹仁。說曹仁是「世間福將」,並非阿諛之詞,因為只有他才配得起這四個字。